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於香港的體驗是第二輪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如張愛玲所說過的:

生活的戲劇化是不健康的。像我們這樣生長在都市文化中的人,總是先看見海的圖畫,後看見海;先讀到愛情小說,後知道愛;我們對於生活的體驗往往是第二輪的,借助於人為的戲劇,因此在生活與生活的戲劇化之間很難劃界。

我對於香港的體驗亦是第二輪的。因為著迷於90年代的老港片和粵語歌,總想著有朝一日一定要親自踏上香港的街道走走。我喜歡老港片裡面鬧哄哄的煙火氣息,不像很多現代劇裡號稱平凡上班族,卻住在樣品屋似的房間,穿戴精緻妝髮及服飾的主角們。他們蝸居在凌亂的斗室裡,妝容髮型也並未精心梳理;他們會寂寞、會犯錯、會對感情不忠;有性慾,有脆弱的時候,我喜歡這些有道德瑕疵的角色,總覺得他們更像一個活生生的人,真實複雜而美麗。

即使出發前有很多人聽到我要去香港,都帶著一絲勸退的語氣,告訴我香港的物價高昂,又髒又亂又擠,就連香港人都想逃往國外,早就今不如昔了,但我還是踏上了香港。雖然對於香港的體驗已是第二輪了,但有親身走過,總比此生都活在戲劇音樂裡更貼近真實吧!出發前特別在手機裡載了一串香港歌單,有張國榮、盧巧音、王菲、楊千樺......為自己的香港之旅配上bgm。

終於踏上了香港街頭,幻想著在街頭轉角處,會不會有《甜蜜蜜》裡的黎小軍和李翹一邊騎著單車,一邊哼唱著甜蜜蜜;或是《重慶森林》裡的警察663正在小吃店和阿菲買食物,阿菲將臉朝著巨大的電風扇狂吹,看似愛搭不理的,心裡卻早將663琢磨了百次千次。

和旅伴住在銅鑼灣站附近,軒尼詩道上的airbnb,香港的居住空間確實非常擁擠,狹長的房間前後堆了兩張床,要給四個人睡,中間還放了洗衣機、微波爐、冰箱、除濕機等家電,廁所非常窄小,蓮蓬頭就掛在馬桶旁邊,無法做到乾濕分離。

走出旅館,街道亦是十分壅塞,行駛過的巴士都是雙層的,如此一台巴士便可當兩台用,努力爭取更多載客空間。路上的人行道紅綠燈會不斷發出急促而規律的「叮叮叮叮」聲,並在綠燈亮起時,以更加緊密的叮叮聲提醒大家通過,無形中帶給人需要加快腳步的緊張感。

香港沿街可見文化混雜的景象,街道名稱如軒尼詩、堅尼地、寶靈頓承襲自英治時期,而商店招牌則多為端正的標楷繁體中文,抬眼望去,高聳大廈的玻璃落地窗映著刺眼的陽光和藍天;英式古典、中式復古還有現代感三種元素融合成了香港街道獨樹一幟的風格。

這裡是目前極少數和台灣一樣仍在使用繁體中文的地方,用語、語法則有諸多不同,巧克力叫「朱古力」,奶油叫「牛油」,計程車叫「的士」,導致我看著香港的廣告招牌,常常有字字都認識,合起來卻看不懂的窘境,還得從底下的英文翻譯確認意思。香港人說話和台灣人亦有極大的不同,他們仍舊習慣使用粵語,不像台灣在經歷了國語運動之後,說台語的習慣只能保留在老一輩人之間。香港人說話語速飛快,直接俐落,店家亦不像台灣店家溫柔有禮,客戶至上。

香港的吃食確實也比台灣貴上不少,一份燒臘飯在台灣可能只要台幣90,在香港起碼是台幣150起跳,而且份量還比較小。這裡的特色飲食如奶茶、蛋塔、西多士、波羅、燒臘、叉燒等等亦是烈火烹油的口味。

若要問我來香港後不後悔,我的答案肯定是不會的。實際走上人潮洶湧的香港街頭,耳聽道地的粵語,感受中西文化的融合,對我而言一切都充滿了趣味,我仍舊欣賞香港鬧哄哄的煙火氣息。雖然不可能有機會見著梁朝偉、張國榮、王菲;張愛玲、金庸、亦舒、倪匡亦早就離開人世,但又何必用過去的香港來審視今日我所踏上的香港呢?

