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十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6 分鐘

  「開打前,先回答我一個問題。」李勳納悶:「你們倆怎麼會在這裡?」


  桓古尋面無表情:「投降認輸,就告訴你。」


  「啪!」米袋掉地,李勳攤開雙手,「來吧。」


  一語甫出,刀風鞭風前後撲身!


  右傘打前,左腳踢後,接著李勳左腿一擺,踩向桓古尋的胸膛,遭大手攔下後,白麟刀旋即橫來,同時長鞭復又笞腰!李勳一個後仰,刀尖與鞭頭於上掃過,而後左手擭住鞭頭,再翻身一踢,踢中俊朗的臉面!


  許震海道:「別太得意!」右手猛一用力,扯得李勳左臂大開,白麟刀霍霍欲斬!


  然則紙傘精準敲擊刀後手腕,力道之重,白麟刀差點脫手掉地。桓古尋牢牢一攥,刀鋒迴往敵身!


  刀勢迅猛,李勳只得放開長鞭,快步急撤,卻恰恰中了桓古尋的意。腳踏第二步時,刀客倏爾加速,長鞭亦趁機揮擊敵人左踝,李勳悶聲吃痛,步伐稍滯,鋒芒傾刻逼至眉睫!


  跑不了,李勳索性屈膝跪下,刀鋒在額際留下一抹血痕後,他功聚左掌,平推而出,桓古尋鎖竅揮拳!


  兩力相碰,李勳被這蓄了全身勁道的拳頭打得視野劇顫,貼地的身軀沙沙而退,掉入溝渠前,及時攀住橋頭木柱,旋腰騰身,翩翩立於橋頭柱上。


  桓古尋忍了忍,終是沒忍住,吐出一口鮮血。


  許震海欲再揚鞭,李勳卻道:「慢著。」手伸入衣襟內,續:「再打下去,就不只要對付我一人了。」


  「你當老子是被嚇唬長大的啊?」許震海對地甩鞭,惡狠狠地道:「沒瞧見剛才那個信使嗎?官兵隨時會到,只要拖住時間,屆時你插翅難飛!」


  但李勳夷然無懼:「我炮竹一放,方圓十里內,必有人聞訊趕來救援,那群鷹犬飛得再高、跑得再疾,也快不過我的人,在那之前……三位又得一嚐三垣九星陣的厲害。」然後面朝始終沒有出手的人:「寧公子也不想我就這麼輕易地死去,對嗎?」


  修長的身影站在樹蔭下,看不清面容,「我們究竟跟晉淵莊何冤何仇,要趕盡殺絕?」


  李勳偏過頭,不再正視,「既為人臣,自當盡忠盡義。」


  「盡忠盡義?」寧澈走出陰影,只見他的眉目、顴頰、唇齒均在發抖:「是甚麼樣的忠義,要用晷丘島兩百四十七個居民、段氏一家六十一口、十八個不問世事的桓家隱士,以及我寧家五十九條人命來成全?」


  「……各為其主。」寥寥四字,立即引爆熊熊怒火!


  眼前人影驟然一糊,下一瞬,袖裡劍劃向喉頭!


  紙傘迅速一揮,擊偏寧澈左臂後,又來一腿全力掃往下盤!


  李勳亦出腳對踹,卻不是要與人相拚,而是借力一蹬,反向輕身。


  「後會有期。」人與話聲揚長遠去。


  寧澈欲要追上,然許震海張臂阻攔,道:「行了,小娃兒不要這麼衝,先瞧瞧大娃兒的傷勢。」


  「我沒事。」桓古尋掬起渠水漱漱口,抹去嘴邊的水漬,續:「方才那一下,他應只用了六成力,但落掌夠準,我才會吐血,好在是小傷,調個息、睡一覺,明早就好了。」


  許震海叉腰道:「這次總算摸清晉淵莊的老底了。以莊主為首,旁侍太陰太陽二使,下馭太白、歲星、辰星、熒惑、鎮星等五堂堂主……」粗肥的手指搓著腮邊短鬚,「這幾年來,我打過照面的僅太白堂的張仁愈、熒惑堂的宋宇及太陰使高叔逸。」


  桓古尋道:「我和小澈與張仁愈、宋宇,外加一個柯昱揚交過手,宋宇死了,張仁愈和柯昱揚雖還活著,但一個沒了左腳舌頭,一個沒了內功,不成戰力,堂主的位子該有其他人補上。」


  「哎,再補也就補些小嘍囉,不足為懼,倒是那個奸險的高小人,實在不好對付……」憊懶的神態轉為凝重:「此子武功不錯,但真該忌憚的是他滿腹陰謀壞水。三年前就是他拉我入夥,並設局殺死淨求,事後再安排我進白馬寺。這人不但詭計多端,其心腸之惡毒,連老夫這個洗手不幹的黑道土匪看了,也自愧弗如。」


