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的河流,基本上都遵循著舊有的河道大河向東流,決堤在特殊年份可能會出現,但絕大多數情況不會出現改道。
唯一的一個個例,我們的母親河,黃河。
黃河由於含沙量太高,大量淤泥順流而下,所以它的流量自帶重塑河道效果。
瞅瞅這傢伙黃的。
在西北上游還好說,因為水流湍急,勁大,沿河淤泥往往呆不住。
但黃河一進入大平原也就是中下游,水流就緩慢了,淤泥沉底,越往下走沙土泥石帶的越多,越容易使河道變淺,舊有的堤岸就越來越起不到約束河流的作用,好多「地上河」就出現了。
經年累月後,忽然一年龍王不開心鬧大水,中下游地段就非常容易出現決口,兩岸就徹底完犢子了,然後就變成我們主席著名詩句中說的那樣「夏日消融,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了」。
決口一般來說隔三差五的就會發生,黃河在有記載的歷史上決了一千多次口,幾乎每年都會有可憐的百姓受災。
但往往決口的影響都是局部的,大量的上游水量還是要從舊有的河道去代謝,所以決口屬於在生態與社會的自我修復範圍內,尚可以接受。
但改道則不同。
1、改道是原有的河道壓根不再走了,不能用了。
2、出現了超大規模的決口,整條黃河的全部流量全部沖向了大平原。
3、然後開始隨機選擇地形,自我生成新的河道。
決堤和改道的區別在於,決堤有可能會禍害幾個縣,但改道則往往是幾個省受災。
這種黃河改道所帶來的災害,往往是毀滅性的!
黃河下游曾經有幾次重大的改道,這是歷次黃河改道圖。
基本上有一個規律,黃河只要出了滎陽,就奔放異常。
看這張圖知道為啥人家泰山能出「石敢當」了吧。
後面講到信仰結構的佛法、道教、五大仙時我們會詳細的闡述一條邏輯:中國人信仰的關鍵是必須得靈!
能在中國走過千年的信仰和神靈全都是經歷過大量「真靈」驗證過的。
泰山山脈對於山東人民那真是守護神的存在,人家是幫山東半島抵禦過黃河泛濫的。
作為五嶽之首,祭天聖地,有機會去泰山遊玩的時候千萬別偷人家石頭,整什麼到此一游或憑高遠眺豪氣干雲的來段胡說八道。
這是咱們的民族圖騰之一,恭敬的給這座神山鞠倆躬,沒壞處。
看看此次黃河改道的「直接受眾群體」吧。
頂級天災再配合王莽新政下的一系列禍國政策,導致了整個關東地區根本無能力去承受如此大面積區域的海量災民湧入。
當無荒可逃時,當方圓千里已無糧時。
隨之而來的,就是整個關東地區的全面大崩潰!
再來看看東漢後期已經休養生息緩了一百二十年後的人口密度吧。
這兩張圖讓我懷念起了我非常喜歡的一位球星。
據《中國人口史》給出的數據,在王莽十年浩劫中,至少有三千萬人損身殞命。(很保守了,按史載來說應該是五千萬)
說回黃河,史上有記載的第一次黃河大改道是周定王5年,(公元前602年),洪水從宿胥口(今淇河、衛河合流處)奪河而走,東行漯川,至長壽津(今河南滑縣東北)又與漯川分流,北合漳河,至章武(今河北滄縣東北)入海。
第二次是漢武帝時代,公元前132年,黃河在今河南濮陽西南瓠子決口向南擺動,決水東南經巨野澤,由泗水入淮河,六七十年後才歸故道。
時隔了一百四十多年後,黃河再次怒張龍口,出現了有史以來,波及最嚴重,影響範圍最廣,受災人民最多的黃河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