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2|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中年之路》是何時開始的呢?

始於對人生發出的各種疑惑:

對父母大呼小叫亂發脾氣後後悔不已,卻總是改不了?

回顧自己一路以來的感情生活,一直重複著某種模式?

買著精品、旅行各國,心裡卻總是有個填不滿的黑洞?

過著外界定義的各種健康生活狀態,卻驚覺罹患癌症?


在癌症手術後,我給了自己一段時間休養,在工作留停的當中,我不停地自問:

我是誰?

當我不是某某公司的主管,我是誰?

當我不是某某小孩的媽媽,我是誰?

當我不是某某人的女兒,我是誰?

活在這個世界上,我是誰?

什麼使我快樂?什麼使我悲傷?

一直在追求的,真的是我要的嗎?


從小到大的價值體系猛然崩塌,世界變成無法想像的黑。


傾巢而出的悲傷,淹沒了我,而我全然地讓自己跟這個體驗在一起。還好我有個孩子,他是定錨神針,早上送他出門上學後,我就待著,是哭、是痛、是悲。


等放學時間到,我撿起身心的碎片,勉強的拼湊自己陪伴小孩;然後在他入睡後,當我躺在床上,眼淚就會默默地從身體深處流出來。


就是在這種時候,我知道,乳癌是生命給我的一記警鐘。癌症是身體裡累積許多的情緒而成,如果我不改變自己的身心,這會是一條不歸路,而我左思右想、不甘心生命就此結束。


其實我的乳癌只是一期,但靈魂深處感受到死亡的威脅直面而來,這是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必須決定:如果過去的我已不再適用,接下來的我要以什麼樣貌生活下去?


當我接觸到「完形」課程,Rose老師上課的第一句話問:

你為什麼要來上課?


直至現在,我依然記得那天的畫面,早晨的陽光灑進坐在窗邊藤椅的我,對著一屋子的陌生人,毫不遲疑地說:

我想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想感受真正的快樂。

我想在陽光下恣意地活著。

我想擁有深刻且有意義的親密關係,與家人、與伴侶、與我所愛的人。

我想真實的擁有我的人生,而不是別人或社會覺得我應該活出的人生。


這段旅途讓我擁抱自己敏感、豐富感受的那一面,情感得以自由流動,人生不再只有追求卓越一途;而在於平衡、整合、活在當下、並接受自己的各種面向,在人生中的海洋享受著載浮載沉。學習榮格心理學之後,我知道這叫走向「個體化」,成為真正的自己,而個體化在人生中是沒有終點的。


我的旅途完全就如同《中年之路》書中所描述的,中年或許有著生理年齡的限制(例如40-60歲左右),但心靈的中年之路,是從你開始覺得生命哪裡不太對勁時開始的,可能是三十多歲的你,四十多歲的你,五十多歲甚至六十多歲的你。或者在你遇到人生的重大挫折之後開始的,例如生病、離婚、轉職、親人的死亡等等。


當我覺得過去的我不再適用,這就是所謂的人格面具剝落,我不再覺得自己等同於第一人格面具。那我就必須尋求並重新問自己:我是誰?


在這段旅途中,並非總是陽光普照的花路,會有許多徬徨、掙扎、不適、一下覺得自己好了、一下又覺得自己跌落深淵的時刻,但就像我們花了幾十年形成人格面具,我們也必須耐心的與他分離,並重新探索自己。

在每個轉折,是夢境與花精支持陪伴我度過。

夢境是來自靈魂的聲音,我為之珍惜。不管有沒有時間解夢,我仍舊每天記夢,觀察著夢境的變化,觀察著夢境裡的各種角色,這是屬於我的神話,我的象徵,我的靈魂。


夢境並不總是令人愉悅,有驚嚇、有悲傷、有沈重、有困惑,跟人生一樣,我帶著好奇心觀察,並將夢境帶入現實生活的意識中,保持這份覺知。


因為我知道夢境是我最好的指引,重大的夢境,我會花時間解夢,當頭棒喝的訊息總是令我爆哭,並引導我作出決斷,夢境與現實交織出我此刻的人生。


如果造物主創造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清醒的物質生活是有意義的,那又有誰能說夢境是沒有意義的呢?


失去夢境,你失去三分之一的人生。


#中年之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