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1|閱讀時間 ‧ 約 32 分鐘

[應用] 喔挖嗚|iOS 18 這波⋯

文前碎碎唸

Apple 最新的系統系列,在今天台灣時間 11 日凌晨正式亮相了,只能說這波 AI 操作真的有點厲害啊⋯

居然連目前最新的 iPhone 15 系列都有一半沒辦法用到,可見這次新功能的兇猛程度一定非同小可,就連我手邊的行動裝置們,在這麼一分之後,也只剩下一台能夠體驗到「大部分」的 AI 功能了。


真不愧是蘋果刀法,還是一如既往地精準又乾脆呢。


言歸正傳

好啦廢話說多了,來說回這次的系統更新,確實就如傳聞中所說的,Apple 在這次的發表的新系統系列中,塞入了大量 AI 相關的應用。

而可能是為了實現「本機端」運作,以避免資安疑慮,這次的 AI 功能被限制為只有搭載 M 系列,或是 A17 Pro 處理器的裝置才能夠使用。

換而言之,如果你手中的並非 iPhone 15 Pro / Pro Max,或是近幾年的 M 系列 iPad air / Pro,就真的跟這些實用功能無緣了。

像我自己就只剩下主力使用的手機有機會嘗鮮,而說真的,這還真的很難不讓人聯想是為了讓大家換新機才下的操作。

不過也罷,就算現在使用支援機型更新了 iOS 18,也不一定能搶先使用到新的 AI 功能,因為初期版本只支援英文語系,需要更改系統地區及 Siri 語言才能夠解鎖,不如就先來看一下那些大家「應該」都吃得到的功能吧。


再次強調,目前釋出的為 Developer Beta 1 版本,系統不穩定性極大,請斟酌後再決定是否更新,且不建議於日常主力機上安裝

終於趕上

雖然新系統在 AI 功能上有硬體限制,但其實只要目前能更新至 iOS 17 的機型,都能進行更新。

如果有人問,這次除了花俏但限制滿滿的 AI 之外,還有什麼值得一提的地方的話,那當然莫過於終於「追近」另一大陣營(?)的自訂性功能了。

鎖定畫面

先從鎖定畫面看起,雖然還不到自由,但更新後,終於可以把下方左右兩側的捷徑換掉了。

令人感動的一槓(?

而且除了快速設定外,甚至還能設定捷徑,大大提升方便性。

選擇性頗高

再來是時鐘部分,雖然沒有新的字體樣式⋯

見識淺薄,好多都沒看過

但卻新增一堆不同文字中的數字選項可供更動。

主畫面

接著解鎖來到主畫面,第一眼看下去似乎沒有什麼差別。

但此時如果長按進入編輯模式,點下左上角「編輯」後,就可以看到多出了一個「自訂」的選項。

多了自訂選項

接著就可以開啟全新的圖示主題選單啦。

這裡就可以自由調整主畫面的整體色調,除了一般的日 / 夜模式外,最大重頭戲就是可以調整整體圖示的色調。

而除了手動調整外,系統還提供滴管工具,可以取樣目前桌布的顏色來當作主題色。

圖示部分,也有提供大圖,無名稱的編排可供選擇。

這樣終於可以減緩之前,個人覺得預設圖示在部分桌布上太過刺眼的問題啦!

黃色主題下,小工具也呈黃色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這個主題色調除了桌面圖示外,也會連帶套用到 Widget 上面,如果在意的話可能還需斟酌使用。

可以注意到第三方 APP 幾乎無變化

另外,目前並不是所有 APP 都支援黑暗模式的圖示,需等待開發者更新。


再來就是不少 Apple 使用者都敲碗敲到破掉的改動,那就是主畫面上的圖示,終於可以隨便擺啦!