  濃眉一軒,桓古尋道:「那麼從榆關、洛陽到太湖,所有暗襲明戰都是他的主意。」話及茲,腦海乍然閃過晷丘島那五具焦屍,他閉了閉眼,睜目再言:「不知常州那兒的狀況怎樣?」


  許震海道:「你們不是約好了在寒山寺會合嗎?快去快去!淋雨候了大半天,我這副老骨頭也折騰夠了,要回客棧睡啦!」語罷,他揉著肚腩就要走開,邁步前,斜眼睨向寧澈:「小娃兒,別老陰著一張臉,李勳不是省油的燈,你越是怒意攻心,越是報不了仇。」


  目送老人離開後,桓古尋道:「走,去寒山寺。」


  「你不生氣嗎?」寧澈忽問。


  桓古尋怔愣,他遂再問一次:「他們滅了你的母族,又殺了你父親,致使你自幼失怙,你的母親為躲避追殺,身懷六甲地遠走塞外,平安誕下你之後,含辛茹苦,獨自拉拔你成人,至死回不得故土……」鳳眸欺近,盯著輪廓深刻的五官:「你不生氣……不恨嗎?」


  片刻沉默後,猶若谷風迴盪的男聲幽幽:「在部落生活時,我幾乎沒瞧過母親示弱流淚,但我看得出來……她很想念她的家鄉……很想念父親。」


  澄淨的眼眸倒映西邊夜空,伸指虛繪,「那八顆星狀如垂柳,其上有三顆酒旗星飄揚。母親說她小的時候,中夜觀星若見柳星低垂正西,家人便會拎著數十罈的柳花酒,所有人一同登上高樓,歡歌暢飲,她每年都很期待這個時節,不但能一整晚不睡覺,隔天日上三竿再起床也不會被大人罵……」然後身往右轉,面向北天,「那是武曲星,是北斗七星的第六星,也叫作開陽。我幼時常問父親在哪裡,為何沒和我們在一塊兒?母親便會指著天上的武曲星,說父親在那顆星星上,因為天帝有很重要的任務指派給他,不能下來相聚,但為了保護妻兒,每天晚上都能見著武曲星閃爍,表示父親一直在守護我們母子倆。」


  「哼!」寧澈鼻息一重:「若非晉淵莊暴虐無道,令堂何須編造這番說詞安慰稚兒?更無須獨對星空,思念逝去的家人。」


  相較好友的憤恨,桓古尋的情緒平靜:「隨著晉淵莊行跡益發顯露,我開始思考,為甚麼母親從不提起仇人的惡行,也不講明父親的死因……看著你……我似乎能夠理解……」


  寧澈問:「理解甚麼?」


  「理解她不希望我是被灌輸的憎恨,或世俗的孝義束縛而找上晉淵莊。母親要我自行選擇,選擇報仇……又或放下。」清朗的嗓音滿是懷念:「禮節、詩書、內功、刀法、射術、騎馬……母親教會我許多事,但她從未教過我甚麼是恨……」


  長指忽地拽住濕淋淋的蓑衣,寧澈瞠目咬牙:「恨就是不將其碎屍萬段,誓不為人!不啖飲其血其肉,寧受千刀萬剮!」


  桓古尋只問:「這樣的小澈……仍是小澈嗎?」


  密睫輕顫,反問:「那拋下家仇不顧的我,就會是我嗎?」


  「我不曉得。」右手覆上胸前的五指,桓古尋道:「但咱們可以一起找出答案。」


*****


  「子謐,你們來啦!」寧澈蹲在寒山寺門前的石階,桓古尋則站起問說:「常州那邊還好嗎?」


  陸、賀、趙三人已先行離去,僅只安夏二人前來。夏時鳴神色疲倦,但更多的是煩惱:「如早前預料,咱們委實遭受攻擊,撐了好一會兒,直到賀先生他們趕來協助,才得以脫身,常州的兵馬也於那時出動,一路追人追至城外南郊……」話稍遲,寧澈便問:「然後呢?」


  「然後我們看見南郊起火,火勢之大,在城北亦瞧得一清二楚。」安奉良眉峰緊鎖:「怕是叛黨放的火……」


  「確實是叛黨放的火,接受皇命南下的三百將士,全軍覆沒。」四人齊齊轉頭,就見寒山寺門口,鴉鬢檀唇,羅衫掩酥胸。


  即便時過夜半,潘文雙依舊盛裝打扮,但男人們無暇欣賞,她的臉色亦不像以往輕鬆:「幸好二位沒跟著追出去,那些叛黨預先在南郊設下埋伏,三百騎兵跑過南郊二十里外一塊空地時,地現巨坑,坑裡還插滿尖木,人馬悉數中伏後,晉淵莊再倒油燃之。你們看到的火光,便是這般來的。」


