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資穎與依瑟儂(Ratchanok Intanon)今晚將在巴黎奧運拉夏貝爾門體育館(Porte de La Chapelle Arena),迎接雙方生涯第36度交手。誰贏,誰晉級;誰輸,球員生涯的最後一次奧運就此止步。
回到7月12日奧運羽球抽籤儀式那天。司儀語氣扁平,引導儀式流程;受邀見證、抽籤的賓客中,有退役球星,有來自伊朗、以奧會難民代表隊身分參加今年女子單打的伊朗運動員Dorsa Yavarivafa,一旁還有3、4名工作人員協助遞傳籤紙,不同的籤紙上頭分別寫著球員姓名、組別;所有人衣裝齊整,梳順了頭髮、抹上淡妝,臉上少有表情。近來羽壇已是多事之秋,甚至連這場儀式也無法一次全部抽出5個比賽項目的籤表。鏡頭前的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就怕顯露太多情緒,引來非要的聯想;鏡頭另一邊,完全是另一種風景了。盯緊螢幕的球迷眾聲喧嘩,都在線上等。等抽籤結果,也等積壓的情緒一次宣洩。
假使能一次宣洩或許還算幸運了。
當組別一出,得知戴資穎也許最快4強對打球后安洗瑩,球迷已一片哀嘆;再抽,戴資穎的老戰友依瑟儂宿命般地並肩同組。一組只取一人晉級,有人勢必得留在原地。球迷開始故作鎮定,也有人咬牙地喊:是好籤!是好籤!
畢竟多數人大概沒忘記兩人在東京奧運時,那場8強極限之戰。
戴資穎、依瑟儂都曾被譽為天才少女而在羽壇闖出名號,也都曾順利登頂世界第一,球路相仿相剋,攻擊尖銳卻不以蠻力服人,而是用變化多端的刁鑽球路,一步步掣肘對手,掉入蛛網。因此雙方一旦場上相見,往往勝負難料,就像芙莉蓮在迷宮盡頭遇見的對手——他們是彼此魔王魔法的複製體。
偏偏依瑟儂近況低迷,未獲種子之名,流落在外,反倒成為實力莫測的種子殺手,提前與戴資穎對決。
籤表揭曉後,即將最後一次踏上聖殿征途的戴資穎在社群發文寫下「需要奇蹟*」四字,意味悠長。
有時不禁會想,在奧運打一場比賽、在公園露天羽球場打一場比賽,究竟有多少差別?
2016年11月,戴資穎在香港擊敗了辛度(P. V. Sindhu)隨後首度登上世界第一;2017年3月,她又在歷史最久的頂級巡迴賽全英公開賽擊敗依瑟儂,拿下第一座全英賽冠軍。同年8月,站在聲勢高峰的戴資穎沒以第一種子身分去打世界羽球錦標賽,而是留在台北打世界大學運動會。
世錦賽是什麼江湖地位?或許與奧運等齊;凡奪世錦賽金牌之人,世人追封「世界冠軍」。當時人們總問他為何放棄?他說:「台灣很難得辦一個大型運動會,我必須留下來。」
對當時的戴資穎來說,或許不是放棄,而是捨得。
像一顆抓到揮拍甜蜜點的高遠球,彼時的戴資穎正全速在羽壇飛升,前程繁花似錦。這年不去,留待來年,或許再一個來年也不要緊。那種追得上一切的心情,是對自己的期許,也是無畏。
後來那年,她有了一塊世大運金牌;隔年,挾生涯最長31連勝,聲勢無敵,再度揮軍世錦賽,未料仍在8強敗陣。彼時戴資穎已5度問鼎世錦賽,卻從未跨越8強之檻,於是才有「魔咒」之說。
2021年,由於東京奧運順延,打破奧運年不辦世錦賽的慣例,原本在東奧奪銀就起念引退的戴資穎下了極大苦功維持身心狀態,再戰年底世錦賽。這次終於打破魔咒,一路殺進決賽,可惜最後仍鎩羽而歸;若加上今年最後一次與會,同樣8強敗陣,生涯8度挑戰世錦賽,終成未竟之業。
一場比賽,孰輕孰重?在奧運打一場、在公園露天羽球場打一場,究竟有多少差別?
奧運的舉世規模、商業價值、不見血的國力宣揚,轉兌的象徵意義重大,甚至太重大了。運動員扛起「全村的希望」、國族大義的囑託,也扛起捨我其誰、簡直綿延一生的自評自判。於是,在奧運殿堂下,身為一名運動員的價值,儼然全有,不然全無,猶如一場梭哈的賭局。
其實,就在抽籤前一天媒體掘出了一項紀錄,說戴資穎在2012年12月20日首度名列女單前十,其後,從2013年1月25日起直至2024年7月9日最新一次發布的排名,足足長達11年有餘。這段日子,戴資穎始終站在那裡,隔網不破,倒是破了依瑟儂連續553週位列前十的紀錄。又是依瑟儂。
11年是怎樣子的?
2016年12月1日戴資穎首次登上球后寶座,生涯曾六度重返女單第一,球后週數累計214週,是史上最長紀錄;她是巡迴賽生涯勝場數第一位突破500場的女單球員,累積525勝也是女單史上最高。
當她說需要奇蹟,我卻想她已經是奇蹟。
*該則貼文發布不久後,內容已改成「需要超人(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