此行之後,我在香港終於有了自己的回憶及故事,而非僅僅是從書本螢幕上看來的。


avatar-img
200會員
128內容數
記錄些喜聞樂見的人事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希文樂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愛的 比臉色還單純 比寵物還天真 當我需要的只是一個吻 就給我一個吻 我只愛陌生人 我只愛陌生人
每個人的家裡,都有一座冰箱。飲食,是生活中多麼重要的一環,從冰箱裡擺放的食材,可以窺看一個家是怎麼生活的。能夠認真對待冰箱的人,是能夠好好生活的幸福之人,我如此深信。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倒不是說工作都是乏味無趣的,工作當然也會有有趣的地方,而且能夠讓人獲得成就感。但是,工作的本質就是在滿足別人的需求。否則別人為何要花錢請你呢?難道是為了讓你完成自我實現嗎?
「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免費的。」 記得這是在某個醉醺醺的清晨,吹著鹹鹹的海風,迎接溫柔的曙光,身邊的人這麼跟我說的。時至今日,他的臉孔已經模糊,這句話卻一直烙印在我心中。在他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原本內心模糊的想法被清晰地建構起來。這也可能是為什麼,即使我們的緣分很短暫,我還是一直記得他的原因。
我愛的 比臉色還單純 比寵物還天真 當我需要的只是一個吻 就給我一個吻 我只愛陌生人 我只愛陌生人
每個人的家裡,都有一座冰箱。飲食,是生活中多麼重要的一環,從冰箱裡擺放的食材,可以窺看一個家是怎麼生活的。能夠認真對待冰箱的人,是能夠好好生活的幸福之人,我如此深信。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倒不是說工作都是乏味無趣的,工作當然也會有有趣的地方,而且能夠讓人獲得成就感。但是,工作的本質就是在滿足別人的需求。否則別人為何要花錢請你呢?難道是為了讓你完成自我實現嗎?
「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免費的。」 記得這是在某個醉醺醺的清晨,吹著鹹鹹的海風,迎接溫柔的曙光,身邊的人這麼跟我說的。時至今日,他的臉孔已經模糊,這句話卻一直烙印在我心中。在他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原本內心模糊的想法被清晰地建構起來。這也可能是為什麼,即使我們的緣分很短暫,我還是一直記得他的原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Thumbnail
疫情之後,臉書洗版最多的就是旅遊文,每天看呀看,想起以前出國過的地方,重新翻閱旅遊照片,一幕幕回憶湧上心頭。 第一次出國去的是香港,當時可是沒有手機的年代,國人出國跟團居多。我跟著好友阿芬一起,阿芬膽子勇氣俱足,早已獨自跑過很多地方,帶著怕東怕西的我香港四處走。印象最深的是椰子汁,我堅持不要,阿芬
Thumbnail
因為有親戚住在香港 小時候常把香港當後院(X 還記得國高中曾在唸書期間去那兒 同學、老師問起我就說去吃烤鴨 但自從反送中事件後 總是心有餘悸、不敢再踏足那裡 而這次,既是為了帶男友去玩、也是為了去看看許久不見的親戚 我又帶著忐忑的心飛往香港 還記得小時候只會搭紅色巴士到金沙嘴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對生活的一些反思,包括我們有時需要放慢腳步,給自己一個悠長的假期;配音員以及她對香港配音員的讚賞,還分享了品嚐酸辣魷魚的經歷。
