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9|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吹熄蠟燭音樂會

既生瑜,何生亮?也許你覺得他們風格迥異,但李斯特和蕭邦之間,曾經有個感人的故事。

原來當年蕭邦初到巴黎,是個沒沒無聞的小子。李斯特無意間聽見蕭邦,心跳漏了一拍。

以李斯特在巴黎社交圈呼風喚雨的能力,大可以讓蕭邦灰頭土臉地離開,從此少了一名勁敵,而他舉辦了一場以自己為名的吹熄蠟燭音樂會。

當蠟燭亮起時,眾人目光投向鋼琴前的李斯特。燈滅後,沙龍裡伸手不見五指,卻讓聽覺變得更加敏銳了。此刻傳來的音符是那樣撫慰人心啊,而他們從來沒有聽過那樣的音樂。




蠟燭再度燃起時,沙龍裡那有李斯特的蹤影?剛剛讓眾人聽見天堂之音的,不是別人,正是蕭邦。

這段看似不可能的友誼,讓古典音樂如此可親,富有人性的深度和色彩。李斯特在蕭邦最需要的時候,扶了他一把。你可以不喜歡李斯特張狂的樂思,但你無法責難他靈魂裡那光輝聖潔的一面。

藝術給人力量,讓人在最不可能的光景裏,超越了自己,也照亮了別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歌,歌聲裡有多少故事,就有多少祕密。在這裡,有些熟悉的歌,有些熟悉的生命故事,如果你覺得感動了,那是因為,這首歌正是獻給你。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