  聽者面面相覷,啞口無言。


  然則事情嚴重程度尚不只如此,潘文雙續說:「我派去的人寄信回報,晉陵的守城兵搜索全城時,一名叛兵跑到城東一間工坊,正要包圍突襲,工坊霍然失火,縱然即時搶救,大火仍燒死叛兵和住在裡頭的十二個工人。」


  夏時鳴不禁豎眉怒斥:「逃逸不成就拉著無辜的人陪葬,簡直喪盡天良!」


  「沒那麼單純。」麗容緊繃:「撲滅火勢後,守城兵進屋調查,發現那間工坊專門製作紙傘,就殘骸來看,坊裡紙傘的作工相當特殊,傘柄鏤空,裝設夾層,後堂還擺著數箱細針短矛……」


  桓古尋訝然:「那是他們製造機關傘的地點?」


  「不,替死鬼而已。」寧澈斷然:「莊主既是李勳,他們平時必在嘉興活動。」


  「李勳?」安奉良與夏時鳴異口同呼。


  潘文雙已收到寧澈來信說明,面色較為鎮定:「這幾日在寒山寺時,有聽過僧人提及這位嘉興縣令,他在鄉里風評極佳,為官清廉……至少表面上是這樣。」


  夏時鳴猶是不敢置信:「他居然是叛黨……那些公正不阿、仗義敢做的行徑,皆是惺惺作態嗎?」


  安奉良道:「當務之急,該先遣兵捉緝李勳。」


  潘文雙卻說:「來不及了,他已呈書辭官,這兩天消息一傳出,嘉興的居民無不惋惜,想方設法慰留李勳,連不在嘉興境內的寒山寺,也有僧民欲連署上書。」


  寧澈道:「晉淵莊早料到此情此景。初以紫筍茶葉為餌,將眾人的目光引至常州,再刻意大肆胡鬧,意圖使人錯信晉淵莊就在那兒落腳,但咱們沒被騙過去,反而將計就計,揭穿李勳的真實身份。」


  「然他辭去縣令一職,是不是暗示咱們的一舉一動,皆在敵方的算計之中?」安奉良擔心。


  「或是更直接的原因。」潘文雙道:「他要把全部的心力放在反叛朝廷上,故而辭職。」


  桓古尋沉吟:「那麼他們的下一步會是甚麼呢?」


  「這回有賴安壯士及夏少主易容誘敵,引蛇出洞,雖是達到目的,卻也遭對方反將一軍。」潘文雙抿了抿唇:「根據現場查探,除了尖木外,那個巨坑還架設著高樁長梁,樁梁繫著鐵鍊,牽引至外圍,上以草皮虛掩。朝廷的鐵騎行經時,僅需拉動鐵鍊,拉倒樁梁,三百人馬齊陷巨坑,難逃生天。」


  「如斯巨大的機關,晉淵莊肯定早在舊年,甚至更久以前就已布下。」寧澈支頷思忖:「他們在江淮蟄伏多年,類似的機關陷阱還有多少?」


  安奉良圈弄羊角般的髮梢,「這顯然是針對大批兵馬而設。晉淵莊不欲讓朝廷用人海戰術壓制,遂出此策,避免正面交鋒。」


  夏時鳴道:「不能以人數優勢碾壓,又沒佔據地利,不就陷入被動的局面?」


  苗條的身形款步行過四人間,邊走邊說:「那間工坊的底細仍未明晰,而武承嗣是次在那邊栽了個大筋斗,絕不會善罷干休,奴家亦會繼續追查……」


  噠、噠、噠!寧澈大步行至她面前,堅持己見:「工坊明顯是他們的伎倆,既已成功誘使晉淵莊的高層聚會,並釣出李勳,何必再踏入圈套中?」


  潘文雙僅道:「沒有十足的證據把握,我不會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那你該加派人手抓捕李勳,而非與庸碌之輩起舞……」話未完,寧澈就被一把拎開,桓古尋擋在他與潘文雙間,問:「大人不通緝李勳?」


  美眸微瞇,聲調冷淡:「李勳在嘉興有極高的聲望,知悉自己忽然不告而別,必惹來百姓議論,此時大舉清查,民眾非但不會相信他是叛黨,反倒會引發民怨,甚或助其逃脫窩藏。投鼠忌器,綁手綁腳的,還不如靜觀其變。」


