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31|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伊克昭龍(Ikechosaurus sp.)

raw-image

Ikechosaurus sp.

 Sauropsida 蜥形綱

    Choristodera 離龍目

       Simoedosauridae 西莫多龍科

          Ikechosaurus 伊克昭龍屬


年代:早白堊紀九佛堂組 (Early Cretaceous, Jiufutang Formation, 125 mya)

產地:中國遼寧省建昌(Jianchang,Lingyuan City,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離龍目為半水棲雙孔類爬行動物,出現於侏儸紀中期,滅絕於始新世早期,最早在三疊紀晚期已有出現離龍類的可能化石發現。離龍目的化石發現於北美、歐洲、亞洲等地,而最常見的化石則來自晚白堊紀到早始新世之間。

新離龍類(Neochoristodera)演化支包括鱷龍、Tchoiria、Simoedosaurus、伊克昭龍(Ikechosaurus)、可能還有厚椎龍。這群大型爬行動物的特徵是具有伸長的口鼻部,與相對較小的眼框。中國離龍類最主要的化石發現在遼西 。自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在遼西的凌源、義縣等地相繼發現了大量的離龍類化石,為這一門類的演化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原始材料。

伊克昭龍的意思是來自伊克昭的蜥蜴,因為最早發現的地點是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的伊克昭。伊克昭龍廣泛分佈在中國北方和蒙古,目前發現的種類包括內蒙古的孫氏伊克昭龍(I.sunailinae)和高氏伊克昭龍(I.gaoi),遼寧省的皮家溝伊克昭龍(I.pijiagouensis)和蒙古的馬氏伊克昭龍(I.magnus)。

伊克昭龍為高度特化的水棲爬蟲類,目前伊克昭龍化石皆發現於九佛堂組的地層中。最早發現的孫氏伊克昭龍化石標本起初曾被楊鍾健(1964)鑑定為鱷魚類始馬來鱷屬,但是經過法國古生物學家Sigogneau Russell(1981)的重新研究,根據其頜骨及牙齒特徵,將其重新命名為伊克昭龍並將其歸入離龍類。

本化石為對開板的幼龍化石,身長約20公分,伊克昭龍成龍可達2 公尺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