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3/0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擺脫「靈感」的束縛:讀《進化思考》

raw-image



印象中,上次讀到以「創意」為主題的作品,應該是原野守弘的《創意入門:用喜歡改變世界》,這本書以平易近人的筆調指出創意實際上來自於對生活點點滴滴的充分覺察。原野守弘本人正是透過勇於跨越領域的習慣累積了豐厚的經驗,而那些看似無中生有、天馬行空的行銷創意實際上就根植於這些獨特的軌跡之中。

如果說《創意入門》是種將創意帶入每個人日常經驗領域中的嘗試;那野心勃勃的《進化思考》則是反其道而行,年輕的作者太刀川英輔企圖引導尋覓創意的讀者們離開人類世界的領域,轉向更為廣大的自然汲取能量。前者若是養成能工巧匠的守則,後者就是培育鬼斧神工的指引。

為什麼「大自然更擅長創造」?

從結果來看,自然的造物有千變萬化的型態、更展現出五花八門的生命功能,從古至今的人類社會雖然有繁榮的發展,但終究無法與大自然這尾大的創造者比擬,這是大多數人都同意的事實。但太刀川英輔卻比大多數人多跨出了一步,《進化思考》一書真正師法自然之處,並非只是追求在外表、效能上模仿,而是對大自然創造脈絡的觀察分析,其核心來自於一組相互輾轉的概念:「偶然的變異」與「必然的選擇」。

變異與選擇

創造性是在這些變異思維和選擇思維的二元對立之間自然發生的現象。生物在不斷重複「偶然的變異」和「必然的自然選擇」的過程中逐漸演化。創造的變異思維只是一種錯誤,而錯誤必須經過必然性來篩選才能成為創造。

某個程度上,這正是將達爾文在「演化論」中提出的觀點,延伸入創意思考的領域。在自然界中,生物的變異本屬偶然,而以此為藍本的《進化思考》就歸納出了:變量、擬態、消失、增殖、轉移、交換、分離、逆轉、融合,這九種典型的「變異」模式,比如布穀鳥會移除其他鳥類的卵,並以自己的卵替代,這正是一種「交換」;一隻沙丁魚十分脆弱,但若「增殖」為一大群沙丁魚,那就有生存希望;蜥蜴斷尾求生,是一種「分離」的手段。書中更將這九種變異模式一一與人類世界中類似的成功創造:由白熾燈泡變成LED燈泡,這是材質上的「交換」;一塊磚塊沒什麼用途,但「增殖」為一片磚塊可以砌成建物;科學家透過折射,成功「分離」了光線。

「變異」的過程雖然千變萬化,但就算通曉如何(how)進行變異,也不能保證成功。要將「變異」轉變為「創造」還需要理解環境為何(why)「選擇」。

太刀川英輔對「選擇」別有一套見解,不管達爾文所說的天擇、或是人工為之的「人擇」,生物之所以能避免滅絕,必然有能在所處時空環境中發揮之處。他於是借用生物學中「解剖」、「歷史」、「生態」、「預測」四種角度,分析「選擇」的過程。雖然可能存在了多種「變異」的樣貌,但透過這四個觀點可以發現,不管是現存的物種、或是良好的設計,之所以能脫穎而出,都有其必然性。

擺脫靈感的束縛

太刀川英輔提出的是一條透過觀察、思考、實驗,不斷往前的試錯過程,人類社會往往期待看起來一蹴可及的成功模板,但若將目光拉遠,一定會發現所謂的天才、奇蹟,背後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的調適與改變,這些經驗並不是失敗,反而是創造的必經之路:

其實失敗也是創造的過程。這樣的覺察讓我的思考變得自由。即使失敗,只要擁有選擇思維的觀點,就很容易能發現當下狀況中選擇壓力的趨勢,理解失敗的理由,客觀接受。學會與這些大趨勢連接的觀察方法,就可以放下堅持,獲得安心感。

某個程度上,《進化思考》或許應該被當成「創意」的方法論來看待,與其相信虛無飄渺的靈感,這本書更提倡千錘百鍊之下所產生的自然規律。而既然這是自然規律,就代表著只要你可以依照程序往前走,成果必定在前方的某處等待現身的時機。

小結

進化思考》是一本讀起來酣暢淋漓的書,並不是指作者、翻譯的文采有多麼出眾,但看著太刀川英輔信手捻來不同領域的案例,有些明明是人盡皆知的公案掌故,卻能在其手上展現出深刻的意涵。每個零碎的線索在書中逐漸整合出他對創意的獨特觀點,讓人想起武俠小說中納世間萬物為己用的絕頂高手,不得不佩服其紮實與廣博的思索過程。

原刊於【閱讀最前線】:【讀者舉手】擺脫「靈感」的束縛:讀《進化思考》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羅馬薩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