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第三十六戰:王莽復古(3)史上最早的「共產主義」思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我們今天看到的五經,和當年先秦百家搞出來的那些原著,極有可能都不一樣了。

以《尚書》舉例吧。

《尚書》是我國最早的文學典籍之一,它本身叫做《書》,是夏、商、周三代政府公文的匯集,相當於上古朝代的國家檔案,其中最年輕的周代部分也要比同樣是古書的《春秋》、《論語》的時代更早幾百年。

本來時間一久,很多東西就都禁不起推敲了,因為那個時代沒有複印機,所有文件在傳抄的過程中有可能會有錯字,或者曲解。

一本書被手抄一百遍後很有可能跟原版就不一樣了,再加上那時候雕版印刷也沒有,不能同時出上百部一個批號版本的書籍作為底本去留給你做官方印證。

所以說,原書就很有可能有出入了,更不要說經歷了千年的風霜後突然被嬴政和項羽兩位同志黃金搭檔般的把所有書歸攏到一堆然後一把大火徹底給燒沒了。

到了漢朝天下一統,國家開始了各種文化經典的搶救工作,這個時候,政府向天下徵集《尚書》的原版,沒有一個能應徵的。

眼看《尚書》就要成為歷史的塵埃了,忽然聽說濟南有一個叫做伏生的老先生,在秦朝曾經當過博士,據說他有真經。

這又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文化拯救,在那個平均壽命三十多的年代,尤其還經歷了始皇帝時期和楚漢爭霸這段「萬物為芻狗」的燃情歲月,這種高壽的老文化工作者可以說是生命的奇蹟了。

幸天不絕此書,西漢政府派出了去東土大濟南求取真經的人。

這個人大家很熟悉,挑起七國之亂的晁錯。

晁錯到了東土,發現伏生的這個「真經」要打引號,因為伏生的這個版本《尚書》就是當年冒死砌在牆裡流傳下來的,等到天下大定再取出來時,發現竹簡朽爛了不少,大段大段的斷篇兒。

伏生把斷簡殘篇拼湊起來,一共湊成二十八篇,後來伏生就拿這二十八篇在齊地開班授課傳教門徒。

殘也比沒有強,晁錯把這二十八篇抄錄下來,帶回了西天長安。

這就是最早的官方版本的《尚書》。

後來,民間又從牆裡挖出了《尚書》當中叫做《太誓》的一篇,和伏生版本湊在一起,整了個威力加強版。

當時的學術界很有意思,管這「28+1」叫做「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哇」。(二十八星宿和北斗星)

說完了它的存世不易,下面他說說帶來的爭議了。

晁錯求來的這個《尚書》實在是太難讀,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這麼形容過它:佶(jí)屈聱(áo)牙。

後來這個成語專門形容拗口艱澀壓根搞不明白的東西。

別說後人了,就是離的比較近的寫出《史記》的西漢第一文壇泰斗司馬遷先生對於這個《尚書》也搞不明白。

再往前倒,看過「真經」的善養浩然之氣的孟子大聖人對於《尚書》也是存疑存惑的,孟聖人有句話流傳很廣,叫做:「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這句話被很多人曲解過,孟聖人不是說讓你別全信書裡的東西,而是這裡的「書」,指的是《尚書》。

你要是盡信《尚書》還不如沒有這《尚書》了!

這句期望幾百年後差點就被縱火犯項羽先生實現了。

《尚書》在孟子那個年代只是叫《書》,到了漢朝才叫它《尚書》,意思簡單來說就是「上古的書」。

孟聖人那個時候由於看過原版再加上自身輩分高所以有絕對自信可以批判性的看書,但到了國教後的漢朝,後世學子們的態度則是:你讀不明白是你的事,但不能說這部書不偉大!

這裡可都是先代聖王們,堯舜禹湯們的治國綱領呀!

看得懂的要好好用,看不懂的地方也得可勁琢磨,琢磨完後再可勁用!

