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9 動作就是動作 → 分詞模式 (ChatGPT 來幫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409 (承上篇) 動作就是動作 → 分詞模式 (ChatGPT 來幫忙)

以下例句取材自紐約時報:

https://www.nytimes.com/2017/11/27/smarter-living/how-to-be-happy.html?unlocked_article_code=1.ZU0.Jw1o.l1NV7KyMesLt&smid=url-share

 4 Easy(ish) Steps Toward Happiness You Can Take Today

今天就可以邁向幸福的 4 個簡單步驟

 

以下為較生活化的例句

1.           In it you’ll find guidance ranging from tips for conquering negative thinking to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marriage on your happiness.

您將在其中找到各種指南, 其範圍從克服消極思維的技巧到評估婚姻對幸福的影響。

→ 子句模式:

In it you’ll find guidance that ranges from tips for conquering negative thinking to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marriage on your happiness.

 ChatGPT:

In it, you will find guidance that covers a range of topics, from tips on conquering negative thinking to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marriage on your happiness

 

2.          When something bad happens, we tend to overanalyze and have trouble getting our mind off it.

當不好的事情發生時,我們往往會過度分析,並且很難擺脫它。

 → 子句模式:

When something bad happens, we tend to overanalyze and have trouble that gets our mind off it

 ChatGPT:

When something bad happens, we tend to overanalyze and have trouble that takes our mind off it.

 

ChatGPT所寫出來句子不會有母語干擾的情況, 可以視為參考.  一個句子會有很多種寫法, 用分詞, 不定詞, 動名詞等去取代子句, 使文章看起來較為簡潔. 可寫完之後, 讓ChatGPT幫忙確認, 如下:

 

您:

When something bad happens, we tend to overanalyze and have trouble getting our mind off it. 是否可改寫為When something bad happens, we tend to overanalyze and have trouble that gets our mind off it?

 

ChatGPT:

Certainly! Here's a revised version:

"When something bad happens, we tend to overanalyze and have trouble that takes our mind off it."

 

