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時因為新門牙在舊門牙後蠢蠢欲動,但舊門牙堅持在自己崗位屹立不搖,於是我第一次看牙醫就是在小學,眼睛被蓋著的我,感官變得好清楚,牙醫北北說:現在幫你做一個泡泡,再來就不會痛囉,長大我才知道那是麻醉針
再度去看牙醫是大學的時候,因為長出來的其中一顆智齒躺著安穩,所有能想到的菜渣肉渣都會卡在上面,除此以外能感受到牙齦發炎腫痛,第一個想到吹泡泡的牙醫師,打開地圖一看評論3顆星,小時候的回憶就放在小時候吧,繼續尋找下一家
最後找到的是在新埔站的牙醫診所,預約一個年輕很親切的女醫生,她說她先幫我洗牙,再看看狀況,可想而知蛀牙的有四顆,還不包含後面都蛀掉的智齒,但目前蛀牙狀況不是太嚴重,她優先處理躺著的智齒,因為已經有影響到前面的牙齒了,記得那時候的我像被待宰的小羊,但沒有什麼緊張的感覺,反而覺得醫生好溫柔
最後剩下的兩顆智齒就這樣被我耽擱了一年,再去看牙醫時被告知可以兩顆一起拔,不知為什麼,當初沒有的恐懼感排山倒海而來,記得下手術台後雙腳都是軟的,手還有點發抖
回到現在,牙齒禍根都處理完畢,剩下的是每半年診所傳來要來洗牙的簡訊,前幾天洗牙完,一樣是溫柔女醫生說著:牙齒沒什麼問題,聽到我呼一大口氣,她也笑著:你是不容易蛀牙的體質呢
不禁想著長大後反而害怕的事變更多了,反倒說發生什麼事的可能性比想像中的更大,以前不覺得會發生的事情,一長大實感變得更明顯,一不注意便擦身而過,或許平安度過,或許擦傷,或許變成致命傷
一直逃避的健康檢查,今天終於下定決心去做了抹片,本來想在檢查前寫完這篇,沒想到寫到這已經檢查完畢,比想像中輕巧,比起網路上的不適感,只有脹脹的感覺,「抹片不一定準確,記得每年都要檢查一次喔」好的醫生,就跟半年洗牙一次一樣
「變得更健康」,今天剛好是媽祖聖誕千秋,慈惠宮沿路熱鬧滿滿,排隊信徒眾多,我在宮外雙手合十祈禱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