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2|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Day 6 -30歲後,你會站在哪裡?

最近在書單中看到這一本,好奇地把他從書櫃中翻出來,花了一個小時把這一本書看完,看完之後下了一記最簡單明瞭的心得,那就是:還好我尚未30歲🫠🫠🫠 我慶幸自己在『30歲』這一個既定門檻中讀到這一本書,人生初過 18歲時,未想過距離30歲還有一段時間,誰知歲月一晃就逼近這個年紀。

這一本書我會分成四篇文章分享:

1.30歲前,你能看到的只有自己。

2.30歲時,你必須看見的殘酷事實。

3.30歲後,你會站在哪裡?

4.『貧性循環』要人命,你得打造自己的印鈔機

一但過了30歲,年輕時撥下的種子,就到了開花結果的階段,很難再改變。

人生現在所做的決定都影響著未來二、三十年的人生,在第一章作者就跟大家探討,如果對未來無感,是世上最恐怖的事。我想在二十多歲的年紀,經常會被詢問:你對未來有沒有什麼樣的規劃或是打算?

十之八九大概都是:不知道誒,過一天是一天吧?!或是我現在的生活都過得不如意了,怎麼還有心思想著未來?我在國立科大學校工作,詢問學生對未來的規劃,很多學生也是問了答不出。

在書中有說到,這是一種『差速效應』,何謂差速效應?指的是:人們在30歲之前,往往會有喪失時間流逝的錯覺,因為在這個黃金時期,有學校和各種社交圈,加上身體健康跟精神充沛,吃喝玩樂回家玩各種遊戲都可以,所以在20~30歲這個黃金期,對沒有頻寬限制的時間流速幾乎沒有煞車和記憶點。

所以在黃金期,人們對未來沒有規劃或是累積實力,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經歷跟體力只會越來越跟不上環境的需求。

三十而立,不是真的在三十歲成家立業,其中的意義是確立自己的價值觀和職場定位。

二十多歲初入社會,開始工作累積職場經驗及資產,經過幾年時間的洗禮,有遠見的人會開始規劃未來的職涯發展並做好資產配置,因為一但成家立業,對於『三十而立』的定義僅限於結婚生子,生活中的負擔將接踵而至,壓著你喘不過氣;有遠見的人不僅要坐二望三,還要先一步考量到四、五十歲。

魯迅說過:浪費別人的時間,無異於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無異於慢性自殺。

我也是曾是那個在下班之後,只想躺在床上追劇過完一天後,明天早上起床又是新的一天的生活,雖然現在我還是會有這樣耍廢的時刻。這樣的生活過過一段時間後,我總覺得生活的意義到底在哪?手機滑到最底還是提不起興趣,影集一集看過一集,卻還是覺得好無聊,下班之後累到只想躺在床上,怎麼還會有精力發展副業/斜槓甚至是學習。

書中提到,大多數的年輕人都有一個共通點:工作對他們而言,只是用來賺錢的工具,完全無法為他們奠定未來的競爭力,所以坐著駕輕就熟的工作,最後只有年齡虛長;知足跟得過且過只有一線之隔,薪資是隨著能力增加,不是隨著年紀。所以想要養活年輕的自己很簡單,要養活年邁的自己就很困難。

沒有危機意識,就等著被狼吃掉。

近幾年AI興起,也掀起一波AI將來會代替哪些職業的討論浪潮,大家真的可以想一想,自己所在的行業領域是否處在可被替代的領域中,科技及人才輩出的時代,不趁早累積實力,沒有哪一個職位是非你不可;沒有危機意識,明天就等著被市場淘汰,同樣的,沒有危機意識的員工,明天就等著被老闆fire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文字創作最艱難的地方在於『原創』以及『靈感』,我要透過這一百天的創作,寫下每天心中所並發出的靈感以及觀察,鍛鍊我的文字以及創作能力。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