這就導致了西漢一朝的學術大混亂。

單單是伏生的「二十八星宿」的尚書版本,後來就分出了三大流派,在各種摳字眼上你爭我奪,這也就罷了,大體上還都是一個祖宗。

但後來沒過多久民間又從牆裡搞出來了一部《尚書》,這部《尚書》又引起了巨大的波瀾。

這一部《尚書》文字古奧,是始皇帝統一文字之前的版本,歷史更悠久,年份更醇厚。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24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中國歷史封建百戰系列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1會員
182內容數
一起了解真實的人性與歷史脈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渤海小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豪族」的興起,頭一個張嘴罵街的就是皇帝,因為「豪族」極大地限制了皇權的威力。 人口,土地,財政,在這個零和博弈的「權、利」大餅中,「豪族」占得份額越多,皇權占得份額就越少。 王莽同志自從換了成分,就叛變革命了。 另一個階層,你可能會意外,是「儒家」的這幫知識分子們。 並非這幫知識分子看誰都
王莽同志在史上最高票當選後,要改天換地的帶領大漢人民走進「新」時代了。 全體國民隨後的十多年間會無數次的抽自己的大嘴巴! 咋就選出了這麼個王八蛋上台! 這個國號為「新」的朝代也正式拉開了一個階層登上歷史舞台的序幕。 從現在開始, 一個強大的! 歷經時間考驗的! 經過自我醞釀演化的強大階
王莽比當年的霍光手中的牌可多了太多了。 他倆都是大司馬領尚書事,但王莽手上有三點是霍光比不了的。 1、王莽的政權合法性是他姑和全民推選。 2、思想高地上人家有著儒家大棒。 3、最牛的是,人家還有老天爺撐腰。 公元2年,益州太守上書天降祥瑞,呈上白雉雞(白化病的雞)一隻。 這隻雞可不一般,
王莽走後,廟堂之上變得極其紛亂,哀帝的外戚集團有兩撥。 奶奶傅家和媽媽丁家。 一群鄉下土包子哪裡見過什麼世面,來到國際大都市長安後開始了大搞四風,而且兩個集團間還狗咬狗一嘴毛。 但傅家和丁家的人根本想不到,笑到最後的並不是自己。 最終拿下他們家這塊「寶玉」的,是個叫董賢的帥小伙。 共皇太后
王根病倒了,他已經是王家的第四任大司馬了,此時的床邊,淳于長這位外甥是不會再來了,他比較忙,忙女人,忙受賄,忙接班。 當時的政壇來看,接替王根的,是淳于長。 王莽的資歷比淳于長差一塊,而且淳于長現在是皇帝的大紅人,皇后的好玩伴,上面下面都有人。 長輩病了,外甥雖然不「照舊」了,但床前怎會少了王
王莽有著巨大的抱負,他開始了更加出色的做人之路。 工作上極其認真,每天各種加班;做人更加謙恭,見誰都是春天般的微笑;工資基本不動,拿出絕大部分收入收養賓客,交流名士,團結家族,甚至賣掉自己的車馬賑濟窮人。 他的理論指導,是那一部部儒家經典。 我的好思想告訴我,要溫、良、恭、儉、讓。 王莽的日
「豪族」的興起,頭一個張嘴罵街的就是皇帝,因為「豪族」極大地限制了皇權的威力。 人口,土地,財政,在這個零和博弈的「權、利」大餅中,「豪族」占得份額越多,皇權占得份額就越少。 王莽同志自從換了成分,就叛變革命了。 另一個階層,你可能會意外,是「儒家」的這幫知識分子們。 並非這幫知識分子看誰都
王莽同志在史上最高票當選後,要改天換地的帶領大漢人民走進「新」時代了。 全體國民隨後的十多年間會無數次的抽自己的大嘴巴! 咋就選出了這麼個王八蛋上台! 這個國號為「新」的朝代也正式拉開了一個階層登上歷史舞台的序幕。 從現在開始, 一個強大的! 歷經時間考驗的! 經過自我醞釀演化的強大階
