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nical Research—與時俱進的產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臨床試驗除了藥品,還包含醫材和新醫療技術,在這邊我主要以藥品臨床試驗來帶大家粗淺的認識。雖然經歷過前幾年新冠疫情,多數人對於臨床試驗這個詞彙應該不陌生,不過當時疫苗的臨床試驗是為了因應疫情,主要依循FDA緊急使用授權EUA的路徑,才能在短時間內用於人體身上。但正規或典型的新藥臨床試驗,從基礎研究進到臨床前期,再到進行三階段的臨床試驗,乃至拿到藥證,都要耗時數年甚至十幾年之久。

臨床試驗簡單的說就是指藥品用於病人或健康自願者身上,來發現或驗證藥品的療效,了解藥品的不良反應,以及研究藥品在人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的過程,來確定藥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統性研究。進到人體試驗之後要通過phase I-2-3三個階段的臨床試驗,最後上交相關研究結果到衛福部或美國FDA,取得藥物許可證後才能上市。

第一期phase I的試驗主要是藥理學的研究,從試驗收集的資料或檢體去了解藥物在人體內的各種科學資訊,包括如何吸收、分配及新陳代謝等。少數除了癌症和HIV用藥可以直接使用在病患身上,其他的藥物基本上都是找健康自願者來進行,收案人數是三階段裡面最少的,頂多幾十個人。這階段也會找出最合適的治療劑量以、給要途徑和決定多久給一次藥的資訊,做為下一階段的試驗設計的基石。

第二期phase 2的試驗目的在探討藥物用在患者身上的安全性跟有效性,所以會針對某幾種疾病族群設定嚴格的收案條件,招募的受試者可以來到兩三百人。這階段會確立最佳的給藥劑量和相關細節,為第三期試驗做準備。

第三期phase 3的試驗會更進一步評估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這個階段常會納入時下的標準療法或安慰劑作為對照組,因此多採行隨機分派的試驗設計,以確保研究結果不會受到人為選擇或其他因素的影響。這階段的招募人數range很大,從幾百人到上萬人都有,最後的試驗結果將作為藥品上市前的重要依據。

至於第四期臨床試驗,主要是上市後的持續安全監測,這邊暫不著墨。

前面提到的每個階段都是環環相扣的,有各自的挑戰。而不同階段CRN工作的重點也有會有些差異。以下跟大家介紹CRN基本的的工作範疇,我個人大致歸納為以下六大面向: 照護臨床參與者、執行臨床試驗案、資料收集和管理、跨部門協作溝通、確保試驗的品質、提供教育和支持。詳述如下:

照護試驗參與者

包含從納入受試者開始的計畫同意書的知情同意過程,到受試者納入後提供之護理照護跟安全性相關的監控,確保受試者的福祉權益。

執行臨床試驗案

依據試驗主持人授權執行試驗相關任務,包含但不限於遵循臨床試驗計畫書執行試驗程序、受試者回診檢查等排程、藥品管理、試驗相關平台供應商之管理、生物檢體處理、採驗套件庫存管理等。

資料收集和管理

包含紙本試驗文件跟電子病歷資訊的填寫、收集和彙整、登錄數據到紙本或電子個案報告平台、處理data query以及上傳試驗資料,譬如匿名化的影像資料,到第三方平台等。

跨部門協作溝通

包含試驗前中後各階段對內對外的協調合作。CRN會接觸到的窗口相當繁雜,舉凡院內的臨床試驗中心、倫理試驗委員會、科部秘書、病理科、放射科、生安會、協同主持人、門診護理人員、注射室、批價櫃檯、臨床試驗藥師等;還有對外的藥廠或CRO的CRA、PM、送審人員跟合約人員,以及快遞人員等。

確保試驗的品質

依據藥品優良臨床試驗作業準則GCP,臨床試驗透過下幾種形式,來確保試驗品質跟受試者的福址,包含定期監測Monitoring、內外稽核Audit和衛福部查核Inspection,這些流都需要CRN的參與或協助。

提供教育和支持

CRN會提供受試者跟其家屬他們所需的衛教和相關的心理支持,也有機會指導新進的研究護理師或其他新加入試驗團隊的成員。


CRN的工作範疇蠻繁雜的,但隨著經驗的累積,駕輕就熟之後,很多CRN前輩一做就是十年起跳。因為臨床試驗是個與時俱進的產業,工作的同時也在持續學習跟成長,學不完、做不膩。至於試驗執行的前中後,每個階段都還有很多枝微末節細節的流程,日後再逐一跟大家分享!

