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19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周處除三害:人、佛、道、邪四重價值觀

李李仁的扮相一出現在鏡頭上,我就知道這部戲不會太糟,但沒想到會是如此直接生猛的作品,近期繼《咒》之後,個人最喜歡的台灣商業電影。整體來看,這部片在寫實層面和隱喻上作得很出色,兼具商業影像的刺激元素,是部十分搶眼球的佳作。

空有概念無血肉的電影雜燴

很多故事都空有一個好架構,高概念的創意,但是因為執行力不足,常流於東拚西湊,成為了流行的「縫合怪」,或是角色過於刻板無聊,就像一道創意料理空有個吸引人的好菜名,吃進口中,卻令人失望。電影是由無數細節的堆積而成,最後呈現的作品才能令人信服,令觀眾共感,說起來容易,近年來多數的打鬥場面,都很「無聊」,原因之一,是觀眾早就猜到主角一定不會落敗,那不管打得再精采,動作設計再巧妙,特效鏡頭再多,提前猜到了結果,用主角光環買了保險,動作戲拍得辛苦,卻讓觀眾感到不耐煩。空有概念毫無真實血肉的電影雜燴,失去精神養分,就會變成網路上的大電影和打發時間的平庸之作。


從真實迸發的黑色幽默

很多電影橋段安排的笑料都很刻意和尷尬,因為不夠生活化,日常中不會發生的事件,造作的人設,透過一些低俗誇張的肢體來引人發笑,久了也是令人疲勞。

而黑色幽默的部分本片處理得很高明,笑點都來自現實的荒謬,陳桂林一開場在旁邊猛吃便當,看起來就是個毫不起眼的黑道小弟,一上來二話不說就處決了告別式上的老大,殺人對陳桂林來說,就跟吃個排骨便當沒兩樣。

小弟們在等香港仔跟小美「完事」,理髮店的燈是個暗號,而燈號一明一暗,小弟們不明所以,還以為大哥這次怎麼「這麼快」,反而令觀眾莞爾。


粗暴的寫實動作場面帶來真正的緊張感

動作場面不採用經過精心設計的過招和翻滾,沒有漂亮帥氣的招式,就像街頭混混打架,抓頭、插眼、拉衣服樣樣來,但是就是這樣生猛直接的暴力,讓人代入緊張感,第一、二場戲就把陳桂林的痴狂和瘋顛展露無遺。


這部片在中國大紅,各種分析解說已經很豐富,經過幾日沈殿,還是想就人性、佛教、道教(民間信仰)、邪(新宗教覺醒)這四個角度來談談。


人性的善惡,痴之原貌

為何觀眾直覺都不認為陳桂林是個令人厭惡的惡人?因為他是個有「人性」溫度的人,在普世價值觀標準下,陳桂林深愛著世間給予他照顧的兩人,一個是扶養自己長大的奶奶,另一個是給予他支持的黑道大哥,代表親情羈絆的小豬手錶,和黑道情義的西裝外套,人情與義理貫穿了陳桂林一生的主要價值觀,誰對他好,他就報答,誰得罪他,他就報仇,本能又直觀的反應和情緒如同一頭固執的獸,呼應了本片的佛教隱喻,身為豬(人性)的痴迷和強烈執著。

陳桂林雖然暴力瘋狂,但不會為難小孩,即使綁架了藥局老闆的兒子,也沒有讓孩子受到驚嚇和傷害;他保護了小美,給了她車子和自由;相信奇蹟,進入了尊者的團體中,同樣是對孩子特別的好,總是對孩子露出純真的笑容,因為他的內心天真如同大孩子,所以才會聽信尊者的話,他想保護孩子的母親,保護孩子和女性是他老派的浪漫和價值觀,也是他的底限,人性中的執著和強大情感,也就是他痴的特質,正是他無法被洗腦的原因。

他為了想留名要去除害,為了香港仔割眉,就將他爆頭,反觀沒有得罪他的人,警察陳灰只要不擋著他的路,他就放過,船上借手機投案的路人女孩,他亦是客氣的道謝,幾乎是個禮貌的紳士,而非悍匪狂徒。

如果陳桂林是個冷血自私,對世界無感、情感剝離的人,他或許會聽信尊者的道理,但是他對世界有情有怨、有執著,他放不下,他要守護自己的價值,想出名想成為英雄,殺光他所憎惡的「惡人」,即使包括自己。


