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支未來的錢,當成現在投資的本

預支未來的錢,當成現在投資的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上禮拜我們參考了護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網站,提供了近幾年護理師大約有4%的調薪成長,也就是說:在中部醫學中心工作的護理師雖然起薪僅年薪75萬,來年可能會調薪至78萬,粗略計算每月約多了2500元,然而,有一位學姊留了言,我還記的在校的她是個溫柔婉約的同學,字句中顯得激動,她寫道:這些數據的真實性堪慮。我不是臨床人員,不過我在這提供一個速算法讓同學未來自行印證。以下連結可以換算薪水每年成長多少%。

https://www.icicidirect.com/calculators/cagr-calculator

你們只要提供第一年的年薪,假如工作了3年,接著提供第三年的年薪,最後輸入3,即可獲得年化調薪幅度,藉此判斷是否轉換跑道的參考。例如:先輸入750000,再輸入810000,最後輸入3。


然而本篇並不是要跟大家分享調薪的幅度如何算,而是要分享人生週期的投資觀念,啟發於2020年出版的某本書,作者是3位諾貝爾獎得主(Ian Ayres, Barry J. Nalebuff, 2020)。以高雄1200萬的房子來看,對一個剛出社會的護理師而言壓力十分的大,把房子現在的總價1200萬除以年薪75萬,得到16這個值,這就是所謂的房價所得比,媒體總說:護理師不吃不喝要16年才能買得起房。然而,這一句話徹撤底底的忽視了金錢的時間價值,台灣的房價不是恆久不變,沒錯,房價跟年薪一樣也是會有漲幅,近10年房價的年化成長達到10%,所以,時間過得越久,10%和4%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今年我有一個即將畢業的學生,他曾跟我說,他很想在護理這個領域爬到行政主管,如果按照他的規劃,到他55歲,也就是33年後,年薪應該能達到270萬。如果拿現在的房價1200萬除以到時候的年薪,房價所得比僅有4.6,感覺房價變的人性許多,以上這段話的含意是:預支未來的錢,拿到現在來付。要如何做得到?青安貸款就是這個含意。大家有沒有發現到,如果我們意識到未來年薪將達到260萬,現在1200萬的房子其實算是放心的好投資。所以要成功的投資,除了要長期持有之外,最好的方式是,要能預支未來的錢,當成現在投資的本。


0050也是資產,它的長期年化成長約8%,也就是今天173元的0050,套用第一段的連結速算,在33年後的股價將是1730元。我不是建議借錢買股票,而是建議在年輕時不要買0050,而是買0050正2。延續年薪75萬的護理師故事,如果他的儲蓄率達到30%,到55歲整個職涯將可投入1570萬左右,套用過去33年標普500的歷史回報率,55歲的他可以獲得6300萬的本利和。如果使用人生週期投資法,也就是在職涯前半段,預支職涯後半段的錢來投資,也就是前半段投資標普正二,後半段回到正常的標普500,甚至投資只降至30%的一半(15%,因為老了嘛! 不想在市場冒險),事實上這兩種投資法的曝險總值是一樣的,但是結果是人生週期法有較高的總收益,同時在人生週期的後半段,手邊有較多可使用的現金(可以參考附圖)。

raw-image


avatar-img
chiahao的沙龍
5會員
5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hiaha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中部和南部的房價大家自有盤算,畢竟細分的差異還是很大,但是數字控的我有一點點嗅到:南部的醫學中心到地區醫院的福利差距真的挺大的,如果同學考慮高雄的地區醫院,薪水真的少一截(台北也是!),但是台中和台東不太會這樣,以上是數字書呆子的想法,僅供參考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全球經濟18年大循環:順著景氣循環四大階段,投資獲利和避開風險』,書中預測,2026年就是房地產循環的下降波,也就是2026年剛好匯集了景氣對策的藍燈和房地產的下降循環,兩者同時發生會如何?
股價是集合了公司獲利、配息、夢想三大訊息集合而成的,這邊有一個作業:7-11和全家是兩大便利商店龍頭,目前7-11的殖利率3.2%,略多於全家的3%,7-11近4年的EPS成長0.7%,而全家的EPS成長1%,一個配的多,一個賺得多,其實很難下手,巧的是,市場給這兩家的夢很類似,本益比都是27倍。
買配息股還是非配息股?永遠是投資的重大議題,以上的問題對於不同的個人,都有不同的最佳解,比方說,有人可以做到不看帳面損益,只在乎最後結果,有更多的人對投資沒信心,需要手邊現金的藉慰,投資學一再要求投資人為了獲利最大化,必須接受像機器人般的冷血執行策略,其實對於金錢冷血的鍛鍊,遠比投資本身更加的困難
人一生中花費在住房的成本很高,絕大多數的人都是看在哪裡工作,房子就買在哪,但是大部分的工作地點都需要設置在人潮稠密的商業區,因此房價的負擔也會較高,然而,還是有下列幾種工作的地點,是跟設置在商業區較無直接關係,因此,如果我們是相關專長,和別人相較,似乎成了我們cost down的優勢。
選擇結婚的對象應該不是只為了今天快樂,或是只著眼下個月快樂,而是冀望一生都快樂,只是一般人很難判斷,目前身邊的男(女)友是否有帶給你快樂的潛力?這真的是一件很困擾的難題,因為沒有任何明確的指標能協助評估,到底哪一個對象具有長期的潛力。然而,投資目標的選擇卻可以。
中部和南部的房價大家自有盤算,畢竟細分的差異還是很大,但是數字控的我有一點點嗅到:南部的醫學中心到地區醫院的福利差距真的挺大的,如果同學考慮高雄的地區醫院,薪水真的少一截(台北也是!),但是台中和台東不太會這樣,以上是數字書呆子的想法,僅供參考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全球經濟18年大循環:順著景氣循環四大階段,投資獲利和避開風險』,書中預測,2026年就是房地產循環的下降波,也就是2026年剛好匯集了景氣對策的藍燈和房地產的下降循環,兩者同時發生會如何?
股價是集合了公司獲利、配息、夢想三大訊息集合而成的,這邊有一個作業:7-11和全家是兩大便利商店龍頭,目前7-11的殖利率3.2%,略多於全家的3%,7-11近4年的EPS成長0.7%,而全家的EPS成長1%,一個配的多,一個賺得多,其實很難下手,巧的是,市場給這兩家的夢很類似,本益比都是27倍。
買配息股還是非配息股?永遠是投資的重大議題,以上的問題對於不同的個人,都有不同的最佳解,比方說,有人可以做到不看帳面損益,只在乎最後結果,有更多的人對投資沒信心,需要手邊現金的藉慰,投資學一再要求投資人為了獲利最大化,必須接受像機器人般的冷血執行策略,其實對於金錢冷血的鍛鍊,遠比投資本身更加的困難
人一生中花費在住房的成本很高,絕大多數的人都是看在哪裡工作,房子就買在哪,但是大部分的工作地點都需要設置在人潮稠密的商業區,因此房價的負擔也會較高,然而,還是有下列幾種工作的地點,是跟設置在商業區較無直接關係,因此,如果我們是相關專長,和別人相較,似乎成了我們cost down的優勢。
選擇結婚的對象應該不是只為了今天快樂,或是只著眼下個月快樂,而是冀望一生都快樂,只是一般人很難判斷,目前身邊的男(女)友是否有帶給你快樂的潛力?這真的是一件很困擾的難題,因為沒有任何明確的指標能協助評估,到底哪一個對象具有長期的潛力。然而,投資目標的選擇卻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