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2/12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第三十六戰:王莽復古(1)豪族登場

王莽同志在史上最高票當選後,要改天換地的帶領大漢人民走進「新」時代了。

全體國民隨後的十多年間會無數次的抽自己的大嘴巴!

咋就選出了這麼個王八蛋上台!

這個國號為「新」的朝代也正式拉開了一個階層登上歷史舞台的序幕。

從現在開始,

一個強大的!

歷經時間考驗的!

經過自我醞釀演化的強大階層正式出場了!

他們「選」出了一位「天選之子」,從夢想家的手中奪回了屬於自己的舞台。

注意這個「選」字!

這是這段亂世的最核心字眼!

這個階層,叫做「豪族」。

啥叫「豪族」呢?

說白了就是超級大戶家族,有權、有勢、有地、有財。

他們中的牛人上能通天富可敵國,一般水平的也是當地的大地頭蛇,手中有著大量可調動的人力、物力、財力。

在此之前,占據「豪族」角色的,是「貴族」。

不過「豪族」這個族群狀態和之前的「貴族」有很大的不同。

之前的貴族,更加空中樓閣一些。

「貴族」是仰人鼻息的,是從金字塔尖上突然富貴的,他們的生命力和皇權休戚相關,而且也脆弱的多。

外戚集團就是「貴族」的最典型代表,一大家子因為家裡出了個漂亮丫頭就都雞犬升天,土狗變麒麟了。

但這丫頭一旦失寵或者來了個更厲害的丫頭,馬上之前那一大家子就又全都從天上掉了下來,鳳凰變土雞。

分封到各地的王爺也是「貴族」的重要代表,聽著挺牛的,但某些特殊年代就比較悲催了。

成分太高了。

皇上沒事就想起你來,說廢你就廢你,趕上武帝這種威猛先生,你就會活的很艱難,比如後來身世成疑的劉備皇叔,他家祖上那個大名鼎鼎的「中山靖王」就是在武帝這一朝因為跟武帝偷奸耍滑而失的王位。

總體來說,「貴族」這個群體是缺乏積澱的,他們「貴」來如山倒,「貴」去如山崩,就像煙花一樣,就漂亮那麼一陣。

接下來出場的「豪族」,就遠比「貴族」要硬氣的多!

其實他們早就存在了,只是終於到了這個登場的時刻。

在霍光那一章中的最後,我們簡短的介紹引出過「豪族」。

「豪族」之所以會大規模的登上歷史舞台,在於它的仇人兼恩人漢武大帝。

「豪族」在武帝一朝被打壓的最慘,但他的爆發性蓬勃發展,也是武帝一手創造出來的。

還記得「告緡令」嗎?

武帝為了自己一項項燒錢的偉大宏圖,創新性的發明了全國性的群眾斗群眾,無產階級大告發,武帝跟那啥們對半分錢,很多根子不硬的大戶因此破產了。

除此之外,武帝一朝有著大量剛猛的欺負人政策,說整死你就整死你,沒有一點點防備,也沒有一絲顧慮,他就這樣出現在你深深的腦海里了。

但整個社會階層中腦子最靈光的這幫人迅速展開了對策。

對策一,就是把錢全換成了地。

我特麼沒有錢,我沒有餘糧,全是地!牛X你就把我地拍賣了!

但並非那麼容易,地這玩意今天仍然叫不動產!

思路是正確的,不過不見得你想換就能換的到!

別說這個時候誰都知道不能留錢和物,就算在災年,人家農民兄弟也往往捨不得賣自己的那塊地。

我賣了地還得給官府錢,我傻啊?

這就出現了大規模的地方豪族利用自身權力優勢或武力優勢的強買強賣。

雖然「告緡令」僅僅持續了三年,但這三年對整個社會造成的損害是不可估量的。

社會中的「狼性」被喚醒了。

這也為後續豪族勢力在武帝老人家死後的大爆發奠定了土地基礎。

對策二,加強了「官、豪」聯動。

武帝為了擴大財政收人,將山川資源收歸國有並依靠桑弘羊這種有經驗的大商人幫助他建立了漢有企業體系。

這突然出現的經濟形態就像密西西比河的亞洲大鯉魚一樣,嚴重的破壞了生態平衡。

漢朝當年建立制度時只設立了軍隊和官場的監察體系,卻對官商之間的勾結缺乏限制。

因為當年政府只是仲裁者,而不是市場參與者。

漢企出現後,世道突變。

一旦政府成為參與者,就會依靠壟斷的權力開始大發特發。

但官員的漢企分紅主要通過誰幫你完成呢?

