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心識活動範圍、無念無想的真如佛性、是為宗旨;
不受因緣假合拘束、無作無為的實相般若、是為根本。
徧滿宇宙、橫亙十方、真空寂滅的佛性光芒、是為本體;
涵融萬法、圓裹三世、妙有不虛的根塵識界、是為作用。
真如佛性、既然無念無想,則絕非心識活動的念想、得以察知;
實相般若、既然無生無滅,又豈是因緣和合的色心、而能觀見?
在無念無想的真如佛性當中,起心動念、念念不離真如,是以,念念無非真如佛性的妙用;
在無生無滅的實相般若當中,因緣流轉、處處不離實相,是以,處處無非實相般若的展現。
蓋因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皆在佛性的廣袤裡面,佛性始終不自言彼是佛性,唯經由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才有佛性的作用。譬如有人、在大海中洗浴,所有的舉止、動作,都在大海裡面,沒有不是海水的舉措。在佛性中,一切事物都被佛性的光芒穿透,而融為一體,眾生、萬物,猶如ㄧ點點的小雪片、掉入紅通通的爐火般,被置於涅槃界中、消殞寂滅。
應要知道,
真如佛性、充塞十方無所不在,不駐留於心識活動的念想範圍,實安住於常樂我淨的清淨涅槃;
實相般若、能轉萬物歸於自己,不施行於因緣假合的現象領域,即超達於如實不虛的本體彼岸。
在無生無滅的實相般若當中,如如不生動用,卻處處無窮實相般若的展現;
在無念無想的真如佛性當中,念念非有所求,故念念不離真如佛性的妙用。
阿耨菩提、圓滿現成、無失無得,故能清淨肉天慧法佛之五眼,而彰顯法報應之三身;
觀照般若、謐然遍照、無見無知,故能運轉眼耳鼻舌身意之六通,並宏揚圓等觀作之四智。
所以知道,
涅槃大定、實非心識冥寂的沉漠空定;
菩提妙慧、遠離念想作用的世聰黠慧;
般若深行、豈是因緣有為的假合妄行?
真如佛性、心量廣大、窮盡虛空之邊表;
實相般若、妙用甚深、充塞法界之廣袤。
六度因此臻於圓滿;
道品於是無有虧闕。
所以知道,
我執法執、兩者原為究竟的真空;
有見無見、垢痕雙泯絕對的心鏡。
佛心廣大、本來現成,不假冥修熏鍊;
至道通坦、天真自然、常無因緣作造。
真如無有念想、實相無有作為;
佛心無欲無求、至道無易無難。
不離此方,不遺彼所;
謐然無去,曉然無來。
體悟聲聞緣覺的三明,徹證佛智遍照的六通;
心通不來羅漢的八解,超越心識無明的九定。
功成如來獨具的十力,富有徧滿虛空的七珍;
入於絕對不二的法門,獲得真乘唯一的妙理。
蓋因調息、住心、作意、看淨,至多僅能到達空無的邊際、守一的極頂,卻侷宥於心識的區隅,無能超脫相對的輪轉、輪迴的圈圚;即便如四果羅漢、窮竭他們的心力、轉至摩天輪之最高處,仍有墜落的時候。如北極熊入於冬眠,仍有起來之一日。
應要知道,
置於眾妙極頂之無等等妙,即是能轉萬物的明妙法身;
超越諸天階級之第一義天,乃是能破煩惱的金剛智慧。
第一義天、湛然常處空寂;
無等等妙、應用常無方所。
雖有應用、而常安於空寂之大定;
雖處空寂、而常起於應用之妙慧。
對緣應用、而非因緣假合的妄有,實由穿透萬物的佛性真空、生出妙用;
湛然空寂、而非心識冥寂的虛無,便成融匯萬法的實相妙有、涵泳如如。
所以知道,
妙有、即是摩訶般若,真空、即是清淨涅槃;
般若、是為涅槃之因,涅槃、是為般若之果。
摩訶般若、非屬心識活動的見聞覺知之見,而屬佛智妙用之見、能見清淨涅槃;
清淨涅槃、無有因緣生滅的動靜止亂之生,而有佛體寂滅之生、能生摩訶般若。
清淨涅槃、摩訶般若,名雖別異、體則實同;
隨其文字句義、假立異名,故云『法無定相』。
涅槃能生般若,即名真佛法身;
般若能見涅槃,故號如來知見。
如來的知、即是能夠知道識心本來空寂的佛心真知;
如來的見、即是能夠見到實相無生無滅的般若真見。
知無所知、即是真知;
見無所見、即是真見。
知見分明,不一、不異,故能動寂常生妙用、理事一體如如;
處處通達無礙,事事融匯佛光;
理障事障盡除,了無煩惱罣礙。
在佛性中,一切事物都被佛性的光芒穿透,而融為一體。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受塵境熏染,所憑仗的、乃是般若定慧的功能;
見聞嗅嚐覺知六識、不生異想妄念,所涵泳的、乃是如如佛光的力量。
心意意識、既然如如同體,則外在的境界、開敷萎謝、如雁過長空不留痕跡;
根塵識境、既然寂滅無為,則內在的識心、清深澹濘、全無許多的惡覺情見。
識心、外境、雙亡於瀰滿的真如佛性;
本體、作用、不異於通達的般若定慧。
真如佛性、究極清淨;
智慧鑒照、應用無窮。
猶如一月普照於千水;
一水分映於千月。
佛光籠罩心識作用的見聞覺知,是以,雖有心識的見聞覺知,而常處於佛光遍照的空寂大定。
真空、即是寂滅而無相;
寂滅、無異真空而無生。
不為善惡罪福執拘;
不被動靜止亂統攝。
超達生死、不厭離有漏的生死;
常住涅槃、不樂住有餘的涅槃。
無見不能倚恃其所無;
有見不能成就其所有;
行住坐臥、心不動搖,於一切時、獲無得法。
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教理始終如是;
菩薩慈悲接引、遞相傳授,宗旨亦皆如此。
自世尊滅度之後,西天二十八祖、皆共付囑此不駐留心識活動範圍的無住之心、亦同宣說此非隸屬見聞覺知作用的如來知見。
至於達摩、屆至中國、是為中土禪宗初祖;遞代相承,於今不絕。
所傳授的祕密教旨,唯有徹證之人、方堪領受,如法王髮髻中明珠,終不妄與無功之人。
見性之人、福德智慧、二種莊嚴具足;
知見齊佛、行解相應、方能建立道場。
衣為付囑一心之法的信物;
法是授與契印之衣的宗旨。
衣法相傳,更無別法。
內付心印,印契本心;
外授袈裟,將表宗旨。
非衣不付於法,非法不授於衣;
衣是法信之衣,法是無生之法。
無生、即無有虛妄,乃是空寂澹濘、佛光瀰滿之心。
知見此空寂之心、即能明了法身的真實境界;
明了此法身境界、則能得到人生的究竟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