  「也好。」桓古尋點點頭:「就慢下腳步,重整計畫布防……」


  「這不就合了他們的意?」寧澈焦躁地踱上踱下,「晉淵莊就是要阻斷咱們的攻勢,李勳的暴露定在他們的意料之外,不乘勝而追,豈非白白失去一次打擊叛黨的機會?」


  夏時鳴道:「真的給你逮到李勳,又能怎樣?」寧澈對上倨傲的眉眼,正想發話,他又續:「急著揪出主事禍首,卻沒有將之一網打盡的辦法,就算處死罪魁,也不過是讓好不容易露出尾巴的叛黨再度隱匿。你忘了晉淵莊怎生來的?」


  寧澈信誓旦旦:「有我在,他們不會再有下一個十年。」


  然安奉良道:「你冷靜點,晉淵莊不是單憑意氣仇恨就能解決的。」


  薄唇一分,欲要再說,卻被桓古尋扳過肩膀,「斬草要除根,若按耐不住脾氣,冒然出手,不過是給晉淵莊送人頭罷了,你還想再見幾人為此喪命?」


  急促的喘息逐漸平緩。


  見人理智回攏,女聲方續:「夜深了,四位勞累一夜,先回府歇憩。我會持續追查常州的工坊及李勳的背景,其餘的事擇日再來參詳。」她優雅地施禮道別:「慢走不送。」然後踅回寺內,關門上閂。


  覷著寧澈猶帶陰沉的臉,安奉良道:「放寬心,晉淵莊截住咱們的進攻,表明他們要調整攻防進退,不妨趁這段時日,移轉一下心思。」


  「移去哪裡?」口氣敷衍,一顆心猶在滅門之仇上。


  「眹珠啊!」安奉良莞爾:「你不想拿回你的傳家畫軸了?」


  寧澈眉一挑:「萬閣想到方法了?」安奉良反把問句扔了回來:「你們呢?」


  桓古尋應道:「有想到一個,得試試看才知行不行得通。」「我們也差不多。」安奉良回道。


  「這麼聽來……」夏時鳴說:「今夜也不是那麼糟嘛!」


*****


  三聲不輕不重、不疾不徐的叩門後,門外的僕役朗聲:「鳴少爺,陸先生、賀先生及賀夫人來訪,人在椅廳,安少爺正代為招呼。」


  夏時鳴捏著紐扣穿過衣襻,回:「好,我馬上過去。也請方小姐、寧少爺和桓少爺移駕至遐。」


  打理好儀容後,夏家少主步出臥房曉室,踏上曲橋,兜兜轉轉至中庭,進入位於龍曜堂西側的椅廳。


  椅廳與旁邊的梧軒、灶房三者相鄰,座落在一片椅桐林中,高樹蓊鬱,亭亭蔭宇,周圍還可見許多巨岩假山,耳畔聽得潺潺流水,恍惚間,彷若置身山澗幽谷,愜意閒適。


  跨過椅廳的門檻,夏時鳴即道:「三位來得好早。」


  「難得今天天氣這麼好,早起早享受!」陸悟爽朗的大嗓門迴響廳堂:「那兩個小子還在睡啊?」


  眼觀窗外啄木食蟲的鴷鳥,安奉良嘴上道:「夏府占地廣大,沿途又美不勝收,走來自是費時。」


  賀景淳忍不住稱讚:「適才從大門走進來,不過幾步路的距離,腳程卻快不起來,眼目所及如詩如畫,欣賞完這邊的風景後,脖子一轉,眼睛一偏,又掉入另一幅春色中。」


  素來冷豔的面容稍顯柔和:「貴府的僕人真有耐心,陪著咱仨晃了一刻鐘走到這兒。」


  夏時鳴笑道:「他們早習慣了。你們不感到驚艷,咱家的人還會失落呢!」


  五個年輕人閒話家常,待沏了第二輪茶後,桓古尋、寧澈、方玥相繼到來。


  趙若姎當問:「鑽研得怎麼樣?」


  「我有個跋達曾稍微透露,聽來……很是誇張的鍛術。」桓古尋答:「用足以撼動天地的力量,加諸在指尖大小的金屬上,一瞬融合出眹珠。」


  賀景淳皺皺眉頭:「足以撼動天地的力量……怎麼弄?」


  「澤山錄。」寧澈道:「如畫軸所示,我來操縱萬物靈氣,再由阿尋匯集至指尖,將之灌入眹珠成形。」


  陸悟眨眨眼,微張著嘴:「這麼簡單?」


  「說來簡單,做來難吶!」鍛造師加以講解:「我打算用鑌鐵作眹珠的胚模,將材料放入半圓的胚模後,我拿著另一半的胚模,從半空中壓下,力道須剛好足夠擠壓鎏金鋈鐵塑形,又不會壓壞鑌鐵。就我和小澈現下的功力,引動天地之力還行,控制力大力小就難了。」