Thumbnail
很多年前有首老歌,名為「香港香港」,歌詞中寫道:「說一聲香港 香港 你永遠是尋夢鄉,香港香港你那色調難忘,香港香港載有我童年夢想...」雖然我對香港沒有鄉愁,但三次到訪香港,卻有著全然不同的感受。 過往的職涯中,曾經與香港人共事約莫三年,雖然時間不長,但卻讓我感受到不少的價值觀衝擊,香港因為歷
Thumbnail
香港三日遊行程Day2,行程輕鬆隨性,遊覽中環和銅鑼灣,在人口密度極高的香港中,尋找屬於自己的樂趣。
Thumbnail
「幾個月前去台灣找你還說着無法再習慣香港,半年不到竟然回來了。」朋友家中生變,暫時離開移居的苦寒國度,回港處理事務。他人緣好,連連筳席,累過返工。這日他約舊友入長洲BBQ,拍了張維港的照片,害我也有點想回去看一看。 離港一年又四個月,身分安定下來,第一時間去火車站買全月通。去年行政院推出T P
離開以後,才覺原來我比想像中更懷念香港。出走並不是結束,而是開始。你將會發覺你和你本土的根,比想像中牽纏得更深。 在私人的IG裡,我會裝作不在乎,「扮無野」。每天在story裡,假裝自己在異地過得逍遙快活,貼滿旅行、美食,醉生夢死。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Thumbnail
疫情之後,臉書洗版最多的就是旅遊文,每天看呀看,想起以前出國過的地方,重新翻閱旅遊照片,一幕幕回憶湧上心頭。 第一次出國去的是香港,當時可是沒有手機的年代,國人出國跟團居多。我跟著好友阿芬一起,阿芬膽子勇氣俱足,早已獨自跑過很多地方,帶著怕東怕西的我香港四處走。印象最深的是椰子汁,我堅持不要,阿芬
Thumbnail
因為有親戚住在香港 小時候常把香港當後院(X 還記得國高中曾在唸書期間去那兒 同學、老師問起我就說去吃烤鴨 但自從反送中事件後 總是心有餘悸、不敢再踏足那裡 而這次,既是為了帶男友去玩、也是為了去看看許久不見的親戚 我又帶著忐忑的心飛往香港 還記得小時候只會搭紅色巴士到金沙嘴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對生活的一些反思,包括我們有時需要放慢腳步,給自己一個悠長的假期;配音員以及她對香港配音員的讚賞,還分享了品嚐酸辣魷魚的經歷。
Thumbnail
很多年前有首老歌,名為「香港香港」,歌詞中寫道:「說一聲香港 香港 你永遠是尋夢鄉,香港香港你那色調難忘,香港香港載有我童年夢想...」雖然我對香港沒有鄉愁,但三次到訪香港,卻有著全然不同的感受。 過往的職涯中,曾經與香港人共事約莫三年,雖然時間不長,但卻讓我感受到不少的價值觀衝擊,香港因為歷
Thumbnail
香港三日遊行程Day2,行程輕鬆隨性,遊覽中環和銅鑼灣,在人口密度極高的香港中,尋找屬於自己的樂趣。
Thumbnail
「幾個月前去台灣找你還說着無法再習慣香港,半年不到竟然回來了。」朋友家中生變,暫時離開移居的苦寒國度,回港處理事務。他人緣好,連連筳席,累過返工。這日他約舊友入長洲BBQ,拍了張維港的照片,害我也有點想回去看一看。 離港一年又四個月,身分安定下來,第一時間去火車站買全月通。去年行政院推出T P
離開以後,才覺原來我比想像中更懷念香港。出走並不是結束,而是開始。你將會發覺你和你本土的根,比想像中牽纏得更深。 在私人的IG裡,我會裝作不在乎,「扮無野」。每天在story裡,假裝自己在異地過得逍遙快活,貼滿旅行、美食,醉生夢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