當地有錢有勢有人力的豪族們。

官商瘋狂勾結,巨大的利益鏈條下,不僅貧富開始迅速分化,而且地方官和地頭蛇間的渠道在「鹽鐵」的巨利下打通了。

原來還去隔壁王婆家,現在倒好,整個陽穀縣都現場直播了。

當漢武大帝后來根本就看不上「告緡」和「賣官」了,當整個大漢的經營指標三分之二全倒向了漢企,地方的官僚與紅頂商人靠著這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蓬勃發展成為了一個個巨無霸。

一旦地方上的官僚勢力和豪族勢力糾纏在一起,並且體量達到一個臨界點時,土地兼併的速度就將不可逆的越來越快!

還記得當年武帝為了玩馬而征大宛嗎?

之所以說那是壓垮大漢這匹好駱駝的臨界點,是因為轉過年來關東產生了200萬的流民。

「流民」的大量產生是什麼原因呢?

直接的關係,是缺德的政府,不讓老百姓活了。

但根本的原因,是豪族階級無法迅速吸納海量的紅利人口所造成的。

一次性來太多,根本吃不下。

這跟豪族有啥關係?

結下來的推演可能會有些費腦子,咱們一步步來。

比如說,一個村,100戶人,100畝地,1個地主。

地主在好幾代的艱苦奮鬥後因為資源多,老婆多,整出來的兒子多,他家變成了10戶,占了80畝。

他家這10戶就成為了初級豪族。

這個時候村裡有20戶人還有田,剩下79戶人每年要租地主的地種成為了佃農。

一畝地,自有地農民每年吃5成,交3成苛捐雜稅,留2成盈餘。

一畝地,佃農每年吃5成,交給地主4成,1成交人頭稅,啥也剩不下。

結果國家要打仗,征你上前線,你家的地就荒了。

找你加軍餉,你的盈餘就沒了。

天災人禍糧食絕收了,你的儲備就沒了。

武帝朝明牌、我搶、超級加倍三合一,於是自耕農破產了,佃農活不起了。

但是!

地主家還有餘糧。

咋辦呢?賣地賣身吧!

所以說武帝當年的暴虐天下,實際上就是涸澤而漁的把自己的人力資源推到了別人的懷裡。

地賣沒了,我就把閨女把媳婦賣給你換口吃的,或者乾脆連我在內全家全賣給你當家奴吧。

今後我就沒有家了,也特麼省的面對官府一次次沒完沒了的抽骨扒皮了。

但是在全國性狂征暴斂的大環境下,地主家的餘糧也無法吸納如此巨量的「災民」(天災或皇災)。

只能有選擇性的吸納,比如適齡女人和青壯男人。

女人用於消費,壯漢則看家護院對抗消化不了活不下去的災民。

那些地方消化不了的「災民」,就變成了「流民」。

「流民」活不下去了就會鬧事,但結果往往比較悲催。

因為無見識,無組織,無給養,無兵器。

「流民」的最終結果,要麼被政府軍消滅,要麼天災人禍被餓死,要麼在熬過災年後逐漸的被「豪族」所吸收,變成家奴。

所以說,漢武大帝光耀千古的最大潛在收益者,是豪族。

武帝每次打大牌,都會釋放出大量的「紅利人口」,去給各地的豪族去消化與壯大。

豪族在挺過每次大災後,家中的保鏢,院裡的女人,地里的免費佃農都會越來越多。

不過要注意,這種「賣身為奴」,已經不是過去的那種奴隸制社會的意思了。

「家奴」並非就是個東西,讓你可以隨意打殺(雖說很多時候仍然不可避免),但他們仍然是有血有肉有自己情感的人。

社會進步了,早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奴隸」了,他們的「賣身為奴」往往有著他們自己的打算與前途。

甚至久了會和主人產生巨大的情感認同。

他們會因「奴」而榮。

這些人租耕「豪族」的土地,或者聽從主人的生產安排,僅僅面對的是主人的各種命令,而不用再向政府繳納田賦稅,人口稅,不用再服徭役,不再是政府在冊的編戶人口。

他們有大哥保護他們,做這種「家奴」, 遠比自己挺直腰杆在這個世界上要輕鬆地多。

時代在發展,人口越來越多,但地方官手中的戶口越來越少,人口增長的紅利並沒有被中央看到,而是被越來越粗壯的地頭蛇分享了。

中央的這台「抽水機」馬力越來越大,卻發現越來越抽不上水來。

看過《紅樓夢》的朋友一定會對賈府各種自產自銷的錦衣玉食而驚嘆,但賈府生產的東西再好也沒有見他是打算往外面去賣的。

那全都是自己用的。

整個《紅樓夢》其實就是中國幾千年的「家文化」的最寫實描寫。

我們中國人的思維路線,在「天災」「皇災」「胡災」的千百年演化後,從基因中就缺乏著交換的思維。

因為世道險惡,只能靠自己!

