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8|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媳婦不一定要熬成婆

一個家庭中的角色、功能在行之有年的狀態中,家庭成員之間會形成一種固定或習慣的互動模式。

然而,當這樣行之有年的模式開始因著「另一個人」的加入而起變化時,便可能會讓原本在家裡固定擁有資源或權力的狀態產生波動。


比如「這個家是聽我的」便是意味著權力的表徵,若這個人剛好是婆婆的話,且婆婆平常的活動範圍多只有家裡的時候,任何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便隨時可能引發權力的爭奪;

像是媳婦沒有按照婆婆的習慣,把盤子擺放在「本來的位置」,這個「本來的位置」裡有著在這個家裡,關於事情掌握權的宣示及捍衛,也就是這個家的規矩是我訂的、是我說了算;

或是夫妻兩人跟公婆同住時,常常不在家、假日出門,雖然可能在媳婦進門前,兒子本來就很少待在家,但為了宣示這個家的主權與規矩,便可能會在夫妻倆要出門時,隨口說上一句:「又要出門啦!」,讓夫妻兩人可能又開始針對婆婆的言行開始互持己見。


而這些常讓媳婦想不通的小事,對於婆婆而言,可能包涵著對這個家的守成及付出,那是一種不容動搖的存在,也因此媳婦有時便會在這場無心捲入的權力保衛戰中滿身傷痕。

這些,往往是旁人難以理解卻真實發生的暗潮洶湧,也常常是老公、另一半無法介入的可能主因。


當成為媳婦時,有哪些方式可以讓我們在這場百年主題中,找到一個安放自己的空間呢?



尊重「自己真實的感受」:

亦即學習找出讓自己感到自在、舒適的心理位置,這個位置包含了在面對他人時種種可能浮現的心情,像是過程中被壓迫、被挑戰、不被尊重、委屈感…等等;

倘若能將這些感受,試著區分出哪些是對方要我們感受到的、哪些是自己真正的情緒,進而明白哪些是對方需自己負責的,哪些是自己所能承擔的,在面對及釐清這些感受的當下,劃分出一條界線。

當這條界線能夠在內心被建立起來,便能在面對外在衝擊時,長出支持自己的聲音與力量。

學習自己擦拭時代的眼淚:

年長者與年輕輩因著時代環境的變動,各自面臨並承受著該時代的重量與期待,而這樣的重量與期待在不同時空背景下被迫放在一起看待的時候,落差、比較便會產生。

因此,當我們被迫放在不同時代卻要求有同樣做法的時候,或許能夠在心裡、認知上,放進一個「我們各自面對著不同壓力與期待」的空間,因為在這個空間裡,彼此能夠試著理解身上各自的重擔及異同,也就不用為了爭一口氣,或是為了證明自己的主張而導致兩敗俱傷。


媳婦不一定要熬成婆:

關於婆媳問題,多少會牽涉到傳宗接代的主題,或是媳婦一定要走過婆婆的那些路才能成為婆婆,甚至有著媳婦該是什麼樣、婆婆可以怎麼樣的傳統框架;

然而,依著時代背景的不同以及整體環境結構的變化,許多傳統框架正不斷地在瓦解或進化,此時若與另一半進行溝通找出如何因應的共識與平衡點,以及調整自身對於婚姻的看法及經營方式,可以成為支持自己選擇與決定的力量。


使用資源幫助自己:

有些時候,我們總期待著時間能幫我們解決問題;

然而,時間往往能夠解決的不是問題,而是麻醉或麻木了我們對生活或自身的感受。

因此,若是長期被困在婆媳問題的處境而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不妨使用專業資源來幫助自己,這份幫助是為了讓我們可以有一個空間與時間得以跟專業人員,共同思考我們在之中的處境以及其他可能。


立翎心理諮商所

備註:

本文刊登於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