不過還是不能高興太早,雖說是隨意,但隱藏的格線還是存在著,包含 Widget 在內,如果移過頭還是會「跳回」正確格子上。


最後是安全性部份,過去如果手機裡有裝一些不想讓人看到的 APP,或是在借人家手機的時候,擔心別人偷看自己的重要資訊的話,最一般的做法就是將圖示從桌面上隱藏掉,或是開啟 APP 本身的上鎖功能。

但就算圖示隱藏了,其實在系統的 APP 抽屜中稍微挖一下還是找的到,且並不是每款 APP 都有支援上鎖,而這次的更新,終於解決了大家對於自己隱私的疑慮。

在新的系統中,只要對著想要上鎖的 APP 圖示長按之後,就可以看到選單中多出了一個 「Require Face ID」的新選項,按下去之後,便可以選擇是單純上鎖,或是上鎖並隱藏圖示。

而如果選擇後者的話,APP 圖示便會被丟到抽屜中最底部的隱藏資料夾中,同時期內容也會從搜尋跟 Siri 建議中消失,如此便可以幫自己的秘密更上一層保障。

不過根據上鎖後所跳出的說明來看,APP 一旦鎖上就沒辦法接收通知或通話,所以如果是想針對通訊軟體的人,可能也要留心。

控制中心

桌面搞定後,接著就是下一個大更新,也就是控制中心啦,與主畫面不同,這裡第一眼就能看到變化。

首先是單個選項從圓角方形改成了圓形,左上大框內原本的「藍芽」開關,也變成一個集合的樣式。

點下後可以發現,原本長按才會出現的開關,全都列在這裡了。

接著回到上一頁,只要跟主畫面一樣長按空白處,或是按左上角的「+」之後,就可以開始編排控制中心的版面啦!

除了圖示位置之外,按住拉動右下角加粗的邊緣,還可以調整圖示的大小。

在主要畫面中上下滑動也可以翻到不同頁面取用播放器或快速開關功能。

最後如果往右上角看的話,可以看到這次更新把關機按鈕也放上控制中心了。

這樣一來,當按鍵出問題時,就能直接透過軟體輕易關機了。

另外 Apple 這次也開放控制中心的擴充性,未來開發者也可以將更多選項加入,以達成真正客製化。

應用大翻新

內建應用部分,這次發表中也有特別將數個內建項目拿出來做介紹。


首先可以注意到的,就是主畫面上除了 Beta 版出現的「回報」外,還多出了一個「密碼」的圖示,這就是 iOS 18 中新增的內建密碼管理器。

不過以個人感覺,這個功能應該就是把原本深藏在設定中的密碼記憶獨立出來,並在操作管理上進行最佳化後的成品。

不過比起每次都需要去設定中翻找,這樣獨立的應用或許更能有效率管理重要的內容。


接著是「照片」圖庫,大概是這次變化最大的一個應用,基本上是將整個介面重新設計過了。

但也因為改動太大,轉換後可能會需要一些適應時間才能摸透操作方法。

不過其實細部功能大多都能在「自訂」選項中關閉或開啟,因此也可以選擇盡量簡化來符合使用習慣。


再來計算機,除了忍氣吞聲多年,終於成功登陸 iPad 之外,在 iPhone 上的介面也同樣獲得了不小的更動。

首先是在輸入計算時,終於會將輸入的算式紀錄列出了。

畫面左側也能滑出計算紀錄,方便查詢。

但神奇的是,轉橫向自動切換科學計算機的功能,在這版卻被移除了。

取而代之的是左下角的功能切換鍵,可以手動開啟科學計算。

或甚至啟用單位換算模式,在科學計算機模式下,也能輕鬆轉換單位(?

不過最有趣的,應該還是數學備忘錄功能,點下去後會自動切換到「備忘錄」應用。

右下角同樣有建立新備忘選項,而如果在建立後,切換到手寫模式,再直接寫上算式的話...

答案就自動計算出來拉,而且更動算式後答案也會更新,速度還算可以。

而更讓人意外的是這個功能,居然在非 A17 Pro 處理器的 14 Pro 上也能運作,看來阿婆也不是真那麼小氣?

