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3年初谷底至今+96%,收復成長股泡沫失地,資產配置新嘗試的分享

私密發佈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raw-image

想起之前答應讀者要寫一篇更新「資產配置」的文章,看看時間也差不多,上一次更新已經是年初(連結),沒想到轉眼間2024年也快過去一半了,就先來寫一寫。

績效檢討

過去幾年,我的美股投資組合回報如下:

  • 2020年全年:+198%
  • 2021年全年:+11%
  • 2022年全年:-56%
  • 2023年全年:+56%
  • 2024年(截至6月15日盤中):+25%

轉換成折線圖的話,按照比例來畫大概是長這樣:

raw-image

我的投資組合在2022年一度被重創,從2022年年初時候的高點,到2022年年底,投資組合的價值蒸發超過一半。老實說,在2022年年底時候真的滿痛苦的,要知道,投資組合一旦被腰斬的話,要漲回原來的地方需要獲利100%,真是談何容易!

沒想到的是,從2023年年初的谷底到現在,才花了一年半時間,已經差不多漲回100%了,幾乎要回到2021年年初時候的水平。不敢說自己有多厲害,畢竟若市場沒有行情的話,我也是束手無策,但所幸這段時間即使再絕望,仍然堅守一貫的投資策略,平衡機會與風險,嚴格按照財報進退操作,有把握住不少市場機會,才能夠慢慢爬回來。

不管跟什麼比較,我想這樣的表現應該是能夠交代得過去的。

比方說,過去五年,以投資成長股著稱的ARKK的績效圖是長這樣的:

raw-image

自從2022年成長股爆破之後,它就幾乎沒有再爬起來過。

我們的谷底大概都出現在2023年年初,當時ARKK的股價大概在31元,從2021年的高點來算(156元),組合價值蒸發了八成之多,跌幅比我深得多。而從谷底31元到現在已經一年半過去了,才爬回44元。ARKK從高點下來的跌幅比我深,但反彈幅度只有42%,想要爬回2021年年初的水平,大概是遙遙無期了。

再來跟大盤比較一下。

從2020年年初到現在為止,我的投資組合總回報是+182%。

同期QQQ和VOO的總回報分別是+123%和+68%。

raw-image
raw-image

如果我們不要算2020年那段成長股狂潮,只從2023年年初的谷底算到今天的話,我的投資組合總回報是+96%。

同期QQQ和VOO的總回報分別是+80%和+42%。

raw-image
raw-image

QQQ是一隻非常好的ETF,過去一年多的表現都非常強勢,長期表現也很亮麗,沒想到能險險勝過它。我想如果懶得選股和做功課的話,美股部分QQQ應該是滿值得定期定額去買的。最近跟以前在香港工作時候的同事聊天,她老公在香港的金融管理局服務,前幾年小孩出生後,這幾年就固定幫小孩定期定額買QQQ,有點像我們的上一輩幫我們買儲蓄保險的概念,但我個人相信QQQ跟儲蓄保險比起來,應該是更好的選擇。

我自己的投資組合部分,最可惜的一點是沒有在2022年把下行幅度控制在三成左右、頂多四成。如果2022年有控制好,投資組合的折線趨勢圖會漂亮很多。理論上,我當時確實有察覺到風險,但可能因為前面賺太爽,有點志得意滿,硬扛的代價真滿大的,後面就必須花更多時間來收拾殘局。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經歷過2022年那段後,我近期的投資風格比較重視攻守平衡,會搭配一些不同產業和ETF、也不局限於中小型成長股,用更為多元的組合,但還是嚴格檢驗財報,精挑細選,當斷則斷,也不試圖賺盡最後一塊錢,儘量維持投資組合的平衡,整體獲利表現就還是滿穩定的。

資產配置

再來看看我整體的資產配置。

在今年年初時候,我的資產配置比例大概是長這樣:

  • 美股:41%
  • 房產:36%
  • 現金:23%

到現在半年過去了,大概變成這樣:

  • 美股:46%
  • 房產:35%
  • 期貨(台指期):4%
  • 現金:15%

大家可以看到,我的資產配置在這半年間變化不小,就稍為解釋一下。

美股比例上升,自然是因為過去半年我美股投資組合的表現還算不錯的緣故,我並沒有從其他地方挪錢加進美股的部分。

房產我沒有多管究竟現在值多少錢,就假設跟半年前差不多吧。

現金比例少了一些,有兩個原因:

第一,幾個月前我新家交屋了,因此拿不少錢繳了尾款、裝潢費,還有購置家電什麼雜七雜八的,在這些地方花了不少錢。

第二,記得很早以前就跟大家提過,我大概在一年前跑去期貨公司任職,主要是想學習新的投資工具。現在在期貨部分的配置是總資產的大約4%。這部分的表現滿好的,剛開始操作時候雖然繳了些學費,但從今年以來終於摸出些門道來,一方面利用台指期追蹤台股的表現(代替0050的概念),同時也透過程式交易輔助交易台指期,又剛好遇上台股行情非常不錯,光過去三個月,期貨部分就賺了超過100%(以本金來算,下面我會提供詳細和歷程紀錄和心得檢討)。

