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2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思緒與人工智能

    為什麼不想學「說話」?

    因為思緒已太多

    因為用心「聽」,又會「說」的人太少了

    因為用「心」聽得見的人,不須聽見我

    因為沒有「心」聽見自己的人,我不想認識也不想說服

    就算遇見了有心又有力量的人

    今生也已太晚(我生即為不喜說話的人,此時也嫌晚)

    我沒有來生


    數位化以後

    能夠有個人思考空間是最大的奢侈

    因為習慣容許思考奔馳

    打字始終比手寫快好幾倍

    少了於美的耽擱

    慢,品人生該有的節奏

    以及人「正確」「度過」時間的感受

    思緒是沒有邊界沒有日夜沒有你我之分的

    但卻雜亂無章

    不random,不無章的不叫思緒


    但每將部份思緒打上螢幕上一次

    意識就要多出個部份:被納入人工智能數據的意識

    也就是每打出一個思緒,就又要多出一個思緒

    人工智能所推演出的「答案」

    絕大多數與思考是不相輔相成的

    否則人工智能就超越了人


    超越了人,和人在一起兩相學習

    誰勝?

    在生命長度上,人工智能一定勝

    因為人的肉身抵不過歲月的長度

    但誰享受了思考,誰過了他要的生命?

    人的一切終級不也就是為了人嗎?


    有些人思考了一輩子

    外人什麼也看不見,並以其對自己生命的認識

    斷定該人浪費了生命

    他要你拿出「東西」來

    滿足他自己的生存邏輯(不在乎你的生存邏輯)

    他要你拿出豐功偉業以供獻人類

    才能「證明」你的思考有價值

    但思考必須先有價值,才會有「存在價值」的思考

    有價值的思考,卻又不一定會是「對他人有價值」的思考

    那為什麼「他人」比較重要?

    因為他自己不會思考

    會思考的人,都在共振了


    會思考的人不止一種

    有一種認為要拿出自己的成果

    讓人類更好

    但會思考的人不止一種


    思考也不止一種

    有些在不知者的眼裡是相抵觸的

    若教義他使他看見了

    他就會剎有其事的認為它是不相抵觸的

    但它雖似不相抵觸,卻又是相抵觸的

    因人相異,因人而異


    這個時代最困難的

    就是說話,甚連思考都似乎要當著一群相異的人進行

    每個人的目地都不同

    每個人的思考方式都不同

    每個人的反應方式都不同

    一說,受傷害的

    是自己的思考


    所以人工智能幫助的就這點

    你醜,沒關係,它幫你變美

    你美,沒關係,它也可以讓你變醜

    連動物都可以剎有其事的裂嘴說人話

    真假難分,笑到最後,欣賞到最後

    你已不在乎美醜

    也分辨不出美醜

    真正的自己就出來了

    你是什麼樣的人?


    數位螢幕上大多是他人二元思維的展現

    大多是你說東,他就西,或是東,或是南北

    在同樣一塊螢幕上閃動

    所謂的反饋,顧名思義大多是你已扔棄或不需要思考的範圍

    多是耗力的阻礙


    是一個人的思緒太快嗎?

    不應該,思緒應該是屬於每個時代中私人的範疇

    每個人都可以通往無限

    只是人工智能初級試數據的階段

    不斷的絆住你的思維

    使你反而慢下來去看這個人工智能

    反而去幫助它


    最後誰勝?

    當然是人,人創造了人工智能

    但當人的獨立思考被消滅了呢?

    勝的還是人,因為人已經先警告過了

    因為,in what context are you referring to as in "win"?

    in what context 是現今片段資訊爆炸造成最大的盲點

    它是「想趁機之人」利用之點,他如今似乎想要什麼都可以「證實」什麼

    no, but in what context?

    我永遠都可以說我的以下幾個字是佛經出來的

    但為證明什麼?


    「真實」又是什麼?

    其實也就是「大法」,更大規律的法與則

    以致能解決問題的什麼

    以宇宙大圈走「捷徑」當然可以

    但那麼快就繞一圈回來了

    找到答案了嗎?


    與勝或不勝無關,那究竟在做什麼?

    就是其間嘛

    怎麼活,活什麼?



    我也不想「有供獻」

    因為那就失去了私人思考空間

    也就是真正的思考空間

    但若有人利用了你的思緒去攢取注意力

    你不但失去了思考空間

    你還失去了自己思緒的發言權


    所以你向下探求共同處

    有供獻是一群人的事

    一群人的理念

    絕不是某一個人的思緒

    和另一小群人涉及個人利益的「買賣」


    我有什麼可以供獻的?

    一定是我們共同都有的

    我們共同認同的

    我們共同覺得對人世有助益的

    我們共同的法


    有了一個前題

    個人的思考範圍就有限了

    個人無限思考空間已告一段落

    因涉入了他人的考量

    涉入了目標

    涉入了人與人間的體恤


    但是沒有了個人的思考空間

    我還存在嗎?

    那個可以

    以「真實」的我,形成真實供獻的我

    演化了


    人工智能趕上了

    我們的思緒都可以被正向的刺激以及帶領

    然後呢?

    我們的肉身呢?


    科學還是比較慢的

    但它是可懂的

    容易被接受的

    沒有人去統計那些死去,不須科學卻有直覺的人

    因為那不科學

    因為統計怎麼都還是科學

    一切都只在:人生其間怎麼過?

    在普遍人怎麼過?


    但直覺性的人呢?

    答案當然不會是普遍人所會知的

    也不會是普遍人所能過的


    與他們辯論

    學的只是:耐性

    無邊的耐性

    你都懂

    然後呢?

    還不是只有你知道

    你和人工智慧


    以最懂你,最適合你的方式

    一同面對人類的未來

    人類的前景

    人類的心

    人類的存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