avatar-img
3會員
6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郭小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408 動作就是動作 → 現在分詞 之前有談到子句 ≒ 這個, 那個, 而現在分詞 ≒ 動作就是動作   一:動作就是動作 → 分詞模式 例如之前有舉過紐約時報文章關於旅遊的例句: 1.          She found herself admiring the native bli
今日一樣來談跟裁員相關的句型, 以下取材自紐約時報: 裁員寒潮下的谷歌:「幸福」工作的時代結束了? Google’s Once Happy Offices Feel the Chill of Layoffs
2406 blog 常說點→線→面, 今日有個感覺: 字→句→段→文, 之前一直在講的關係代名詞, 不定詞, 分詞等, 都是在說句, 現在想把句連成段.  而較好的方式, 就是找同一主題相關文章, 看看他們對同一事件的表述.  現在演算法都會推播相關文章, 這真的是一個省時, 省力的方式. 打入相
2405 繼上篇情境延伸  , which非限定→這個、那個.  這週的這個、那個是接在介系詞面, 情境的延伸, 以下分析紐約時報的三句:  1.          The company hired hundreds of researchers for the lab, which pion
最近一直在讀英文裏的”子句”, 中文並沒有這種架構, 所以對非母語人士要花很大力氣. 簡單講比較如下:  其餘例句: 1.          The book which is on the table is mine. 桌上的那本書是我的 2.          The movie that
2403 承上篇 今天要談的是此篇文章裏, that的其他例句. 在一篇文章裏, 先把that找出來, 再對應相關文法書分析為何如此應用, 然後進行歸類, 會是比較好的學習方式, 而不是看到就背起來, 只看就背, 馬上就忘, 來回幾次, 就走到放棄了.  當然, 如果老師的評量方式就是明天要考, 
2408 動作就是動作 → 現在分詞 之前有談到子句 ≒ 這個, 那個, 而現在分詞 ≒ 動作就是動作   一:動作就是動作 → 分詞模式 例如之前有舉過紐約時報文章關於旅遊的例句: 1.          She found herself admiring the native bli
今日一樣來談跟裁員相關的句型, 以下取材自紐約時報: 裁員寒潮下的谷歌:「幸福」工作的時代結束了? Google’s Once Happy Offices Feel the Chill of Layoffs
2406 blog 常說點→線→面, 今日有個感覺: 字→句→段→文, 之前一直在講的關係代名詞, 不定詞, 分詞等, 都是在說句, 現在想把句連成段.  而較好的方式, 就是找同一主題相關文章, 看看他們對同一事件的表述.  現在演算法都會推播相關文章, 這真的是一個省時, 省力的方式. 打入相
2405 繼上篇情境延伸  , which非限定→這個、那個.  這週的這個、那個是接在介系詞面, 情境的延伸, 以下分析紐約時報的三句:  1.          The company hired hundreds of researchers for the lab, which pion
最近一直在讀英文裏的”子句”, 中文並沒有這種架構, 所以對非母語人士要花很大力氣. 簡單講比較如下:  其餘例句: 1.          The book which is on the table is mine. 桌上的那本書是我的 2.          The movie that
2403 承上篇 今天要談的是此篇文章裏, that的其他例句. 在一篇文章裏, 先把that找出來, 再對應相關文法書分析為何如此應用, 然後進行歸類, 會是比較好的學習方式, 而不是看到就背起來, 只看就背, 馬上就忘, 來回幾次, 就走到放棄了.  當然, 如果老師的評量方式就是明天要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今天又發現ChatGPT的一些缺點, 使用時需要很準確的提供你想要表達的文字(我覺得還蠻重要的) 又或者拿一些範例給它看, 它就能更準確的回答問題, 因為今天我發現有一篇文章和之前寫過的完全一樣了, 所以又要再請ChatGPT生成30則勵志英文短文, 結果之前發問的問題已經消失了, 又
我們人類和ChatGPT的對話技巧也是需要學習的,有鑑於此,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和ChatGPT對話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施行 Universal Simulation Pattern (USP) 需要對角色、流程和場景結構
我們人類和ChatGPT的對話技巧也是需要學習的,有鑑於此,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和ChatGPT對話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Prompt Engineering - 55 中說:Universal Simul
我們人類和ChatGPT的對話技巧也是需要學習的,有鑑於此,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和ChatGPT對話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定義 Unuversal Simulation Pattern (USP) 是一種結構化方法,指導人工
Thumbnail
認知療法權威教你用書寫方式,擺脫擾亂的思緒與情緒問題
我們人類和ChatGPT的對話技巧也是需要學習的,有鑑於此,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和ChatGPT對話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TOCD 範本體現了簡單性和有效性,此範本以四個基本元素 ( Task、Output、Context
我們人類和ChatGPT的對話技巧也是需要學習的,有鑑於此,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和ChatGPT對話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GPT-4 展現了對人類動機和情感(社交智慧的重要面向)的敏銳理解,擅長產生考慮提示情緒背景的反應。這種
Thumbnail
為了充分發揮AI的潛力,我們必須深入瞭解其運作模式和思考邏輯,並學會與AI對話的技巧。《ChatGPT提問課,做個懂AI的高效工作者》這本書提供了豐富的實例,讓讀者更容易學會如何提出精準的問題,並享有提問課程的閱讀回饋。這對於想成為懂AI的高效工作者的人來說,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書。
Thumbnail
這是一篇跟 chatGPT 合作的廢文。文章從標題到內文都由 chatGPT撰寫由我下點評,模擬我 與 chatGPT 老師對談,做一場思辨實驗。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今天又發現ChatGPT的一些缺點, 使用時需要很準確的提供你想要表達的文字(我覺得還蠻重要的) 又或者拿一些範例給它看, 它就能更準確的回答問題, 因為今天我發現有一篇文章和之前寫過的完全一樣了, 所以又要再請ChatGPT生成30則勵志英文短文, 結果之前發問的問題已經消失了, 又
我們人類和ChatGPT的對話技巧也是需要學習的,有鑑於此,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和ChatGPT對話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施行 Universal Simulation Pattern (USP) 需要對角色、流程和場景結構
我們人類和ChatGPT的對話技巧也是需要學習的,有鑑於此,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和ChatGPT對話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Prompt Engineering - 55 中說:Universal Simul
我們人類和ChatGPT的對話技巧也是需要學習的,有鑑於此,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和ChatGPT對話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定義 Unuversal Simulation Pattern (USP) 是一種結構化方法,指導人工
Thumbnail
認知療法權威教你用書寫方式,擺脫擾亂的思緒與情緒問題
我們人類和ChatGPT的對話技巧也是需要學習的,有鑑於此,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和ChatGPT對話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TOCD 範本體現了簡單性和有效性,此範本以四個基本元素 ( Task、Output、Context
我們人類和ChatGPT的對話技巧也是需要學習的,有鑑於此,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和ChatGPT對話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GPT-4 展現了對人類動機和情感(社交智慧的重要面向)的敏銳理解,擅長產生考慮提示情緒背景的反應。這種
Thumbnail
為了充分發揮AI的潛力,我們必須深入瞭解其運作模式和思考邏輯,並學會與AI對話的技巧。《ChatGPT提問課,做個懂AI的高效工作者》這本書提供了豐富的實例,讓讀者更容易學會如何提出精準的問題,並享有提問課程的閱讀回饋。這對於想成為懂AI的高效工作者的人來說,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書。
Thumbnail
這是一篇跟 chatGPT 合作的廢文。文章從標題到內文都由 chatGPT撰寫由我下點評,模擬我 與 chatGPT 老師對談,做一場思辨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