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9|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MBTI|高效持久不適合你,那總有其他方法吧

raw-image

(圖源來自16personality網站)

MBTI是個自我覺察工具,不是一個逃避問題的藉口,但是可以從中了解自己,找出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改善,我想這應該才是MBTI真正的使用方法。


國中時期開始認真拚搏學業的時候,常常陷入一個困境:發呆。

跟純粹的放空不同,腦袋是在高速運轉的情形,但是跟當前的課堂教授內容完全不相關;這種情形可能發生是討厭的理科,也可能是喜歡的文科(雖然前者是比較有機會在發呆,通常後者是聽到一些故事,Ne的發散功能開始聯想,然後沒完沒了),這時候有的老師會毫不客氣的問:「OOO你到底在想什麼?現在講到哪裡?」,家長也會讓我「不要再發呆了」。

我也很想不要發呆,如果可以我也想認真專注,不然成績難看,被罵了心情也更難過;我曾經以為成年後這種情形會改善,但我發現其實還是一樣。

我覺得用一種動物形容我還算貼切---獵豹,加速很快,但撐不到幾分鐘;在做事情的時候專注的時間只有一個小時不到,續航力低下。而在亞洲社會中,按部就班、照表操課的高效率分子最受青睞,我自知我這種人不得不模仿他們的像一點,不然我可能會被丟在時代的洪流裡沉淪,但每次都極其痛苦。



後來靠著MBTI自我覺察,我發現為何不能順應我們自身天性走呢?

Fi功能在主導功能的INFP(以自身做舉例),需要這件事情符合自身價值觀,完成後獲得成就感才會有繼續這件事情的動力。

既然如此,我何不把「今天要完成多少事」變成「今天完成了多少事」?

枯燥乏味的按表操課不適合續航力低、短期爆發力強的人,那我換個方式,用「今日完成多少事情」去鼓勵自己明天繼續努力,比起受周遭環境的壓迫式前進,自主提升做事動力對於我還是比較健康的。


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最適合的方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