王莽比當年的霍光手中的牌可多了太多了。 他倆都是大司馬領尚書事,但王莽手上有三點是霍光比不了的。 1、王莽的政權合法性是他姑和全民推選。 2、思想高地上人家有著儒家大棒。 3、最牛的是,人家還有老天爺撐腰。 公元2年,益州太守上書天降祥瑞,呈上白雉雞(白化病的雞)一隻。 這隻雞可不一般,
王莽走後,廟堂之上變得極其紛亂,哀帝的外戚集團有兩撥。 奶奶傅家和媽媽丁家。 一群鄉下土包子哪裡見過什麼世面,來到國際大都市長安後開始了大搞四風,而且兩個集團間還狗咬狗一嘴毛。 但傅家和丁家的人根本想不到,笑到最後的並不是自己。 最終拿下他們家這塊「寶玉」的,是個叫董賢的帥小伙。 共皇太后
王根病倒了,他已經是王家的第四任大司馬了,此時的床邊,淳于長這位外甥是不會再來了,他比較忙,忙女人,忙受賄,忙接班。 當時的政壇來看,接替王根的,是淳于長。 王莽的資歷比淳于長差一塊,而且淳于長現在是皇帝的大紅人,皇后的好玩伴,上面下面都有人。 長輩病了,外甥雖然不「照舊」了,但床前怎會少了王
王莽有著巨大的抱負,他開始了更加出色的做人之路。 工作上極其認真,每天各種加班;做人更加謙恭,見誰都是春天般的微笑;工資基本不動,拿出絕大部分收入收養賓客,交流名士,團結家族,甚至賣掉自己的車馬賑濟窮人。 他的理論指導,是那一部部儒家經典。 我的好思想告訴我,要溫、良、恭、儉、讓。 王莽的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Thumbnail
復古讀古書回憶大學時期至今 黃帝內經靈樞素問大一已讀畢至今五十次。 圖註難經脈訣王叔和脈經李瀕湖脈學已讀五十次。 易經周易大三閱畢至今五十一次。 古文本就是我的專業。 易經周易。周易參同契。老子帛書。莊子。 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書道貫。千字文。三字經。菜根譚。 增廣昔時賢文。醫宗金鑑正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1、詩經、詩、詩三百、三百篇、葩 (ㄆㄚ) 經、風詩:中國最早的韻文,最早的四言詩,最早的詩歌總集,也是最早的純文學作品;其地域以黃河流域ㄧ帶為主,是中國北方文學代表,大都是各地的民間歌謠,反映人民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Thumbnail
關於包含又稱「書經」的《尚書》在內的漢代經學,被冠上「古文」跟「今文」之分,正是從尚書這套書才開始這樣的用法。 史記儒林傳說:「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關於史記儒林傳這段話, 其中: 「孔氏」是孔子的後世子孫,漢初魯恭王破壞孔子宅,從孔宅牆壁得到一批古文寫成的文獻,這
Thumbnail
承前文,目前傳世《尚書》的估計著成時代,時間跨度長達8個世紀,這並未把西元3-4世紀的偽古文部分算在內。  經過這麼長的時間,語言、語文有變化也是正常的。以下不以傳統的篇序,而以考證的著成時代,分成前後期,並舉例,看能不能看出什麼端倪。  前期取西周初年周誥部分的〈康誥〉,後期取戰國晚葉的〈甘誓
都說《尚書》跟《詩經》是最早的傳世文獻,到底有多早呢?以《尚書》來說,學者程文敏在《尚書學史》中,對「今文尚書」這部分(共29篇)給出了一定的著成時代範圍估計。 從這個表可知,目前看到的《尚書》,其內容著成的估計時代,涵蓋極大的時間範圍,介於武王時代(公元前11世紀),到戰國晚葉(公元前4-3世紀
在漢字圈的歷史初期,還沒有所謂「寫字」的時代,有什麼跟現代人的寫字或作文意涵比較類似的用法?《尚書》裡面,有「作冊」或「作書」這樣的用法。  「作」、「冊」、「書」這些字,很早就有了,「作」、「冊」是殷商的甲骨文,「書」是西周早期或中期的金文。甲骨文跟金文的寫法如下: 現在當然很難知道當時的「冊