我放在期貨的本金是固定的(也就是那4%),賺來的錢會算作「現金」(期貨跟股票不太一樣,除非你要增加操作口數,不然賺到的錢是可以隨時出金另作運用的,我通常就拿去做一些固定收益商品,像之前有付費群群友分享的BIL就很好用),所以目前現金比例並不算太低,是因為裡面包含從期貨的獲利。如果沒有期貨獲利,現在的現金比例應該大概在11%左右。因為期貨畢竟是有槓桿的,所以我也不能把現金比例壓得太低,需要給自己保留一些流動性。

至於為什麼期貨的表現既然這麼好,不挪多一點錢過去?有操作過期貨的應該會懂,同樣也是因為槓桿的關係,即使本金看似放得不多,但跟實質曝險並不是同一回事。舉個例子來說,你如果現在持有一口小台,保證金最少可以只放5.5萬元台幣,但持有一口小台多單的實質曝險,按照現在的台指點數大約是110萬元。我當然不會每口只放5.5萬,但也沒有必要真的每口放滿110萬元在期貨帳戶,放多少視乎操作策略會有些不同,這裡就不細說,但大家應該可以從中體會箇中分寸的拿捏。

從總資產價值來說,因為美股失地已經收復得七七八八,這幾年因為通膨、國際環境變化和台灣經濟不錯的關係,房產價值有提升不少,在期貨市場有一些斬獲,我也持續有工作現金流流入,因此從總資產價值來說,早已經遠遠超過2022年年初時候的水平。不過人生活到目前這個階段,越來越覺得「財富自由」是個很虛幻的概念,除非你真的只想著獨善其身就好,不然責任只會越來越多,哪有所謂的「財富自由」可言呢?

但話說回來,我還是很慶幸自己選擇了台灣作為成家立業之地。不談別的,如果五、六年前我在香港買房的話,放到現在不知道要賠多少錢。在台灣,這幾年房產應該只有漲多跟漲少的差別而已吧。

談談期貨的配置、後續安排,以及我能為大家提供的資源

先談一下自己的近況。記得大概一年以前,我初到期貨公司任職,很感謝那時候大家捧場,不管有沒有交易,前後有幾十個人來幫我開戶,讓我迅速在公司站穩腳根。在站穩腳根後,我基本上把時間都花在研究台指期的程式交易了,即使在剛開始時候沒花多少時間就賠了十幾二十萬台幣,沖刷速度之快很是震撼了我一下,然而從中學到的經驗教訓,成為我後來調整程式時候的重要參考。目前那個經過我調整後的程式,就是過去三個月我在期貨市場大賺的關鍵。因此,學會台指期程式交易,絕對是我在期貨公司得到的最大收穫。

再來跟大家交代一下,我現在已經沒有在期貨公司任職了,原因有二:第一,當初進去的最主要目的已經達成,想學的東西都學到了。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我覺得我沒有擺對自己的位置。簡單說,在期貨業務部門任職的話,講到底你的KPI就是客戶的交易周轉率,即客戶交易得越多、手續費收得越多,績效就越漂亮。至於客戶賺錢與否,KPI是不會管這個的。

別的商品、流派我不知道,但以程式交易來說,就我所見,往往交易越多的程式、績效就越平庸。再講白一點,正因為期貨公司的業務KPI是交易周轉率,所以有些程式被設計出來的目的,最主要是為了增加交易口數,而不是最大化獲利。如果拿到市場實戰,幾個月下來能小賺就不錯了。在目前這種盤勢下,績效可能還不如傻傻抱著多單都不動就好(當然前提要控制好槓桿,不然也不一定扛得住上沖下洗)。

如果在期貨公司繼續做下去,我可能必須要跟客戶推很多有的沒的,但老實說好東西並不多,絕大部分商品能不能賺錢我深知只能全憑天意,並不符合客戶利益,只是在消耗別人對我的信任而已。我思前想後,才發現問題癥結是我擺錯了自己的位置,我本人在市場上還算有些價值、有人會付錢看我的東西,是因為我提供的資訊還行,可以幫助到賺錢。而我在公司被要求的KPI,卻是要促進交易,但以我所見,過度交易幾乎都會影響到獲利,更別說某些刻意增加交易的程式策略了。這樣我的位置就很尷尬了。

所以,我最終決定離開這個位置,回歸我本來應該扮演的角色。

但我還是覺得這一年的期貨公司歷練是非常值得的,我學到了很多以前根本無從接觸的東西、擁有了更多資源,可以為大家提供更多價值,跳出來反而可以做更多事情。

底下交代一些必要事項和回饋方案:

