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閱讀日,怎麼可以不介紹這本書呢?
如果要用「書」的視角來寫自傳,
要用怎樣的口氣和筆調,才能把從很久很久以前,
在文字被創造之前,在書寫工具被創造之前,在紙張和印刷被發明之前,
那些關於「書」的歷史,好好說明白呢?
原文書名是“My Name is Book: An Autobiography”
《我的名字是書:一本書的自傳》(暫譯)
一開頭就告訴讀者“My name is Book and I’ll tell you the story of my life.”
從泥板上的楔形文字開始,到埃及的莎草紙、羊皮紙到植物造紙、筆的發明、印刷術的發明,再到現代的電子書。
在「書」的家族樹裡,充滿了各種不同材質與形式的紙張,
也因為不斷的轉變,人類對它們的稱呼也不太一樣。
這本書一直用「I, Book」進行敘述,內容中不乏「書」充滿自信的語氣。
他認為工業革命之前,若沒有印刷術,科學家如何獲取知識呢?!
電子書(eBook)對他來說也只是e-volving book。
對「書」來說,只是電子進化的書。
他認為達爾文如果還活著,就會幫它們依照種屬取學名。
所以「書」也提出疑問,
我是莎草紙做的,我是植物嗎?
我是象牙做的,那我是礦物嗎?
我是羊皮做的,那我是動物嗎?
我猜想你可以說我是一種元素。
所以,我數位化了!
不斷進化又樂觀的陳述,彷彿書本至於充滿榮光的歷史之中。
除了文字讀來清晰有條理之外,插圖也是一大看點。
我喜歡製作羊皮紙的分鏡圖,抽取紙莎草纖維造紙的分鏡圖。
尤其是兩百隻羊做成的羊皮紙,才能做成一本聖經。
畫出的小羊們,這個量體,很有感覺。
最後「書」說「I, Book can’t very well tell you the story of my life without saying thank you from……」
這本「書」感謝了很多人:藏書家、裝訂者、書商、設計師、編輯、插畫家、圖書館員、印刷廠、圖書館員、讀者、評論家、翻譯,還有文字工作者。
身為被書感謝的人之一,我想,我也愛書,尤其是「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