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8|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神鬼獵人》:自然/文明/衝突---從攝影和歷史脈絡分析

raw-image


《神鬼獵人》(The Revenant)是一部由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執導,里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主演的歷史電影。如果我們從這部電影的攝影及歷史角度去探索電影營造的畫面和種族/權力/人性/戰爭/聞名的省思,或許能避免在家中欣賞這部沉悶且冗餘,將近3個小時的電影無助及疑惑。誠然,迫於里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自毀肉身的極限式演技炫技電影之壓力,這部作品很明確地讓劇情視角跟著狄卡皮歐扮演的主角休·格拉斯的經歷移動,包含他在冷冽冬日的掙扎求生、暴力搏擊和超脫現實的靈性體驗。但是,如果我們把這部電影去個人化,將它放在一個電影所呈現的視聽本質,一個更大的歷史/權力框架裡面,我們將更容易進入《神鬼獵人》的精彩之處。

 


《神鬼獵人》的攝影由艾曼努爾·盧貝茲基(Emmanuel Lubezki)負責,他憑藉這部電影贏得了奧斯卡最佳攝影獎。盧貝茲基以其出色的自然光使用和長鏡頭技術而聞名,並可以將這和侯孝賢《刺客聶隱娘》中李屏賓的攝影對照而觀,在他的鏡頭語言和坂本龍一(Ryuichi Sakamoto)、阿爾瓦·諾托(Alva Noto)、布萊斯·德斯納(Bryce Dessner)譜寫的電影聲響中,人類在自然世界中的暴力爭鬥消融於自然的地景的浩大尺度和冷酷(本片從色調開始就非常消暑,請安心服用),自然做為電影一個角色內在和歷史外在的環境體現,表現出一種真切的質感與隱喻。電影中幾乎所有的場景都使用了自然光,增強了電影的現實感,還與影片的主題——自然與人類的抗爭——相契合。

 


影片中有許多長鏡頭拍攝的場景,這些場景使觀眾感受到身臨其境的緊張和危機。例如,開場的印第安人襲擊場面和後來熊攻擊主角的場景,在激烈中帶有一絲命運的冷酷。而電影的每一幀都像是一幅精心繪製的畫作,讓人連想到早期美國自然繪畫崇敬自然和天命昭昭的拓荒精神。《神鬼獵人》攝影盧貝茲基通過巧妙的構圖和冷色調的使用,突顯了荒野的嚴酷和主人公的孤獨。影片中的白雪皚皚和寒冷的河流場景,不僅增加了視覺上的衝擊力,也暗示了主角復仇之路的艱辛和無情。

 

而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神鬼獵人》的故事靈感來源於19世紀美國邊境的真實歷史事件。電影改編自邁克爾·龐克(Michael Punke)所著的同名小說,而小說則基於捕獸人休·格拉斯(Hugh Glass)的真實故事。

 


影片設定在1823年,當時的美國西部尚未被完全開發,理性和文明尚未建構出一個明確的指引體系,嚴酷的生存環境和與印地安人間的暴力衝突,極限地壓縮了人性的道德準則。捕獸人、毛皮商人和印第安人之間的衝突和合作,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電影忠實地再現了這一時代的服飾、工具和生活方式,使觀眾得以一窺19世紀早期美國邊境的風貌。

 

影片中展現了白人捕獸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複雜權力關係,美國人/法國人在這個地方掠奪印地安人的自然資源且畏懼他們的突襲報復,但同時,印地安人看見白人的入侵的同時,也在學習使用現代武器、交易、戰術來達成強化自身武裝力量的目的。於是,這也不可避免地讓印地安文化在這個歷史變動的當下,產生質變。

 


休·格拉斯的故事反映了當時白人對印第安人領土的入侵以及由此引發的衝突,我們可以從一種對自然資源的經濟掠奪去思考這個電影為我們設定的視角,也可以選擇從一種自然規律/輪迴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單純的故事並無太多需要指明和衍生的部分。電影並沒有將印第安人簡單地描繪為反派,而是展現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使故事更加立體和真實。

 


休·格拉斯被同伴背叛並重傷後,奇跡般地在嚴酷的環境中生存下來,最終尋找到背叛者進行復仇。這一故事展現了人類在極端環境下的求生本能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格拉斯的復仇之路,不僅是個人恩怨的清算,也是對人性和道德的深刻探索。

 

《神鬼獵人》通過其精湛的攝影技術和真實的歷史再現,成功地將一個19世紀的邊境傳奇故事搬上銀幕。艾曼努爾·盧貝茲基的自然光攝影和長鏡頭運用,使觀眾彷彿親歷了影片中的每一刻驚險。而電影對歷史背景的忠實再現,則讓觀眾深入了解了那個充滿冒險和危險的時代。通過攝影和歷史的雙重角度,《神鬼獵人》成為了一部值得細細品味和深思的電影傑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Sam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