一、賴清德/BiKhim Hsiao贏得本屆正副總統選舉,民眾黨是否會取代國民黨亦或是成 為另一個親民黨,則有待觀察。這次總統大選,和上次一樣不意外也意外。不意外的是賴蕭最終以 40.05%(5,586,019)的選票勝選,意外的是柯吳衝過25%到26.46%(3,690,466),侯趙未達35%,僅33.49%(4,671,021)。選前個人預測,賴蕭40~43%/約580萬票,侯趙35~38%/約500萬票(不認為會超過韓總,但又不認為國民黨這麼弱,國民黨在區域立委展現堅強的實力,台灣選民真的很有趣),柯吳18~21%/約300萬票(不想承認這腳在五漢廢言之後還能突破該黨政黨票的極限)。新世代有屬於他們的未來,他們想要不同的選擇,柯文哲被寄予了希望。以南部某投開票所來觀察,依開票過程猜測,柯文哲的支持者以年輕人居多。開票是從票箱的上半部開始撿票唱票,而票箱從下而上表示的是投票的順序,愈下面愈早投,早上投票者的年齡層相較午後的投票者看來是比較年長。總統票前一百票,三方糾結,柯文哲一度領先;前二百票,賴清德開始小幅領先,柯位居第二,侯友宜第三;前三百票,賴逐漸領先,柯侯爭次;四百票過後,賴穩定領先,侯超車柯,最終該投開票所開票結果結果是賴46.2%,侯29.9%,柯23.2%。雖然我同意朱宥勳講的一代不如一代(上一代不如下一代),也認為年輕人有權決定自己的未來,但他們的選擇讓逐漸年老的我驚慌失措,究竟該如何去調適,尚未有解答。
二、侯友宜趙少康和國民黨政黨票之間的關係真的是非常有趣,唯一一組政黨得票大於候選人得票的正副總統候選人。2020韓國瑜/國民黨得票為5,522,119(38.61%)/4,723,504(34.58%),2024侯友宜/國民黨得票為4,671,021(33.49%)/4,764,293(34.58%),在總統選票大幅萎縮超過80萬票的狀況下,政黨票卻還能增加約4萬票,得票率亦微幅成長1%。就開票結果來看,侯友宜的票應該全部來自國民黨支持者,但是該黨支持者卻未必支持該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之前認為總統候選人是凝聚政黨票的重要因素,這個結果實在是讓人驚訝,不支持這個候選人,卻依然可以支持這個政黨的現象是存在的。另外一個可能的原因在於,經過數次的投票經驗之後,選民還是不希望浪費手中的選票,與其投給其他小黨(與國民黨光譜接近的親民黨、新黨等,不想投侯友宜也不想投民眾黨),不如集中投給大黨(國民黨),還比較有可能多分配到席次。
三、賴清德BiKhim Hsiao得票5,586,919(40.05%),是2000年以來第二位未獲得過半數選票的正副總統,同時執政黨的國會席次亦小於在野黨。賴蕭得票比起上屆蔡賴少了259萬票,首先,固然是因為上次蔡英文得票太誇張;其次,這些流失的選票明顯的是流向了柯文哲,如何開啟跟短影音世代的對話,是民進黨必須思考的新課題。還是認為總統候選人是凝聚政黨票的重要因素,這屆民進黨政黨票為4,981,060(36.16%),比上次蔡英文超高總統票的政黨票還多4,811,241(33.98%),多了約17萬票以及3%的成長。雖然選前搶救王義川大兵以及三票民進黨的策略應該有發揮功效,但相較蔡英文多元包容的態度,賴清德明顯是比較傳統民進黨性格的政治人物,也就是賴清德更能凝聚政黨支持者。此外,也再次顯示制度機械性因素對小黨的不利。
四、
(一)關於不分區政黨票,本屆小黨可以說全部被民眾黨擊潰。除了沒有其他政黨可以分配席次以外,連時代力量(2.57%/353,670)也拿不到政黨補助款(門檻3%);其他12個政黨無一超過1%。上屆共有4黨(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時代力量)可以分配席次(5%),2黨(親民黨3.66%、台灣基進3.16%)獲得補助款(3%),1黨(綠黨)參與本屆不分區選舉無須提名10席區域立委候選人(2%)。選前歷經紛紛擾擾的時代力量,從上屆的過百萬票(1,098,100),僅剩約1/3的支持者(353,670),今後何去何從,能否繼續存在藍綠白之間,曾經太陽花,是否會僅僅只是曇花一現。小民歐巴桑參政聯盟,很訝異他們可以拿那麼多票128,613(0.93%),代表還是有人會看選舉公報,關注政見,雖然我沒投給他們(有考慮),但他們的政見是我打從心底支持的。其他幾個政黨則是淹沒在民眾黨海嘯,綠黨上屆得票341,465(2.41%),本屆為117,298(0.85%),應該算是維持基本盤吧。親民黨和台灣基進則是本屆最大受災戶,前者上屆得票518,921(3.66%),本屆為69,817(0.51%),減少近45萬票;後者則是從447,286(3.16%)到95,078(0.69%),減少35萬票。親民黨在宋楚瑜影響力日薄西山之後,已經跟新黨(147,373/1.04%-40,429/0.29%)一起牽手去旁邊玩沙了。原本以為台灣基進是最不會受到柯師父影響的,但在基進少了35萬票的同時,民進黨的政黨票卻也不過增加17萬, 其他的18萬票去了哪裡(小歐盟、綠黨、時代力量、民眾黨)?從結果來猜測,流向民眾黨是比較可能的推論。
(二)雖然我希望政治社會是藉由一群人一起努力去前進,推動制度改革,而不是依靠"英明領袖",但政治這場秀終究還是要有明星存在,才能獲取鎂光燈的關注,也才能取得話語權。台灣基進上屆憑著3Q陳柏維的演出,走進大甲溪;但如今卻連大本營高雄(上屆不分區惟一得票過5%的縣市行政區、1席現任市議員)、台南(1席現任市議員)都守不住基本盤,本屆吳欣岱雖然在台北市港湖地區投出漣漪,比起市議員選舉增加了1萬票,但也無能轉換為政黨支持。除了制度性因素以外,台灣基進要思考的是如何藉由地方選舉去滲透、突破與擴散。選舉結果或許很不安,但願依舊堅定。
(三)除了藍綠兩大主要政黨,甚少有其他政黨可以連續三屆以上出現在不分區名單,上一屆有19個政黨投入不分區選舉,本屆則是16個,扣除重複的11個之後,有8個政黨消失,但也新增了5個。在目前的選制不變之下,未來應該會逐漸剩下約10個左右。
五、區域立委,苗博雅是我認為這個世代最優秀的政治人物,祝他有天能有機會像BiKhim Hsiao一樣為國家貢獻心力。吳音寧,熱愛鄉土的人,卻得不到為家鄉付出的機會。
六、最後,從政黨票來推論總統票的組成。侯趙的得票小於國民黨得票,只能推論全部來自國民黨支持者。賴蕭(民進黨、小歐盟、綠黨、台灣基進)、柯吳(民眾黨、國民黨、時代力量、親民黨、新黨)。賴清德和民進黨未來的挑戰還很多,少數總統少數國會,下一個四年會是怎樣的未來?未來的台灣,還是台灣人的台灣嗎?台灣,必須是台灣人的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願眾神護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