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獷派建築師(The Brutalist):現代主義美學的孤獨與掙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粗獷派建築師》(The Brutalist)是一部布萊迪·寇貝特執導的史詩劇情片,主演陣容包括安德林·布洛迪(Adrien Brody)、費莉絲蒂·瓊斯、蓋·皮爾斯、喬·歐文。安德林·布洛迪(Adrien Brody)以他精湛的演技,獲得2024奧斯卡及金球獎影帝。

本片前後耗費7年時間拍攝,講述一位虛構的匈牙利猶太建築師拉斯洛·托特(László Tóth)移民美國的奮鬥史。他心目中理想的建築空間和他現實的生活境遇彼此呼應,精神理想與生存現實的擦撞產生軌跡的偏移,身為一位接受包浩斯現代主義薰陶、自二戰歐洲逃難的猶太建築師,他在美國從0開始,幾乎是在一個具有敵意的環境中從底層開始奮鬥,偶然獲得蓋·皮爾斯飾演的美國富豪賞識,看似找到了向上階級爬升的逃生索,沒想到卻是困住自己的手銬腳鐐,直到用最赤裸的指控扯破資本主義虛假的面具。

 


曾經滄海難為水,建築師拉斯洛經歷了流亡、遷移,產生斷裂的認同,不停地追尋一個精神家園的「根源」,並將環境所賦予他磨難的視為對既有文化規範的挑戰(以及對於美國社會美學/意識形態/資本主義的挑戰,進而以一個「無根」之移民證明美國文化「無根源/佔有/借用/壓制和主導」現代藝術的特性),透過建築來表達二戰創傷的記憶。他的設計風格或許源自於歐洲現代主義,但在美國卻顯得格格不入,缺乏根基。

除卻巫山不是雲,這種「離散感」不僅體現在角色的個人背景,也暗示移民在美國的處境和美國夢的錯置破碎,角色精神與身體的雙重殘缺,重度沉溺使用逃離冷酷現實的毒品,種族歧視、權力位階的不對等與主體認同的壓抑。電影中部份插入了故事發生地—美國賓州50年代的紀錄新聞影片,比起一個光明向上的社會熔爐形象和工業強國,美國的真實反而存在此處。正如電影結尾名為謝幕段落的字幕打出的「過去寓於現在」,同樣地,現在也寓於過去。

raw-image


《粗獷派建築師》採用比一般畫幅寬兩倍的VistaVision技術拍攝,攝影風格呼應粗獷派建築的美學,極簡的畫面構成、廣角鏡頭、低角度拍攝強烈表現建築物和自然環境的巨大尺度,反映粗獷派建築的哲學風格,簡約、實用、抽象、拒絕華麗的裝飾、形隨機能(雖然最後建築的造形反而變成了隱喻的牢籠和審判的神聖空間,完全沒有展示它做為社區文化與教會空間的使用,這點就跟現代主義建築的其他案例一樣,營造出一個沒有人味的空間)。


這些鏡頭語言凸顯建築的壓迫感、力量感,讓人棲居、隱匿、躲藏、分散、佚失在冰冷空間的陰影中。然而,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往往不在於其壯觀的姿態,而在於其服務人的能力、對歷史的尊重以及對自然脈絡的回應。建築師理想中的建築施工進行的同時,建築的工地也成為他的堡壘,躲藏騷動、透明的懸絲操控,例如當他們一家被迫與富豪一家在河邊野餐、隱喻性騷的場景,他們被迫表現叫住就住,叫行就行,無條件地接受來自富豪家庭的「善意」,成為傀儡,這個相互縫合的美國夢既高大又怪異。