佛教中的貪嗔痴,至死方休

本片中的第一層隱喻是歷史典故中的「周處除三害」,第二層則是佛教寓意,三害即尊者的貪,香港仔的嗔,陳桂林的痴,對應三種動物,即鴿子、蛇和豬,在影片中可以在尊者的鴿子場景、香港仔的紋身和小豬手錶上看到呼應,但是這三者並沒有人從中解脫,他們都是作為所象徵的代表而死。尊者寧死,也貪求自己創造的虛像,香港仔臨死,仍怒問為何,不明的是自己的暴行而造的因,陳桂林求死,換得自己的滿足和成就,死亡也無法將三人從貪嗔痴中解脫出來,這是何等的諷刺。雖無法如劇中象徵角色般如此戲劇化和純粹,但大部分世人又何嘗不是在這其中浮沈一生至死方休呢?


道教的關老爺,想聽再聽

劇中還有加入一層民間信仰的色彩,那就是代表黑道守護神的關聖帝君,陳桂林在得知自己癌症時,向關老爺問卦,他不是求奇蹟,而是問是否要自首,關老爺連給九個聖杯,陳桂林聽了關老爺的話去自首,而後面「除三害」是他在看到通緝告示後的決定,這不是關老爺的意志,人類往往會強加自己的意志在神明之上,他要去除三害時,就直接行動,並沒有再問神,就是最好的證明,其實在陳桂林心中善惡有一把尺,但是他最終輸給了自己的驕傲和痴念,他想當一次自己的英雄再離開世界,而不是就這樣沒沒無名的消失。


尊者的邪教,新造的人

新宗教和靈性覺醒不一定都是邪教,在傳統價值觀和宗教之外,是另一種出路,現代人需要心靈慰藉,各種流派和靈修宗師紛紛冒出頭,玄之又玄的道理,要如何分辦呢?尊者對著舉槍的陳桂林說:「天災死那麼多人,這才死了幾個。」他的意思是,這些人都是為了更高的追求和大義而死,但這對陳桂林來說無用,因為他是個「個人英雄主義」者,他是那種救一人而毀世界的狂徒。

尊者洗了自己的腦嗎?不,他很清醒,只是他太貪求世間的一切享受,美色、虛名和財富,他是唯一不信自己者,而他的信徒們真心相信死亡可以換來昇華和解脫,即使已經參與了殺人和虐童的暴行,完全置換了普世價值的信仰,例如,親情、友情、對生命的尊重。這可能嗎?這卻是真實發生的慘案,請參看美國的瓊斯鎮案,有908人集體自殺。

這些人為了死後的「天堂」,而拋棄了現世的一切,偏執的拿生命去換取天堂的資格,這亦是一種極端自私的交換和執著,最終還是為了求自身的好處,進入這種極度偏執的狀態中,往往都無法尊重他者的意願,強烈地將自身的價值觀加在對方身上,例如:尊者在劇中要求信眾奉獻金錢,要陳桂林交出他最愛小豬手錶,斬斷世間一切的情感和念想,甚至是後援,讓尊者成為唯一神,唯一的救主和浮木,這也是PUA的步驟,操控人心常見的方法。

洗腦成「新造的人」第一步,就是要將原來的價值觀移除,但是陳桂林痴念極強,無法成為「新造的人」,而陳桂林為何要殺光新造的人,他給信眾們機會,讓新入教的非白衣者離開,而新造的人已經徹底失去人性,不貪生不怕死,成為比尊者還可怕的存在,即那名彈琴直至最後的女教徒,臉上笑容令人膽寒,他們會不停重覆原來的模式,像癌細胞一樣無節制的擴散,這也是陳桂林屠教的主要原因。


陳桂林的身上是人性和佛教中痴狂的體現,且他重視情義,藉著關公的名義,展開自己的英雄之旅,他曾經見證尊者施行的「奇蹟」,而相信了尊者,因為尊者「對自己好」,但是當他看到這一切是欺騙,傷害了孩子和母親,他不顧自身的安危,他又回到了原本的道路上,他拿起了槍,又作回了那個狂徒惡匪,笑著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命運,即使在最後知道了癌症作假之事,他不後悔,他要的一直是「當一回自己的英雄」,殺了壞人,救了孩子、小美,在他的認知裡,他作了該作的事,心滿意足地邁向人生終程,陳桂林一直都是個愚蠢衝動的痴人,沒有靈魂覺醒,沒有看破紅塵,作不了「新造的人」,卻成為了一個命定的悲劇英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周處除三害
4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