  • 過去透過我開戶的,有什麼事情還是可以直接找我(LINE ID: h25575)。我離職之後,我的客戶會全部移交到一位林先生那裡。林先生是我的學弟,以前曾經在華南銀行工作,當初也是我引介他進期貨,我們關係相當好,有保持密切溝通,有什麼事情我都可以直接找他處理。現在我是林先生的客戶,我的客戶也變成林先生的客戶,簡單說,現在我們這群人加起來就變成林先生的大客戶,是VIP的概念。我自己對內部也知根知底,擁有了很大的話語權和議價能力。
  • 因為上述這層關係,所以我仍然可以透過林先生穩定獲得各種各樣的資訊和報告。跟美股相關的部分,我都會分享在Discord群組上面(不用錢),幾乎是日更,作為對大家訂閱「美股投資十日談」的回饋。如果還沒下載Discord的,強烈建議下載使用。
  • 如果對期貨相關的報告感興趣(像是期貨晨報、盤後日報那些),現在我的期貨LINE社群也開放給所有「美股投資十日談」的訂閱讀者免費申請加入。申請辦法:請直接寄E-mail到samuelwalkertw@gmail.com,提供方格子後台訂閱證明,並寫說想加入期貨社群,我就會回信提供社群連結了。如果我幾天都沒回信,有可能是因為信件被誤丟到垃圾信箱而我又沒注意到,可以直接LINE我查詢(LINE ID: h25575)。
  • 去年我剛接觸程式交易時候,挑選了公司一套程式來使用。當時有幾位客戶跟著我使用同一套程式(「一拳鈔人」),但很不幸出了狀況,跟我一起賠了不少錢,讓我感到相當抱歉。後來我花了不少力氣改良程式,弄出一個我現在自己使用的版本(「多頭超人」),放在Multicharts跑。過去三個月,我同時在做直播計劃,24小時實時展示交易過程,讓人跟單交易,績效確實十分漂亮,已經達成連續14週獲利,總投報率146%的表現(細節詳見下文)。為了補償那幾位當初跟我一起使用「一拳鈔人」的客戶的損失,如果你現在看到這篇文章的話,歡迎LINE我,我可以提供給你半年免費的「直播計劃」會期作為回饋。

終極版回饋方案

接下來要講重點了。上面提過,我發現自己轉換角色之後,反而有了很大的話語權和議價能力。對各位訂閱讀者來說,我可以幫大家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期貨交易手續費壓到最低,節省成本。如果大家有意願參加「直播計劃」,手續費我可以談到這樣:

  • 大台:每口32元(跟我以前用員工帳戶交易的成本一樣)
  • 小台:每口18元(比我以前用員工帳戶交易的成本多1元)
raw-image


如果之前已經透過我開好期貨帳戶的,確認要參加「直播計劃」之後,手續費我可以馬上請林先生去做調整,大約一到兩個工作天就可以生效。

如果還沒開期貨帳戶的,但確定想要參加「直播計劃」,可以先LINE我(LINE ID: h25575),我會提供線上開戶的辦法(不用到現場),填資料時候需要指定林先生作為營業員,我會再提供林先生的名片。

直播計劃績效歷程紀錄和心得檢討

為什麼「直播計劃」值得參加?自然是因為經過實戰績效證明,它能夠創造獲利。直播計劃是在2024年3月4日正式公開,此前我已經用過一陣子,表現已經不錯,所以我才敢拿出來直播。但3月4日以前的交易並沒有做直播,就都不算。

從3月4日以後,就已經有一些人參加「直播計劃」。從那週開始,每週我都有詳細紀錄交易歷程、整理數據,並撰寫心得檢討。過去三個多月所有「週報」的連結如下:

如果懶得一篇一篇點開來研究,想要直接先看結果,就是下面這個表格:

raw-image

這裡「多頭超人」就是我自己設計調整、自己使用的程式,另外三套是別人的。實戰績效表明,不管是獲利效率還是穩定度,我設計的「多頭超人」都比其他三套好。調整方向無非就是上面提到的,不要做多餘的交易,有值博率夠高的機會再出撃,押對之後分批獲利,盡量吃一個比較長的波段。大概就是這樣。

下面兩篇文章整理了一些常見問題,也可以參考:

如果還有問題或想參加,歡迎隨時透過LINE聯絡我(LINE ID: h25575)。

avatar-img
23.3K會員
749內容數
致力成為美股投資者的市場指南和行情溫度計。透過本專欄,讀者可以:一、掌握投資科技成長股的心法;二、透過「歷史縱向估值法」,追蹤選定企業的財報表現;三、追蹤軟體股估值行情,尋找投資機會;四、掃瞄美股整體市場行情,洞察不同產業的資金流向;五、提供模擬組合紀錄,長期追蹤表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