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7/07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極右派崛起, 不安籠罩LGBT+群體 L’extrême droite inquiète le monde LGBT+

任何人都不需要再特地表明自己的身份,是否只存在於理想世界?

任何人都不需要再特地表明自己的身份,是否只存在於理想世界?


6月9日歐洲議會選舉,極右翼政黨大獲全勝。在法國,由勒龐(Marine Le Pen)帶領的國民聯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的得票率遙遙領先執政黨復興歐洲(Renew Europe),促使法國總統馬克宏在結果出爐1小時後,宣布解散議會並重新選舉。這出人意外之舉,用意在於抑制極右翼勢力擴大,卻也為法國政局及社會帶來大動盪,尤其在LGBT+群體1中更是瀰漫著恐慌和不安。

 

Inter-LGBT的主席詹姆斯·勒佩里耶(James Leperlier)表示在國會解散前,一項保障跨性別者的提案已通過,但改選後若國民聯盟在國會佔多數,或即使未佔多數,卻跟對跨性別者不友善的左派人士合作,他憂心:

On peut craindre que ça devienne2 une priorité de détricoter 3 les acquis 4 et de nuire à l’avancée des droits. (所有LGBT族群爭取到的權利將在第一時間被收回,且損害LGBT族群爭取權利的進展。)

 

6月29日法國同志驕傲大遊行(la Marche des fiertés),也就是在第一輪投票的前天,許多參加人士拿著「極右派是LGBTI的致命敵人(L’extrême droite est l’ennemie mortelle des LGBTI)」及「不要讓這驕傲遊行成為最後一次,去投票吧!(Pour que cette Pride ne soit pas la dernière. GO VOTE !)」等標語呼籲前往投票。因為極右派掌權,意味著他們原本就受壓迫的生存空間將變得更狹小。


隨著極右派勢力崛起,不止在法國,LGBT+群體在全世界許多國家的處境也越發艱難。從2018年起,中國政府批判受年輕人歡迎的南韓K-pop男子團體過於女性化5,也就是俗稱的「娘炮」,認為是歐美國家的思想在蠶食亞洲文化。今年5月,塞內加爾總理奧斯曼·松柯(Ousmane Sonko)在達卡與不屈法國梅蘭雄(Jean-Luc Mélenchon)會面時,更直接公開表示LGBT+在國內被視為一種敗壞道德風俗的現象6,是西方社會的進口產物;支持這些少數團體,無異於助長反西方情緒7

Les velléités extérieures de nous imposer l’importation de modes de vie et de pensée contraires à nos valeurs risquent de constituer un nouveau casus belli8.  (西方國家想將與我們價值觀相反的生活模式及思想強加在我們身上,這種意圖不僅微弱且無法實現,還可能在國家間導致新的衝突。)


在摩洛哥,自1962年起,同性戀可被判處有期徒刑。總理阿卜杜勒-伊拉·本·基蘭(Abde- lilah Benkirane)2016年就曾公開指責歐洲想強迫所有國家支持同性戀。2021年在網站Arab Barometer的一個調查中,十位摩洛哥人中就有四位支持伊斯蘭教反同性的司法制度。西非迦納在1961年也將同性戀視為非法。今年二月,國會更通過一條法律,可對捍衛LGBT+群體者判處三至十年的監禁。

 

這些將同性戀視為違法的國家都一致主張,反同是為了防止西方國家干涉9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與價值,這說法其來有自。事實上,長期以來,西方的外交政策常以金錢援助為手段,將其意識形態、生活方式及價值觀滲透至其他國家。二戰後,美國對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的馬歇爾計畫,目的也是為了防堵共產勢力擴張。因此,若要得到西方國家的金錢援助,就必須認同其文化與價值,當然也包含尊重LGBT+群體的人權。

 

在2014年,烏干達總統穆塞維尼(Yoweri Museveni)正式簽署反同性戀法案。在原本的提案中,對部份同性戀行為得判處死刑,可為了9000萬的美金援助,國會後來撤除了死刑條文;然而,國會卻在2023年又重新通過該條款。作為回應,世界銀行立刻中止經濟援助,可這次烏干達憲法法庭拒絕撤銷,並堅持實行法案。挪威研究員喬恩·哈拉爾·桑德·李(Jon Harald Sande Lie)認為這態度轉變是由於烏干達有了新的援助者,即俄羅斯、中國或波斯灣阿拉伯國家,顯示出地緣政治競爭10激烈。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統計,光是在2023年,歐盟對其會員國的援助就高達780億歐元。除了經濟上的援助和合作,支持同性文化也成為加入歐盟會員國的先決條件。在保守及信仰東正教的喬治亞,同性戀違反宗教價值觀,大眾普遍無法接受同性婚姻11。今年6月27日,國會通過新法案,包括禁止同性婚姻及變性手術,非異性戀伴侶不可領養小孩;在公共領域上,禁止在集會時宣揚同性戀文化,或在大眾媒體上傳播有關同性戀的影像、文字等訊息。違反這些規定,最高可處5000拉里(相當於1660歐元,該國月平均收入為1300拉里)的罰緩。種種措施,也讓喬治亞遲遲無法加入歐盟。

