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0|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假工具書:09-3.關於角色(圓型人物)

  終於進入圓型人物的環節,其實我覺得這沒啥好介紹的,因為現實中大多數人都屬於圓型人物,大多而已,絕不是全部!

  至於故事中為何出現與現實相比格外大量的扁型人物?這就是要區分現實與虛擬,因為這樣才顯得有趣啊。ヾ(*´∀ ˋ*)ノ

❈❈❈

  ※圓型人物:

  簡單說,就是「豐富的性格」,會是多數題材的主角人選。

  表達出人物的複雜性與多面性,性格較為豐滿,立體感強烈,通常會有一個「核心性格」支撐,依面對的事情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側面與層次。(主幹跟分支的概念)

  相較於扁型人物,圓型人物給人感覺較不死板,性格穩定但不固定,會有一個合理的區間。塑造上是屬於「動態」的,需要用不同的事件去一步一步帶出多側面、多層次的性格,可發展的空間是很大的,耐人尋味。

  圓型人物的性格通常不處於極端,但可能因為特殊事件短暫處於極端(俗稱的爆走),只要情節發展、情緒轉換合理,沒有什麼是不能的。

  圓型人物通常是作者費盡心思培養的,需要花大量的心力和筆墨去描寫,才能營造出該人物的「豐富感」。

  因為這樣的角色即便不是主角,也多半會是重要角色,出場率會比較高(才有足夠的空間發展性格的多面向)。

  但我前言也說過了,不建議投放太多圓型人物在故事中,因為大家的發展性都一樣,基點也差不多,很容易造成角色不鮮明,像在唱獨角戲。

  優點:豐富、可塑性高、發展空間大、平易近人、讀者更容易代入與理解、審美價值高、想像空間多。

  可能的問題:控制不易、區間模糊、吃人物經歷、功力不足難以駕馭、特色不足、篇幅不足塑造人物、不夠豐滿。

  嗯因為我覺得不算缺點,就寫可能會有的問題(笑)。

  這類的角色通常不是最聰明的也不是最笨的,情感豐富,會做出任何事情,悟性比較高,才有發展性格側面的合理性。

  由於性格豐富,自然身上的標籤也很多,其中也不乏「平庸」這個標籤,要讓角色擺脫平平無奇,就滿吃重人物經歷了,雖然發展空間大,但你仍舊不能強制加上該角色不可能出現的反應/想法。(好比一個角色的核心是「善良」,他就不會做沒來由的見死不救,當必須見死不救時,該角色的內心會掙扎與痛苦)

  一個人物塑造得好,就是人物的言行舉止、所思所想,都在「對他而言合理的範圍」內,超過也就崩了,圓型扁型都一樣的。

  很容易放飛自我的小萌新,建議不要創造一個太複雜太多面向的圓型人物,可以簡單一點,不然很容易變得不倫不類,或是人格分裂。

  最重要的是,你要先想好「性格軸心」是什麼?善良、邪惡、天真、害羞、暴躁……云云。

  然後面對不同的事件時,從軸心性格向外連結,類似一個龐大的雲狀圖,例如善良會連結懦弱或是正義,先連結上的一定是相似的性格,千萬不要直接來個大反差,讀者只會認為那個角色有病,在轉換上需要循序漸進、合理,不要太過著急。

  好,圓型人物就說到這邊,以下是我的感想。

❈❈❈

  我並沒有特別喜歡圓型或扁型,也不吹捧哪一個,我覺得兩者都有優勢以及就業指標,並且沒有衝突,善用圓型與扁型,安排在故事中,可以讓故事層次昇華,變得生動有趣,相輔相成,襯托彼此特色,在有對比的情況下,更能快速塑造出想要的人物形象。

  我們示範的大主角聶小花,就是圓型人物,他的主性格是瀟灑大方的,屬性為歡樂,但他會因為不同的人事物而變得膽小懦弱、憂心忡忡,他也會多愁善感,但那些轉變都是暫時且自然的,更不影響到核心性格。

  聶小花:「所以我其實是最受疼愛的孩子囉?因為放在我身上的心力最多ಠ౪ಠ」

  沒有耶,寫你寫得很自然,我不用費啥腦筋思考。我反而比較用力在挖掘陸小虛性格的深度。

  聶小花:「我玻璃心要碎了喔இдஇ」

  嗯趕快用保鮮膜包起來,膠帶也可以。而且你有好好聽課嗎?你並不聰明。

  聶小花:「我用保鮮膜把耳朵封住了,我聽不到嗚嗚嗚(;´༎ຶД༎ຶ`)」

  陸小虛:「我拿雞腿來了……怎麼不理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認真的假寫作工具書,不拘泥於「學術理論」、「傳統理論」等,主要為個人經驗分享、寫作相關介紹,只有基礎中的基礎,亦在讓人簡單瞭解關於寫作的二三事,萬事無絕對! 如中若有科普內容,請以最新資料為主! 非專業身分,有豐富寫作、評文經驗,歡迎討論,但切勿拘泥💕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