這種無助後的堅強,在五胡亂華達到巔峰!

我們永遠是希望啥東西都能夠做到自己有,這種自給自足的思維方式,是從最早「豪族」時代演化而來的。

在「豪族」的勢力範圍內,種地,放牧,絲織,工匠等等幾乎所有的生活要素樣樣具備。

《紅樓夢》中的賈府,已經來到了「士紳經濟」的末期。

說句實在的,這種級別跟當年的豪族經濟體比起來,比較小兒科。

「士紳」這個階層,還有千年我們才會講到,因為科舉制離此時的我們還很遙遠。

總之,我們看到的「士紳」的種種痕跡,脫胎於「豪族」。

但「豪族」比「士紳」牛的多的是,人家豪族不光有錢有地,人家還有「槍桿子」和「人才梯」。

發展到西漢末年,「豪族」的勢力範圍已經開始建有自衛的「塢堡」了。

平時農林牧工一應俱全,災年用以應對災年流民或土匪強盜。

「家奴」們平時種地做工,主人跟別人鬧矛盾時馬上就成為私人武裝指哪打哪,甚至有思想的豪族會定期舉行練兵活動。

這種私人武裝抄起來就是成千上萬的規模,遠比後來的什麼黑社會要拉風的多。

像後面劉秀的諸位恩客,耿純能武裝起一個旅(兩三千人),真定王劉揚能武裝起三個軍(十萬人)!

將來「五胡亂華」時,我們會講到大量的塢堡經濟體,比如大名鼎鼎的河東薛家,那真叫在胡馬最混亂的最危險前線屹立百年不倒的頂級大豪族。

這是「槍桿子」。

「人才梯」是啥?

漢代由於是皇權草創初期,人才的選拔機制還不健全,雖然儒家開始進入官僚的血管中造血,但這仍然是有錢有勢人的敲門磚。

因為文明傳播的最重要媒介「紙」還沒有被發明出來,而且哪怕紙被搞出來後,還需要把批量造紙的成本降下來,哪怕紙張成本降下來後還需要印刷技術的升級換代!

能夠全民普及知識的價格要到唐宋的時候了。

換句話說,西漢讀得起書的人,都是有錢人。

那時候的買一本書有點類似於現在買個iPad,想有點文化你就得看上幾十個iPad,誰家有這麼多錢供得起你?

答案還是豪族。

地方上有點文化的幾乎都是有錢人家的孩子,而且豪族們也在用自己的各種影響力去滋養自己的勢力範圍。

不僅豪族們中央有人,而且地方的官僚,後來漸漸都成為了地方「豪族」勢力的「點頭任命」。

你去地方當官,地頭蛇不買你的帳,你的官就真當不下去,因為你稅收不上來,罪結不了案。

皇帝漸漸也發現了豪族的胳膊越來越粗,為了避免階層的固化,採用「察舉」的辦法去發現民間的賢才。

皇帝的想法很美好,憑啥來回來去都是你們一窩子的人啊!老子要看點新鮮面孔!

但正如我們剛才所說,新鮮面孔往往讀不起書,而且負責察舉的人,還是一個個官員。

最終,所有察舉的「賢才們」往往都變成「豪族」的子弟們,人才上升的通道逐漸也被「豪族」壟斷。

而且壟斷的層級越來越高,大有「三公九卿」的趨勢。

社會結塊、貧富分化開始漸漸堅不可摧。

很多《西遊記》中的故事看上去搞笑,實際上是豪族社會的真實寫照。

比如金角大王、銀角大王、青牛兜大王,人家在天上都有編制。

但人家在地上也是有勢力的,有平頂山和金兜山,有很多「小的們」。

總體上來說,「貴族」很「脆弱」,「豪族」很「強壯」。

因為人家是漸進發展出來的。

「豪族」具有著強烈的地頭蛇屬性,而且是經過了一代代的耕耘經營,「家族」的觀念開始生根發芽。

你在我的家族家譜中,才意味著你有著高人一等的特權。

你每年才有資格跟著同宗同族的族人們一塊祭祖。

你才有資格經營任職家族企業的生意。

在面對「三災」(天災、皇災、胡災)時,所有族人凝聚在一起共渡艱難。

「族長」的權威開始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歷史舞台上。

在這個家中,族長的話往往比皇帝的話更攝人心魄!

我們中國人「輕家國而重鄉土」的情思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生根發芽的。

這一點直到今天也沒有變。

西漢末年,歷史由「貴族」時代漸漸的過渡到了「豪族」時代。

他們的生活,夢幻且美好。

這讓兩個階層非常不滿。

這兩個階層,最終導演了西漢末年的驚世大浩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