  「假若力量得宜,準備的材料也無誤的話,半成的眹珠歷經四時,吸收日月精華,理論上便能自成宇宙。」寧澈補述。


  「嗯……這與我們的推論不謀而合。」賀景淳摸著鬍鬚,道:「依照先前假設,材料應遵照五行運轉之道。龍麟二主的骨粉……或者當說澤型與山型的靈氣分為『水』與『土』,『金』為鎏鋈。在眹珠完整生成期間,將其嵌入一顆千年古樹中,不但能幫助吸收精華,樹的靈氣亦會導入眹珠,是為『木』。」


  「那『火』呢?」夏時鳴問:「骨粉可不能過火啊!」


  「還沒想到。」趙若姎略顯苦惱:「你們覺得會是甚麼?」


  「『火』不一定這般直觀明朗。」安奉良道:「把眹珠放在天氣炎熱的所在,如同接收古樹的木氣,納入當地的熱氣。」


  「恐怕不行。」賀景淳當即推翻:「眹珠完成前,五行缺一不可,嵌入古樹能時刻吸取木氣,但世上有哪一處四季都赤日炎炎?南方多雨,熱氣易散,沙漠夜晚便冷了,樹木也無法於此中生存……而且別忘了面具頂上那顆眹珠,可是在終年寒涼的東北之地鍛出的。」


  陸悟仰頭一嘆:「咱們翻遍諸多典籍,書紙都翻爛了,依然不得一絲端倪,遂來聽聽你們的意見。」


  「一年到頭都很熱嗎……」桓古尋瞇眼歪頭,大家亦絞盡腦汁地思索。


  好半晌後,默然不語的方玥突然出聲:「咱們還忽略一件事。」


  「甚麼事?」七道視線紛紛投來。


  「納四方上下,歷古往今來,天行四時,地運五行,陰陽雙生,乃成宇宙。」低柔的女音覆述最初的線索,續言:「咱們只著重在四時五行,卻忽略了最關鍵的那個──陰陽。」


  寧澈道:「這代表……多了兩樣東西要找?」


  銀簪輕晃,方玥進而解釋:「陰陽交感互應,產生氣的流動,始為天地,而後經過漫長歲月的累積,化生出的萬物滋長、蓬勃、消亡,生生滅滅,猶如一個大圓,難覓起源與盡頭,遂成今日的四時五行。以人體為例:臟屬陰,腑屬陽,而在五臟六腑之下,各個臟腑又能分出陰陽,陰是指臟腑的形質,陽則為臟腑的功能,像是心陰不足會導致心煩氣躁、失眠多夢,腎陽虧虛則會畏寒、精神不振等等……換句話說,陰陽不是實物,是……是某種原理、狀態,推動四時五行。」


  「有道理。」收攏的折扇一下一下地敲著掌心,賀景淳忖道:「天地分出陰陽前,呈現混沌之態,也就是無極。若無極不變成陰陽兩分的太極,就沒有天地,在天無象,在地無形,加了再多的物什,亦不過是死物,絕非自有天地的眹珠。」


  話到這裡,大夥兒仍舊感到撲朔迷離,陸悟還拍頭高叫:「唉!想破腦袋也想不出……嘶……乾脆掘開耿峻軒和寧慶的墳,問問他們是怎生做到的比較快!」


  此話一出,安奉良的手肘立時頂了過來,但寧澈已經聽到了,他轉向陸悟,神情怔然。


  意識說錯了話,陸悟道:「抱歉抱歉,是我口沒遮攔,絕不是要對你的祖先不敬。」「我不是介意這個。」長目炯然,似有所得:「我好像……有點頭緒了。」


  「啊。」桓古尋亦有領會:「澤山錄。」


  「哦?」夏時鳴揚起右邊的眉毛。


  寧澈道:「四時五行遵循的陰陽之理,為眹珠運轉的關鍵,那麼換個角度想,甚麼東西這等特別,特別到能驅動眹珠?」


  「澤山錄的真氣。」趙若姎醒悟:「有別於一般武學真氣發自人身,主要用於禦敵健體。經萬物淋洗的真氣,既不失本質,又能與萬靈互通有無……你認為這即為眹珠的陰陽?」


  「更確切地說,陰陽帶領各自的四時五行,而澤型與山型的真氣分在其中。」寧澈侃侃而談:「四時的春夏秋冬是天時,春夏為陽,秋冬為陰,不用咱們操煩,便會依序而轉。但是人為加入的五行就要考慮其動力來源,這就是為何澤山錄的真氣不可或缺。」