raw-image


avatar-img
11會員
52內容數
從電影到視覺藝術,從動漫到文化現象,從內容出發,從主題出發,從過去出發,從當下出發,我們累積對於世界的看法,和你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am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巨齒鯊2》是一部充滿動作和特效的商業娛樂電影,延續前作的風格,但更注重商業和娛樂。傑森史塔森和吳京兩位巨星的合作各種驚險刺激的動作場景和巨大海洋生物的出現,滿足了觀眾的感官享受,作為一部無腦爽片,《巨齒鯊2》成功娛樂觀眾。此外,電影也展現出中美合拍片的特色,融合了雙方文化的元素。
彼得·柏格執導的《反恐戰場》(The Kingdom, 2007)是一部集動作、驚悚與政治批判於一體的電影。故事聚焦沙烏地阿拉伯的美國石油公司居民社區發生的一起恐怖攻擊,從國際安全/正義/文化衝突的角度探討恐怖主義對中東及美國本身的影響。
《第六感追緝令》是保羅·範霍文導演的經典犯罪懸疑片,莎朗·史東飾演的凱薩琳,以其大膽、自信的形象顛覆傳統好萊塢女性角色設定,成為影史經典。本文深入探討電影如何透過視覺符碼、鏡頭語言、敘事手法,塑造凱薩琳這個複雜、充滿矛盾的「蛇蠍美人」形象,並探討其在性別權力關係上的深層意涵。
《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意圖重啟系列,卻重蹈覆轍。電影的開場便讓經典角色約翰·康納退場,取而代之的是新女主角丹妮,但她的存在感彷彿如同一塊告示牌,缺乏實質貢獻。儘管影片的特效不差,卻無法掩蓋劇情的空洞,使得影迷不禁懷念起過去的作品。這部電影的「黑暗宿命」或許是讓所有人一起回憶起曾經的光輝時刻。
在《幸福入場券》中,喬治·克隆尼和茱莉亞·羅勃茲再度攜手合作,這對好萊塢巨星的默契演出,成為整部電影的最大賣點。《幸福入場券》或許有些情節容易預測,這對一部愛情喜劇來說是非常致命的。但是,仰賴了克隆尼和羅勃茲的精彩演出,以及色彩繽紛的峇厘島自然人文風情,讓這部電影成為一個令人愉快的美好時光。
《決戰燒烤擂臺》第3季將饗食者帶進深入美國燒烤文化的奇幻之旅。本季擲開了奔放燒烤美食的狂潮,逐一帶領參賽者挑戰美國燒烤文化的各種傳統菜餚。無論是男女老少,都熱愛美國肉類飲食文化、以及美國南方地區的文化自豪。
《巨齒鯊2》是一部充滿動作和特效的商業娛樂電影,延續前作的風格,但更注重商業和娛樂。傑森史塔森和吳京兩位巨星的合作各種驚險刺激的動作場景和巨大海洋生物的出現,滿足了觀眾的感官享受,作為一部無腦爽片,《巨齒鯊2》成功娛樂觀眾。此外,電影也展現出中美合拍片的特色,融合了雙方文化的元素。
彼得·柏格執導的《反恐戰場》(The Kingdom, 2007)是一部集動作、驚悚與政治批判於一體的電影。故事聚焦沙烏地阿拉伯的美國石油公司居民社區發生的一起恐怖攻擊,從國際安全/正義/文化衝突的角度探討恐怖主義對中東及美國本身的影響。
《第六感追緝令》是保羅·範霍文導演的經典犯罪懸疑片,莎朗·史東飾演的凱薩琳,以其大膽、自信的形象顛覆傳統好萊塢女性角色設定,成為影史經典。本文深入探討電影如何透過視覺符碼、鏡頭語言、敘事手法,塑造凱薩琳這個複雜、充滿矛盾的「蛇蠍美人」形象,並探討其在性別權力關係上的深層意涵。
《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意圖重啟系列,卻重蹈覆轍。電影的開場便讓經典角色約翰·康納退場,取而代之的是新女主角丹妮,但她的存在感彷彿如同一塊告示牌,缺乏實質貢獻。儘管影片的特效不差,卻無法掩蓋劇情的空洞,使得影迷不禁懷念起過去的作品。這部電影的「黑暗宿命」或許是讓所有人一起回憶起曾經的光輝時刻。
在《幸福入場券》中,喬治·克隆尼和茱莉亞·羅勃茲再度攜手合作,這對好萊塢巨星的默契演出,成為整部電影的最大賣點。《幸福入場券》或許有些情節容易預測,這對一部愛情喜劇來說是非常致命的。但是,仰賴了克隆尼和羅勃茲的精彩演出,以及色彩繽紛的峇厘島自然人文風情,讓這部電影成為一個令人愉快的美好時光。
《決戰燒烤擂臺》第3季將饗食者帶進深入美國燒烤文化的奇幻之旅。本季擲開了奔放燒烤美食的狂潮,逐一帶領參賽者挑戰美國燒烤文化的各種傳統菜餚。無論是男女老少,都熱愛美國肉類飲食文化、以及美國南方地區的文化自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粗獷派建築師》(The Brutalist)入圍奧斯卡十項提名,內容描述1947年,二戰時曾在布痕瓦爾德集中營(Buchenwald)的猶太人、匈牙利裔、師承包浩斯的建築師拉斯洛(László Tóth),在戰後移民美國的故事。   撇開本片採用了VistaVision的拍攝技術、片
Thumbnail
此篇影評試圖討論的是,在《局外人》的故事中,塔爾對於 Andràs 與社會的態度是什麼?在上述邊界兩側的圖像中,塔爾究竟站在哪一邊?筆者認為塔爾其實不站在任何一邊,他是透過游離的鏡頭作為長時間的凝視,銳利地揭露並批判集體的失敗與個體的悲劇。
Thumbnail