都說孔子是最早整理《尚書》的人,但根據《論語》,孔子提到《尚書》的地方僅有寥寥四處
最早的漢字是甲骨文,其次是金文。就文字而言,周取代商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呈現像是「黑盒子」的狀態。 像《尚書》和《詩經》這兩套公認時間最早的上古傳世文獻,後世認為最早的內容整理者是西元前6世紀的孔子,這時跟周人最後使用甲骨文的時間,相隔已500年;雖說當中的內容在西周勢力範圍內的流傳時間應當早於孔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Thumbnail
復古讀古書回憶大學時期至今 黃帝內經靈樞素問大一已讀畢至今五十次。 圖註難經脈訣王叔和脈經李瀕湖脈學已讀五十次。 易經周易大三閱畢至今五十一次。 古文本就是我的專業。 易經周易。周易參同契。老子帛書。莊子。 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書道貫。千字文。三字經。菜根譚。 增廣昔時賢文。醫宗金鑑正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1、詩經、詩、詩三百、三百篇、葩 (ㄆㄚ) 經、風詩:中國最早的韻文,最早的四言詩,最早的詩歌總集,也是最早的純文學作品;其地域以黃河流域ㄧ帶為主,是中國北方文學代表,大都是各地的民間歌謠,反映人民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Thumbnail
關於包含又稱「書經」的《尚書》在內的漢代經學,被冠上「古文」跟「今文」之分,正是從尚書這套書才開始這樣的用法。 史記儒林傳說:「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關於史記儒林傳這段話, 其中: 「孔氏」是孔子的後世子孫,漢初魯恭王破壞孔子宅,從孔宅牆壁得到一批古文寫成的文獻,這
Thumbnail
承前文,目前傳世《尚書》的估計著成時代,時間跨度長達8個世紀,這並未把西元3-4世紀的偽古文部分算在內。  經過這麼長的時間,語言、語文有變化也是正常的。以下不以傳統的篇序,而以考證的著成時代,分成前後期,並舉例,看能不能看出什麼端倪。  前期取西周初年周誥部分的〈康誥〉,後期取戰國晚葉的〈甘誓
都說《尚書》跟《詩經》是最早的傳世文獻,到底有多早呢?以《尚書》來說,學者程文敏在《尚書學史》中,對「今文尚書」這部分(共29篇)給出了一定的著成時代範圍估計。 從這個表可知,目前看到的《尚書》,其內容著成的估計時代,涵蓋極大的時間範圍,介於武王時代(公元前11世紀),到戰國晚葉(公元前4-3世紀
在漢字圈的歷史初期,還沒有所謂「寫字」的時代,有什麼跟現代人的寫字或作文意涵比較類似的用法?《尚書》裡面,有「作冊」或「作書」這樣的用法。  「作」、「冊」、「書」這些字,很早就有了,「作」、「冊」是殷商的甲骨文,「書」是西周早期或中期的金文。甲骨文跟金文的寫法如下: 現在當然很難知道當時的「冊
都說孔子是最早整理《尚書》的人,但根據《論語》,孔子提到《尚書》的地方僅有寥寥四處
最早的漢字是甲骨文,其次是金文。就文字而言,周取代商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呈現像是「黑盒子」的狀態。 像《尚書》和《詩經》這兩套公認時間最早的上古傳世文獻,後世認為最早的內容整理者是西元前6世紀的孔子,這時跟周人最後使用甲骨文的時間,相隔已500年;雖說當中的內容在西周勢力範圍內的流傳時間應當早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