其他細節

在發表會中有印象提到的大致講完拉,接著來看一下我在把玩的時候注意到的一些細節更動。


Safari

可以看到下方書籤群組從原本膠囊式的分區,更改成一大區的文字列表。

其實也很難評論哪個比較好,就看個人審美吧。


接著是 APP Store 部分,若將兩個版本的截圖相互比較,可以注意到新版的字體似乎較粗。

備註,兩支手機都有將輔助使用中的「粗體文字」開啟。


音樂

在「播放列表」中,可以看到原本 iOS 17 上方的「新增播放列表」被移到了畫面右上的選單圖示中。

另外進入到撥放介面後,也可以看到原本小到容易忽略的隨機與循環播放,被直接放大成一整排的大按鈕。

好啦,至少現在不用在想切換的時候還要找半天了。


設定

可以看到最下面原本讓主畫面無限延展的 APP 列表,現在被整合成一個選單了。

點進去後才會是完整列表,右側也有字首筆劃選單可以快速滑動。

另外 Wifi、藍芽等設定畫面也有做稍微更動,圖示更明確。

遊戲模式

在發表會上也有提到,新的 iOS 18 系統增強了遊戲性能,並新增了一個「遊戲模式」。

而在測試時,我是開啟「Minecraft」之後,畫面上方便跳出進入遊戲模式的通知。

按鈕小動畫

這個是在無意間發現的,在 iOS 18 系統上,如果進行螢幕截圖時,實體按鈕對應的畫面位置會出現內縮小動畫。

快速小工具

如果在主畫面長按支援 Widget 的圖示,可以看到圖像化的新增小工具選項。

如圖最下排的三個項目,可以讓 APP 在桌面快速「變身」成想要的小工具型態。

不過缺點是可能導致原本排列好的桌面瞬間亂掉。

放大鏡

最後這個應該比較不會有人在意,但還是稍微提一下。

新系統中的「放大鏡」介面也有稍作調整,大部分功能預設都被收起,可以至設定中手動打開。


以上,大致就是這次更新中,我比較有注意,而且現在使用舊機型也能使用的功能拉。

相容性

最後,畢竟是 Beta 版更新,這裡還是要來稍微看一下對既有 APP 的相容性如何啦。

不得不說近期 Apple 在新系統的 APP 相容性上大致不錯,目前更新後幾乎沒有遇到會閃退的項目,包含幾個銀行 APP 也都能順利開啟,以下是測試過的主要項目:

銀行類

  • 合作金庫 - 可開啟
  • Line Bank / Pay- 可開啟
  • 玉山銀行 - 可開啟

社群類

  • Meta系列 - 皆可使用
  • Mastodon - 可使用
  • Line - 可開啟
  • X - 可使用
  • Discord - 可使用
  • Pixiv - 可使用
  • Linkedin - 可使用
  • Telegram - 可使用

購物類

  • 全聯 - 可使用
  • 蝦皮 - 可使用
  • Momo - 可使用
  • PCHome - 可使用
  • 全家、711 - 可使用
  • 雲端發票 - 可使用
  • PK - 可開啟

遊戲類

  • PokemonGo - 可使用
  • 世界計畫 - 可使用
  • Minecraft - 可使用
註:以上標示【可使用】代表有實際登入,而【可開啟】代表 APP 不會閃退,但因為是備用機,因此沒有實際登入測試。

結語

好啦,這次實測就先到這裡拉,老實說其實個人覺得頗失望,但也不怎麼意外,也持續思考該不該把這篇寫出來。

畢竟從上次 iPad 發表會中,主推系列全部大升 M 系列晶片等級的操作,大概就能猜出來了,只不過堅持拿小台 iPad mini 的自己不願意承認而已 🤣。

其實也在猶豫是否將手邊唯一能體驗 AI 功能的主力機升上去,但又因為現在不少操作都必須透過手機 APP 來完成,不大能冒險而卻步,不過以目前備用機測試結果來看,或許還是值得一試?

總之,這篇測試文是否會變成追蹤系列,大概就要看我是否有勇氣動手升級了吧,畢竟這次的更新十分「特殊」,有大半功能都不是全體都能使用到的,再說目前系統也還只是第一版的測試,後續變動可能性還很大,也就只能靜觀其變囉。


《全文。未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這個怎麼用?那個怎麼搞?就來乾貨舖找!」- 軟體應用、技術筆記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