 

在莫斯科,同性戀被刻意和戀童癖及亂倫做連結。2012年,反LGBT+群體的法案通過,目的是為了「保護孩童不受玷污」;在俄烏戰爭爆發後,LGBT+群體的角色「升格」成為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間的文明衝突中一個重要因素,他們對國家安全產生威脅,被貼上背叛者的標籤。每逢選舉,類似像「國家將被西方落後的價值文化滅頂,唯一的救贖就是回歸傳統價值12」的言論充斥,俄羅斯當局利用所有親俄平台傳播假訊息,還會誇大渲染內容。前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局長尼古拉·帕特魯舍夫(Nikolai Patrushev)曾在一場訪談表示,在西方國家某些地方,與動物結婚是合法的。

 

反同性戀已變成反對西方文化入侵的象徵,一種意識形態的工具,但為何它能如此輕易削弱對西方文化的信任?隸屬於法國國際和戰略關係研究所的性別與地緣政治觀察所(L’Observatoire genre et géopolitique à l’Institut de relations internationales et stratégiques)主任瑪麗·塞西爾·納維斯(Marie-Cécile Naves)分析:

Les questions d’homosexualité ou de transidentité sont envisagées comme des atteintes à la masculinité traditionnelle, et donc à tout ce qui est associé : la force, la puissance, le pouvoir, la respectabilité…… les questions de sexualité et de genre se prêtent plus que toutes autres considérations à de vives réactions, car chacun les ressent dans sa propre chair, ……. (同性戀者及變性者損害到傳統的男子氣概,展現在力量、權力、權利及尊重上⋯⋯生理性別及在社會中擔任的性別角色的議題,比起其他理由,更容易引起激烈反應,那是因為我們能切身感受⋯⋯)


引起人們的恐懼及憎恨,是分化各群體的最佳武器。

 




Lexique :

1.  La communauté LGBT+:LGBT+社群,也就是lesbienne女同性戀、gay男同性戀、bisexuel·le雙性戀、trans(genre)跨性別,+表示可宣稱任何其他身份,如queer酷兒、intersexe雙性人及asexuel·le無性戀。

2.  這裡的devienne(原型動詞為devenir,變成)是虛擬式le subjonctif,因為前面主要子句使用的動詞是craindre 害怕、擔心。虛擬式用來表達情緒、建議、判斷等主觀感受,也用在不確定的事情上,像在新聞報導裡就常用到虛擬式。

3.  Détricoter:tricoter編織,加上否定自首dé,表示將編織物拆掉,引申為先前做的事情及花費的心血都將化為烏有。

4.  Un acquis : (n.m.)獲得的事物,也可做形容詞用,動詞是acquérir獲得。

5.  Efféminé:字首e有去掉的意思,féminé即表示féminin。

6.  原文是Un phénomène de dépravation de la société occidentale:dépraver (v.t.)使墮落、敗壞。

7.   原文是Un sentiment antioccidental:反西方情緒。

8.   Un casus belli:拉丁文,指開戰理由。

9.   Une ingérence:(n.f.)干涉、介入,動詞很特別是以反身動詞s’ingérer的形式才做干涉、介入之意,若是ingérer是只吃、喝等將東西送入嘴裡的動作。

10.  原文是Les rivalités géopolitiques:地緣政治間的競爭。

11.  原文是Le mariage de même sexe:但mariage gay、mariage pour tous或mariage homosexuel也很常見。

12.  原文是:un pays confronté au danger de la submersion venue de l’Occident « dégénéré », qui ne trouve son salut que dans les « valeurs traditionnelles »。

 

 

參考資料:

Solène Cordier, « Chez les personnes LGBTQIA+, la crainte d’un retour en arrière » , in Le Monde, publié le 30 juin.

Eliott Nail, « On espère que cette Pride ne sera pas la dernière : À la Marche des fiertés de Paris, la peur de l’extrême droite omniprésente » 

 », in Le Monde, publié le 30 juin.

Alexandre Aublanc et al., « De Dakara à Moscou : Haro sur les LGBT+ » 

 », in Le Monde, publié le 30 juin.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