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每天進食時間少於8小時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研究:每天進食時間少於8小時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 中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每天進食時間少於 8 小時的人,相比於每日吃食時間為 12 至 16 小時的人,在大約 8 年的時間裡,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要高出 91%。
  2. 這份研究是第一批調查限時飲食(一種間歇性斷食)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之間關係的研究之一。
  3. 研究的合著者鐘文澤表示,僅根據他的研究就間歇性禁食提出具體建議還為時過早。
  4. 鐘提出的觀察結果是:每天進食時間少於 8 小時的人,其瘦肌肉質量比每天進食 12 至 16 小時的人要少。瘦肌肉質量低與心血管死亡風險較高有關。
  5. 未參與分析的心血管和營養專家提供了幾種可能解釋結果的理論。例如,鹽湖城山間健康中心的研究教授本傑明·霍恩博士表示,禁食會增加皮質醇和腎上腺素等壓力激素,因為身體不知道下一次何時需要食物並進入生存模式。

結論:雖然間歇性斷食有可能對一些人的體重和心臟代謝健康產生益處,但長期實行間歇性斷食可能有潛在風險。這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認。在確定結果之前,我們應謹慎對待長時間的間歇性斷食。

avatar-img
一口氣看完醫學新知 (劍心風之痕的AI醫學知識庫)
22會員
230內容數
不定期發布與心臟學相關之醫學新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靜脈支架適當尺寸與置放:關鍵考量 🔵 支架與血管壁的相互作用 🟢 適當的支架定位取決於支架材料與設計,以及血管壁和周圍結構的相互作用。 🔴 影響支架性能的關鍵力量在於慢性外向力(血管壁對支架的壓力)以及支架擴張血管壁的力量。這兩種力量的平衡是決定支架尺寸的依據。 🔵 影響支架尺寸決
結構性心臟病經食道超音波 (TEE) 工具箱 🔵 3D 超音波心動圖的重要性 🟢 3D 超音波心動圖技術在過去二十年隨著硬體和軟體的進步而快速發展。 🟢 這些進步帶來了 更高的空間和時間解析度,以及不同的影像獲取模式,例如 3D 縮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POTS) 的臨床實務 🔵 生理機制與診斷 🟢 直立性心搏過速並非異常現象,健康個體站立時心率也會上升。 🔴 POTS 患者的血壓模式與健康個體不同,呈現不穩定的狀態,但平均血壓可能相似或略高,並非直立性低血壓。 🔴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的核
靜脈支架適當尺寸與置放:關鍵考量 🔵 支架與血管壁的相互作用 🟢 適當的支架定位取決於支架材料與設計,以及血管壁和周圍結構的相互作用。 🔴 影響支架性能的關鍵力量在於慢性外向力(血管壁對支架的壓力)以及支架擴張血管壁的力量。這兩種力量的平衡是決定支架尺寸的依據。 🔵 影響支架尺寸決
結構性心臟病經食道超音波 (TEE) 工具箱 🔵 3D 超音波心動圖的重要性 🟢 3D 超音波心動圖技術在過去二十年隨著硬體和軟體的進步而快速發展。 🟢 這些進步帶來了 更高的空間和時間解析度,以及不同的影像獲取模式,例如 3D 縮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POTS) 的臨床實務 🔵 生理機制與診斷 🟢 直立性心搏過速並非異常現象,健康個體站立時心率也會上升。 🔴 POTS 患者的血壓模式與健康個體不同,呈現不穩定的狀態,但平均血壓可能相似或略高,並非直立性低血壓。 🔴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