1917年,俄羅斯十月革命時(其實是新曆的11月)無產階級成功,猶太人離開了,有部分逃往中國,本來也只是借居,移民對他們而言都是迫於無奈。 同一年,卓别林拍了一部短片叫做《移民》(The Immigrant)——那是六月的片,早了十月革命半年——歐洲的移民和難民搭船到了紐約,看到自由女神像,卻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本片以德國當代最重要的藝術家─李希特(Gerhard Richter, 1932-)的傳記為藍本。描述居住在德勒斯登(Dresden)的主角Kurt Barnert(Tom Schilling 飾),小時候目睹阿姨因行為異常而被第三帝國(納粹政府)帶至醫院治療,最後因優生學政策而在集中營
Thumbnail
本片描述納粹德國時期的指揮官魯道夫·霍斯(Rudolf Höss)一家於奧斯威辛集中營旁邊的閒適生活,電影的出彩是形式上的,使用類似繪畫技法中的負形技巧,以霍斯家的夢幻生活為正,灰暗的集中營背景為負,負形在正形的襯托下反客為主,自成圖景,而導演完成的比靜態更多。
Thumbnail
看似日常的生活,其實隱藏了諸多恐懼。背景設定在希特勒統治時期下的一個家庭生活日常,吃飯、慶生、庭院玩耍、泳池嬉戲等等。在家園外,則是電影中的人物避而不談,鋪天蓋地的恐懼。
Thumbnail
關於尤格‧藍西莫(Yorgos Lanthimos)的名字,早已得名在影迷之間。隨便從哪一部作品開始,要不欣賞他幾乎是不可能的。他能夠把在體制、社會、集體、家庭下,各種「人」的「變形」像滑手機一樣用兩指指尖靈巧地向外延伸,拉大再拉大的標記給你看。絲毫不在意面對這些極度清晰,觀眾心裡究竟舒坦不舒坦。
Thumbnail
冒著會被送去勞改營的風險,申請了旅遊簽證,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隻身前往蘇聯,只為了取得代理俄羅斯方塊遊戲的版權,因為亨克羅傑斯(Henk Rogers)賭上了身家、也將與家人共住的房子拿去抵押,不留後路給自己,不是輸得一蹋糊塗,就是大放異彩。 今年(2023)上映的電影《俄羅斯方塊:版權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粗獷派建築師》(The Brutalist)入圍奧斯卡十項提名,內容描述1947年,二戰時曾在布痕瓦爾德集中營(Buchenwald)的猶太人、匈牙利裔、師承包浩斯的建築師拉斯洛(László Tóth),在戰後移民美國的故事。   撇開本片採用了VistaVision的拍攝技術、片
Thumbnail
此篇影評試圖討論的是,在《局外人》的故事中,塔爾對於 Andràs 與社會的態度是什麼?在上述邊界兩側的圖像中,塔爾究竟站在哪一邊?筆者認為塔爾其實不站在任何一邊,他是透過游離的鏡頭作為長時間的凝視,銳利地揭露並批判集體的失敗與個體的悲劇。
Thumbnail
1917年,俄羅斯十月革命時(其實是新曆的11月)無產階級成功,猶太人離開了,有部分逃往中國,本來也只是借居,移民對他們而言都是迫於無奈。 同一年,卓别林拍了一部短片叫做《移民》(The Immigrant)——那是六月的片,早了十月革命半年——歐洲的移民和難民搭船到了紐約,看到自由女神像,卻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本片以德國當代最重要的藝術家─李希特(Gerhard Richter, 1932-)的傳記為藍本。描述居住在德勒斯登(Dresden)的主角Kurt Barnert(Tom Schilling 飾),小時候目睹阿姨因行為異常而被第三帝國(納粹政府)帶至醫院治療,最後因優生學政策而在集中營
Thumbnail
本片描述納粹德國時期的指揮官魯道夫·霍斯(Rudolf Höss)一家於奧斯威辛集中營旁邊的閒適生活,電影的出彩是形式上的,使用類似繪畫技法中的負形技巧,以霍斯家的夢幻生活為正,灰暗的集中營背景為負,負形在正形的襯托下反客為主,自成圖景,而導演完成的比靜態更多。
Thumbnail
看似日常的生活,其實隱藏了諸多恐懼。背景設定在希特勒統治時期下的一個家庭生活日常,吃飯、慶生、庭院玩耍、泳池嬉戲等等。在家園外,則是電影中的人物避而不談,鋪天蓋地的恐懼。
Thumbnail
關於尤格‧藍西莫(Yorgos Lanthimos)的名字,早已得名在影迷之間。隨便從哪一部作品開始,要不欣賞他幾乎是不可能的。他能夠把在體制、社會、集體、家庭下,各種「人」的「變形」像滑手機一樣用兩指指尖靈巧地向外延伸,拉大再拉大的標記給你看。絲毫不在意面對這些極度清晰,觀眾心裡究竟舒坦不舒坦。
Thumbnail
冒著會被送去勞改營的風險,申請了旅遊簽證,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隻身前往蘇聯,只為了取得代理俄羅斯方塊遊戲的版權,因為亨克羅傑斯(Henk Rogers)賭上了身家、也將與家人共住的房子拿去抵押,不留後路給自己,不是輸得一蹋糊塗,就是大放異彩。 今年(2023)上映的電影《俄羅斯方塊: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