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宗教放流最令外界詬病的,就是未選擇地點、物種隨意放流,造成放生等於放死的刻板印象。近年來....海洋復育的豐碩成果,表示因為有民間宗教團體的共同合作,讓物命的存活率更加提升。
本篇文章您可以看到
放生團體等於宗教團體?
放生團體怎麼放才有真功德?
觀音山放生團體與政府單位合作,合法放生
放生團體正確放生很重要
海漁基金會運用海洋科學知識與尖端資訊科技,結合專業與創新的保育行動、獨特的海洋旅行教育、多元企業合作,帶動海洋漁業管理的智慧升級,生產友善生態的海鮮生產,期待台灣重現海岸和海洋美麗,打造清爽且先進的漁港和魚市場,找回失落的繽紛海洋,期待締造嶄新領先亞洲的海洋文明。
觀音山保育放流團隊,觀音山至今舉辦了超過百場的保育放流,每場活動參加民眾也都高達數百人,顯示保育放流已是現在廣為受到民眾的推崇和護持。慈悲 龍德上師多年來宣導護生活動一定要做正確圓滿的護生,這才與偉大佛陀的本意精神相契機。
「放生」是佛法傳承千年中的第一功德善行!
慈悲 龍德上師曾開示:「《大智度論》:『諸餘罪中,殺罪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我們倒不是來執著放生的功德相,我們是來做佛法中最慈悲、最有智慧的一個利生行為。如果今天我們來戒殺護生的生靈,換成是自己的父母親、兒女,我們至親至愛的人,大家做何感想?是不是要好好地做好戒殺護生的事情來守護、愛護牠們的生命呢?所以我們今天都知道答案都是肯定的。希望大家從戒殺護生這樣的佛法教育中,得到最慈悲的體驗。」
觀音山秉持住持慈悲 龍德上師理念, 以合天心順佛意的戒殺護生、尊重生命的慈悲善行,在臺灣持續合法推動保育放流,並與海漁基金會及其他政府機構、學者研究單位一起努力,創造永續的發展。
農業部漁業署署長張致盛、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所長張錦宜、臺灣海洋大學助理教授徐德華等。主辦單位發表近年海洋復育的豐碩成果,表示因為有民間宗教團體的共同合作,讓物命的存活率更加提升。數據清楚說明,放生之後的水族活得相當好。
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與財團法人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簡稱海漁基金會)2024年3月10日正式簽署「合作意向書」,未來將繼續聯合舉辦「觀音山 愛護海洋.保育放流」活動,以宗教與政府專業技術單位的結合,推廣正確且合法的放生、放流。
此次攜手合作,不僅推動復育海洋生態令資源永續經營,更將專業技術與放生結合改變社會大眾對放生的偏頗印象與態度,讓每一位參加觀音山 保育放流者,透過「放生善行」學習慈悲、尊重每一個生命!
依藏傳佛教經典記載:「藏曆正月一日至十五日(2024年2月10日~2月24日),為 釋迦牟尼佛神變日。」期間所造任何善惡業,皆自輾轉增盛為十億倍之業緣。觀音山 特別連續15天舉辦「神變月十億倍 天天護生‧保育放流 」,與政府機關及專業機構合作,進行合法保育放流,維繫生態平衡。將施放白棘三列海膽 (馬糞海膽)、紫海膽、象牙鳳螺、金鯧、嘉鱲、烏鰡等。
⭐海洋保育放流
❖馬糞海膽、紫海膽
白棘三列海膽俗稱馬糞海膽,紫海膽又名細刺黑膽,因風味鮮美,經濟價值高,近年撈捕過度,產量逐年銳減。根據澎湖海洋公民基金會調查,澎湖海域馬糞海膽數量,五十年前逾二億顆,如今銳減到五萬顆不到,僅剩四千分之一,幾乎滅族。海膽的繁衍困難重重,進而影響到海洋整體生態,海膽的復育刻不容緩!
❖象牙鳳螺
象牙鳳螺喜棲息於沙泥底質,以底質有機物為食,是環境中的清道夫,過去廣泛分布臺灣西海岸,近年來因為過度捕撈與三丁基錫(船底漆防止生物附生)施用的關係,象牙鳳螺的產量越來越少。
❖金鯧
布氏鯧鰺,俗稱金鯧,又名金槍、黃鯧、紅鯧。魚體側扁,體無斑點,體長可達80公分,棲息在沿岸水域。近年來頗受消費者青睞,逐漸成為白鯧的代替品,也因此在大量撈捕下,產量銳減。
❖嘉鱲
嘉鱲亦稱「真鯛」,屬於高經濟的魚種,在日式料理中更是美食家的最愛。一般都是養殖居多,真正野生於大海之中者數量很少。嘉鱲的成魚可以長至80-100公分,而人類這種追求物以稀為貴的心態導致大海裡的嘉鱲被大量捕殺,海洋裡的魚類資源因為過度捕撈,不但使得數量衰減,魚體小型化日益明顯,因為魚類還來不及長大,便會被捕殺。
⭐水庫保育放流
❖烏鰡
俗稱「青魚、鰡仔」,為本土鯉科淡水魚,棲息在中、 下層水域,可清除水庫內藻類及有害物質,減少螺貝類過度繁衍,維持生態平衡及水質乾淨,避免水質優養化。
觀音山 神變月2月10日~2月24日連續15日,在慈悲 龍德上師的加持下,如法地天天放生,施放救護無數生靈,以放生功德迴向冤親債主,不僅改變生靈的命運,更改變自身修行的慧命。敬邀大家把握殊勝難得十億倍功德增長日一同響應!
保育放流
觀音山愛護海洋‧保育放流活動
https://www.fazang.org/liferel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