avatar-img
3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RN諸事匯舍 的其他內容
臨床研究護士 (CRN) 在臨床試驗中扮演重要角色,協助執行試驗過程並確保病人福祉與數據品質。本文介紹CRN的工作內容與相關資訊,並鼓勵更多護理人員加入這個領域。
從畢業後成為急診護理師到轉任研究助理,再到北漂的過程。其中描述了迷茫的職涯抉擇,以及逐步進入臨床試驗領域的心路歷程。
臨床研究護士 (CRN) 在臨床試驗中扮演重要角色,協助執行試驗過程並確保病人福祉與數據品質。本文介紹CRN的工作內容與相關資訊,並鼓勵更多護理人員加入這個領域。
從畢業後成為急診護理師到轉任研究助理,再到北漂的過程。其中描述了迷茫的職涯抉擇,以及逐步進入臨床試驗領域的心路歷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 研發 有沒有想過,琳瑯滿目的開架保養品,每一家都有研發中心嗎?每一位都是生化博士嗎?每個人都是專家? 這就像小孩子拿著針頭和聽診器對你說:「你生病了,要打針。」一樣好笑。 我並不是要質疑這些產品,而是希望各位能夠思考其真偽。 盲目追隨和輕信,就像加入一個教派一樣,蒙蔽了雙眼
Thumbnail
6 月 20, 2024 【臨床試驗成果是影響生技產品上市的關鍵,在AI數據技術快速進展下,市場面臨著產品上市的競爭壓力。(圖/橙灝生技顧問提供)】 (記者孟倩玉報導 )    近年來AI數據科學的快速進展,各大藥廠得以加速藥物開發進程,生技市場面臨著產品快速上市的競爭壓力,其中臨床試驗是影響
Thumbnail
文章分享醫學檢驗學所需的課程,職業發展的可能性,以及在醫院、生技公司和學術機構的職位等。透過國考後,可以成為醫檢師在醫院工作,也可以進入臨床試驗相關工作,另外也有生技公司和學術機構的職位。
Thumbnail
介紹臨床病理科的業務範圍,實習內容及經驗心得分享,並強調個人經歷與成長,以及醫學生在不同科別實習的獨特性。
Thumbnail
在臨床上,我們施打藥物除了是幫病患治療之外,最重要的是還需要知道患者對藥物是否有過敏,我的習慣是在注射藥物前還是會問患者是否對藥物過敏,畢竟注射藥物就是一種風險,那麼~故事就開始延續了
Thumbnail
近期很多人跟我討論精準醫療每個想的都不錯,但就是最好規劃產業的分配 生技醫療重點產業有分醫材、API(原料藥)、生物新藥製劑、通路智慧醫療(精準醫療)目前比較重點的領域 1.慢性病管理 2.疾病預防 3.自主管理 4,病症診斷 5,臨床決策 6.照護服務 這樣從最上面就會開始
Thumbnail
有人問生技股每年都很難抉擇操作的比例跟題材 我之前在2020年第一季有說過,生技產業已經跟過去不同了 台灣生技產業過去都沒有集中題材 都是個別的炒作 也都是新藥解盲為主 經歷過2013~2016的基亞跟浩鼎就懂了 而現在生技醫療已經變成趨勢產業,當然每年題材都會有不同,這跟資金有關
Thumbnail
臨床的醫院,醫療中醫師的看診已經不是臨床的需求之一了,那麼~故事從這裡開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 研發 有沒有想過,琳瑯滿目的開架保養品,每一家都有研發中心嗎?每一位都是生化博士嗎?每個人都是專家? 這就像小孩子拿著針頭和聽診器對你說:「你生病了,要打針。」一樣好笑。 我並不是要質疑這些產品,而是希望各位能夠思考其真偽。 盲目追隨和輕信,就像加入一個教派一樣,蒙蔽了雙眼
Thumbnail
6 月 20, 2024 【臨床試驗成果是影響生技產品上市的關鍵,在AI數據技術快速進展下,市場面臨著產品上市的競爭壓力。(圖/橙灝生技顧問提供)】 (記者孟倩玉報導 )    近年來AI數據科學的快速進展,各大藥廠得以加速藥物開發進程,生技市場面臨著產品快速上市的競爭壓力,其中臨床試驗是影響
Thumbnail
文章分享醫學檢驗學所需的課程,職業發展的可能性,以及在醫院、生技公司和學術機構的職位等。透過國考後,可以成為醫檢師在醫院工作,也可以進入臨床試驗相關工作,另外也有生技公司和學術機構的職位。
Thumbnail
介紹臨床病理科的業務範圍,實習內容及經驗心得分享,並強調個人經歷與成長,以及醫學生在不同科別實習的獨特性。
Thumbnail
在臨床上,我們施打藥物除了是幫病患治療之外,最重要的是還需要知道患者對藥物是否有過敏,我的習慣是在注射藥物前還是會問患者是否對藥物過敏,畢竟注射藥物就是一種風險,那麼~故事就開始延續了
Thumbnail
近期很多人跟我討論精準醫療每個想的都不錯,但就是最好規劃產業的分配 生技醫療重點產業有分醫材、API(原料藥)、生物新藥製劑、通路智慧醫療(精準醫療)目前比較重點的領域 1.慢性病管理 2.疾病預防 3.自主管理 4,病症診斷 5,臨床決策 6.照護服務 這樣從最上面就會開始
Thumbnail
有人問生技股每年都很難抉擇操作的比例跟題材 我之前在2020年第一季有說過,生技產業已經跟過去不同了 台灣生技產業過去都沒有集中題材 都是個別的炒作 也都是新藥解盲為主 經歷過2013~2016的基亞跟浩鼎就懂了 而現在生技醫療已經變成趨勢產業,當然每年題材都會有不同,這跟資金有關
Thumbnail
臨床的醫院,醫療中醫師的看診已經不是臨床的需求之一了,那麼~故事從這裡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