  「修練澤山錄需要兩個人,也就是陰與陽。」不似好友談吐流暢快速,桓古尋講話緩慢直白:「眹珠發想自澤山錄,那就要和澤山錄一樣,要有兩個。」


  安奉良奇道:「兩顆眹珠嗎?」


  「不。」賀景淳豁然開朗:「是有兩個五行,澤型與山型的真氣各屬其一,作為運行的動力,在兩個五行自體循環時,又因澤山錄真氣的特性,兩個五行交流互感,正為陰陽。」


  「所以總共有十樣東西。」夏時鳴扶額沉思:「倘使澤型所在的五行為陰,該屬於陰五行的『水』,那麼山型就是陽五行中的『土』……」


  趙若姎繼而推想:「然則原先盤算用以滋養眹珠的千年古樹,該屬陰、陽哪一個五行呢?」


  「何不著眼於眹珠本體?」方玥道:「外為陽,內為陰,那眹珠的內部……也就是鍛造會用到的材料屬陰,那外部……」


  「便是滋養眹珠的環境!」茅塞頓開,安奉良喜形於色:「古樹該屬於陽五行的『木』,那還欠缺『金』、『水』、『火』……」


  「如果陽五行是環境,那鍛造過程也該安入五行。」桓古尋道。


  「對啊!」陸悟撫掌說:「金曰從革,是說順從與變革、可剛可柔者,皆屬於『金』!你說的技術能瞬間改變金屬,易形而鍛,不就是『金』嗎?」


  寧澈恍然頷首:「木曰曲直,凡具有曲直、生長之象的事物,皆可謂『木』。莫怪你們選用古樹,並非單是材質相符,是因其最貼近五行原意。」


  「唰!」賀景淳展扇輕搧,一面搧一面想:「水曰潤下、火曰炎上、土曰稼穡,剩下三氣也要依照此理而列。目前已知『土』為山型的真氣,要來滋養眹珠……眹珠嵌入古樹前,先在洞中抹上一層軟土,土為萬物生滅之所,亦有載物、受納之意。將軟土與麟主的骨粉混合後,即可當作滋養眹珠的溫床。」


  「至於『水』、『火』……」方玥道:「或該從古樹扎根之所探究。」


  陸悟抱臂而思:「咱們得慎選這棵古樹,不是隨便一棵活得久的就行……」


  寧澈建議:「也許得回到第一顆眹珠的誕生地。」


  「關外幅員遼闊,人跡罕至的地方也多,千年古樹不知凡幾,該從何尋起?況且近期去那兒……」夏時鳴道:「不是一個好時機。」


  賀景淳問:「發生何事?」「邊關或有戰爭。」寧澈答道。


  趙若姎聲色一凜:「戰爭……是契丹人嗎?我們在那兒時,經常聽聞契丹人抱怨統轄者。」


  「李盡忠的確有可能起兵。」桓古尋說:「不過小澈曾發信通知營州都督,且契丹族和奚族均沒強盛到可以發動戰事。」


  寧澈問:「進叔可曾預測邊關何時生變?」夏時鳴搖搖頭:「你也瞭解爹親的個性,他不會明講,要我自個兒思量判斷。」


  「鍛造眹珠的日子,得往後延了……」趙若姎淡漠的雙眸似有意似無意,落在俊美的容顏。


  「過陣子確定時局穩定,再正式著手也不遲。」寧澈倒不著急:「何況眹珠乃非凡之物,在鍛造前,還要想個法子制衡它的力量,避免靈氣大量外洩,造成毀天滅地之災。」


  「我們要的那棵古樹……應該就在太白山上。」桓古尋道:「我們和耿前輩他們,都是在那邊習成澤山錄的。」


  陸悟道:「既有安全的疑慮,還是暫時別出關的好。你們倆眼下先練練出招的手感力度,剩餘的要素就交給我們……雖然必要之物變多了,但最少有了大致的方向,不會像此前宛如無頭蒼蠅,碰壁了還直往頭前飛。」


