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7|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生活和小說

我生平只參加過一次的文學獎,那是在當兵時被連上指派參加「國軍文藝金像獎」,我報名新詩和短篇小說兩項,把我過往的生活經歷感想透過文學的形式寫出來,結果當然名落孫山。

退伍以後陸續投稿到現在兩個非常親中的報社,結果還是石沈大海,剛好那時網路興起,我就在網路從事文學創作和社會評論,後來看到一些媒體報導用了我文章下的標題,而兩個非常親中的報社之一,居然把我的評論照單全收,又成了另一篇報紙社論。

不是我看不起這些媒體人,不過真的是不學無術,而且缺乏生活敏銳性,不能掌握到社會的律動和溫度,理所當然的也就不知道政治社會的真實樣貌,只能東施效顰。

同樣的看法也顯現在我對於一些所謂文學的看法,基本上我所寫的都是我思、我想或我所經歷的,等於說我是拿第一手的資料或故事給讀者看,因為身歷其境,所以才有了溫度和臨場感,而且我的創作都建基於生活當中,生活才是我創作的來源,即使是科幻小說,它的基底還是來自現實的生活。

我這種「生活文學」,注定和一些「打高空文學」不對盤,那時我所知道的一些所謂台灣文學家,挾著文學獎的加持,又來自名門高校,透過行銷,名氣再加了上去,一個「文學偶像」就隆重登場了,不過這些文學偶像經不起考驗,不是色字頭上一把刀,不然就是直接文學綜藝化,當起了綜藝節目的主持人,而當時所謂文學的初衷,大概忘到九霄雲外去了吧。

每個人都在寫自己的小說,不是那些靠著文學獎成名,可以用文筆書寫文字的人才能寫小說,有時候這些人的小說還比不上真實的人生故事精采有趣呢?我的意思是如果以「辛巴達航海」這個故事來說,將故事寫下來的小說家,真正能描繪出的「辛巴達航海」的驚險過程,可能只有萬分之一,最重要的是故事不是「辛巴達」本人寫的,畢章是隔了一層。

我很喜歡把一些自視甚高的人士拉下神壇,讓他們看看真實的自己,不要再活在專屬於自己私有的象牙塔裡面,就像我會把所有的人一視同仁,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寫小說,所以「辛巴達」用冒險體驗人生,在某些意義上也像是在寫自己的小說、只是不是用文學的方式,就像我前面所說的,事實上每個人都在寫自己的生活小說,只是用的方式不一樣,有些人還寫得非常精采、吸引了大量的人氣,只有那些所謂正統的文學家,看到這樣的景況,覺得自己好像被冒犯了一樣,卻從來不會去深思,自己一直困在文學的象牙塔裡面,用著專有的文學語言,寫出一大堆既感動不了別人、也感動不了自己的文學作品。

大學時代我曾經去選修哲學,結果一大堆哲學專用術語看不懂,就此被阻隔在哲學大門之外,出了社會以後,我繼續去找坊間的哲學書籍閱讀,發現並沒有我以前那麼難以了解,後來我才知道當時一些教授故意說一些哲學術語,讓你覺得很難理解,這樣他們才能一直享受高人一等的感覺,就像我任教時看到的老師,喜歡出難題考倒學生來證明自己優秀一樣。

我還發現那些哲學術語翻得不好,容易讓人陷入思考的迷障,這大概也算是某種不夠專精下的不學無術吧!

所以對於「黃仁勳現象」,我的看法是,他用他的努力和態度寫自己的人生,現在達到高峰,他顯現了台灣人某一種深層的人格特質,一步一腳印、努力出頭天,即使是在困難的情況下,也是依然堅持不放棄,最後終於成就了他的AI帝國,他的創業發展,其實也是台灣從以前到現在的縮影,所以他很巧妙的把自己和台灣結合起來,形成外界一種地靈人傑的印象。

我很喜歡這樣勵志的人生小說,勝過我去看一本所謂的文學家憑空創造出來的小說,或許平易近人的溫度和真實感,是我在閱讀當中所想獲得的經驗感受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希望將自己生命中所發生的重要事件,整理成智慧,分享給讀者,然後透過一天一個章節的方式,督促自己完成小說、集結成書!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