  「辛苦這麼久,終於有進展了!」夏時鳴起身直腰,「諸位都尚未吃早飯吧?還請挪步到隔壁的梧軒用餐,算算時辰,當前正好開飯。」


  一聽要吃飯,頓覺飢腸轆轆,獨獨寧澈道:「我不餓,你們吃就好。我去城裡逛逛,回頭見。」然後離座正衣,舉足而遠。


*****


  「少爺,那邊有位姓徐的秀才找您。」客棧二樓的欄杆邊,三個富家子弟圍坐一桌,家丁走近背倚矮欄的少爺,手指樓梯口的布衣書生。


  「嗯,竟然跑到這兒來……」這位少爺名喚金元梅,金氏乃餘杭郡望,他雖被喚作少爺,其實已年過不惑,七十歲的父親是金氏的宗主,老當益壯,是故還未輪到他當家。


  近來吳越的新聞一則接著一則,嘉興縣令驟然辭別是當中之一,金元梅亦有耳聞,本以為事不關己,不料吃個飯也不得閒。他捋著黑中泛白的山羊鬍,低喃:「人家不想做官,強行留下他豈不顯得不識趣……」


  「金少爺此言差矣。」不等人引見,徐秀才逕來打揖,「李大人廉潔如鏡,可謂嘉興的一塊活牌坊。寒食節當天,李大人當眾擊殺惡少顧高德,他遠在京城的父親顧緯邦聞訊震怒,漏夜回鄉,見證據確鑿,翻不了案,便不斷向蘇州刺史施壓,處處刁難李大人,李大人雖無言明,然他日前無端告辭,必有隱情。在下曾受李大人的恩惠,今李大人有難,定要竭力援助,素聞金少爺在杭州的佳名善舉,望您行個方便,在這份連署書上簽下大名。」


  語畢,徐秀才折腰捧書,姿態謙恭有禮。


  「蘇州的事,怎地跑來找杭州的我……」金元梅道:「雖然嘉興離茲甚近,但我畢竟是杭州人,你要不去同在一州的吳縣、崑山、常熟等地……」


  「金少爺明鑑,近日有賴多方出錢出力,於蘇州各縣號召,截至昨日未時,已召集了九百八十多人,識字的就簽名,不識字的就畫押,嫌少不嫌多,還請三位少爺撥空提筆。」徐秀才道。


  「這麼多人?」金元梅和兩旁的族弟瞠目咋舌。


  「大哥,這個李勳當真是人才啊!」左手邊的金仲竹道:「他一個外地人,毫無家族背景,不攀附勢力,在嘉興也僅為芝麻小官,卻能引動近千人響應。」


  徐秀才微笑:「平日多行正義,危難時自有人挺身相助。」


  金叔松道:「簽名不過舉手之勞,大哥,就幫幫他們吧!」


  金元梅想了想,答應:「好,你們也簽吧!」徐秀才喜上眉梢,攤書遞筆。


  筆尖甫沾染墨汁,一把男聲傳進耳裡:「三位少爺真熱心,不過得當心了,署名動作雖小,其後的意義可是大過你整個人,小心別把一家子賠進去了。」


  循聲回溯,鄰桌坐著一名面如冠玉的錦衣公子。金元梅問:「小兄弟此話何意?」


  公子沒有側頭面來,斟酒而飲,似自語,似答話:「倘使李勳是被顧緯邦使計趕走,金氏連署挽留,不就擺明和顧氏唱反調嗎?」


  瞧金元梅手一頓,面帶猶疑,徐秀才蹙額反駁:「李大人才德兼備,他蒙受委屈,吾等毫不作為,豈非坐視奸佞猖狂?」


  公子仍然不正面相對,也不接徐秀才的話,猶自再語:「小弟不熟悉世家大族,但也聽過顧緯邦是大理寺少卿,其長子是大理寺正,此外顧家尚有數不清的叔伯兄弟在朝中任職,且不說那份只有小家平民的連署書入不入得了高官的眼,讓顧緯邦得知有誰敢拔他髭鬚,不將他們滿門抄斬才奇怪呢!」


  徐秀才待要斥責,卻聽金元梅說:「唉,徐小兄弟,你……另請高明吧。」


  「金少爺,莫聽他胡說……」然而話到一半,金元梅揮揮手,魁梧的家丁上前阻攔,說:「徐先生請回,別讓我家少爺難做人。」


  斯文的書生滿臉失望,卻莫可奈何,轉身下樓前,忿忿不平地瞪了鄰桌一眼。


  貴公子視若無睹,自若地飲酒吃菜。


  等到玉白的長指壓了錢在桌上,公子酒足飯飽地出了客棧,背後又響起徐秀才的聲音:「你是顧家的走狗嗎?」


  公子頭都不回,自走自路,短短應了一句:「不是。」


  「為何要阻撓我行事?」徐秀才穿過人群追上來,本欲抓住前人的臂彎,然指掌一空,沒抓著。


  「那不叫阻撓,我是在提醒那三個少爺,亦是在提醒你……」公子側首正對:「不要為不清不楚的人聯名簽署,不然死了都不明原因何在,後悔莫及。」


  徐秀才道:「李大人哪裡是不清不楚的人……」「那請問他是何許人也,家中有無高堂妻小,平素可有親朋好友走訪?」一連三問,徐秀才均答不出,他咬了咬下唇:「不通曉這些又如何?他為官為人坦蕩磊落,有目共睹,你質疑他甚麼?」


  「若他清清白白,要查明他的身家合該不難。」公子道:「你見過他私底下的一面嗎?再問得直一些……他人前是這模樣,你怎知他人後是豬是狗?」


  「你!」徐秀才真想一拳揮過去,強忍怒氣後,道:「我不知你和李大人有何過節,但我認識的李大人正直豁達,從不與人交惡,縱有嫌隙,定是你不對……」


  公子倏然停步,深邃的鳳目戾色騰湧!


  明明身處人來人往中,徐秀才卻有孤粟漂海之感,喉頭不由得咕嘟一滾,閉口噤聲。


  「笑話!他不是壞人,難道我就是嗎?」言罷,寧澈拂袖而去。

avatar-img
5會員
159內容數
武俠,是大人的童話故事;江湖,是俠客揚名的所在;爭奪,是人類亙古不滅的本性 在虛構的江湖故事中,書寫一段充滿血與淚的人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左門青赤 的其他內容
  「鳴,蹲下!」一聲沉喝,夏時鳴矮頭低身,吞雲戟大力一旋,橫掃勁箭!   箭矢欲二次搭弦,夏時鳴三步併作兩步,爬上鷹架!   敵首身一輕,跳至最上層的竹架。夏時鳴人在第二層,立遭一拳一腳雙邊夾擊!他腕處一振,右手棍尾甩擊拳頭,提膝一蹬,左腳與人較量腿勁!   長聲的尖哨吹出,十個
  河漢縱橫,萍荇聚散,寢寐吐納,鐘鑼遠近。   「噹──」夜半的鐘聲劃破寂靜,新的一天在睡夢中開始。   鐘聲雖大,卻沒喚醒客船裡的兩人,反倒是河堤邊的更夫在鐘聲減小後,敲了手裡的響鑼,高呼:「三更啦──」   桓古尋與寧澈這才驚坐而起。   「醒啦。」季陵坐在船首,仰望夜
  「鳴,蹲下!」一聲沉喝,夏時鳴矮頭低身,吞雲戟大力一旋,橫掃勁箭!   箭矢欲二次搭弦,夏時鳴三步併作兩步,爬上鷹架!   敵首身一輕,跳至最上層的竹架。夏時鳴人在第二層,立遭一拳一腳雙邊夾擊!他腕處一振,右手棍尾甩擊拳頭,提膝一蹬,左腳與人較量腿勁!   長聲的尖哨吹出,十個
  河漢縱橫,萍荇聚散,寢寐吐納,鐘鑼遠近。   「噹──」夜半的鐘聲劃破寂靜,新的一天在睡夢中開始。   鐘聲雖大,卻沒喚醒客船裡的兩人,反倒是河堤邊的更夫在鐘聲減小後,敲了手裡的響鑼,高呼:「三更啦──」   桓古尋與寧澈這才驚坐而起。   「醒啦。」季陵坐在船首,仰望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要不然用輕功去學校?」荺梟問。 「咦?」
李桓問荺梟,「妳是怎麼打倒魔物的?」 「就一拳K下去。」 「…」李桓無語。
李桓張望,「蕭呢?」 「好問題,你問問。」 「?」李桓盯著荺梟,「他在哪?」 「你要去問蕭。」 荺梟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原來妳是這種人。)
「發生什麼事——」 「——你該不會再做早餐吧?!」 「呃……」 「然後打破盤子?」 「對…」
乾咳兩聲 我像小李那般  何苦 多情總披無情顏  捨不去 扇中的刀      心中的劍 也是如此 俠少多情 奈何雨打浮萍淚流無痕 學庸70.12.06
「要不然用輕功去學校?」荺梟問。 「咦?」
李桓問荺梟,「妳是怎麼打倒魔物的?」 「就一拳K下去。」 「…」李桓無語。
李桓張望,「蕭呢?」 「好問題,你問問。」 「?」李桓盯著荺梟,「他在哪?」 「你要去問蕭。」 荺梟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原來妳是這種人。)
「發生什麼事——」 「——你該不會再做早餐吧?!」 「呃……」 「然後打破盤子?」 「對…」
乾咳兩聲 我像小李那般  何苦 多情總披無情顏  捨不去 扇中的刀      心中的劍 也是如此 俠少多情 奈何雨打浮萍淚流無痕 學庸7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