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第十屆環境行動論壇

荒野第十屆環境行動論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誰能預知原本只是在荒野親子團全國大露營(2015年在宜蘭武荖坑營地舉辦,共三千多人參加)裡一場「非正式」的分享發表會,後來竟發展成荒野保護協會裡一個很重要的年度盛事,以及提供給孩子及大人一個非常棒的舞台。

今年第十屆環境行動7月20及21日在台中東海大學舉辦,共分四組在四個場地發表,滿滿二天的議程,來自全台近四百位伙伴在此交流分享。

這些年若有機會到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培訓課程演講時,總會提醒這些志工,自然解說講的再生動有趣,甚至令民眾又哭又笑,可是過兩天股票跌了、孩子考試考砸了,那場演說秀早就忘得一乾二淨;荒野的自然體驗活動設計得再精彩,恐怕也比不上大怒神海盜船的刺激,或者線上遊戲那麼令人欲罷不能。

更何況,荒野以一個公益團體的角色,向社會大眾募款,應該不是為了增加一些自然課老師或者帶領一些打發孩子時間的遊戲吧?那麼,該如何檢視荒野的解說或活動的成效呢?

我總是覺得,教育的核心價值在於改變,也就是經由荒野的努力,是否能讓人在每天的生活習慣與價值觀上有所改變。否則聽了再多的演講,或參加再多次的活動,也只是浪費了社會的資源。

如何讓一個人改變?最簡單的方法不是讓他接受更多的環境教育,而是讓他有些具體的環境活動,當一個人願意站起身,踏出家門,為環境付出直接的行動,不管大或小,甚至只是微不足道的行動,只要他真的願意主動做點事,相信他從此就不一樣了。

基於以上的認知,我對荒野的環境行動論壇是非常開心,也非常感動的。

看到幾十組的團隊報名這個論壇,來分享他們這一年做了什麼事,從動機,發現問題,然後設計行動方案,到執行過程與檢討,最後反思及進行下一階段的行動規劃。論壇採取正規的學術報告形式,嚴格管控時間,每個方案報告後立刻有評審講評與建議。從暑假前於四月份在北中南三區舉辦初選,選拔後再進入全國的決選發表會。

論壇的籌備工作由大人與召募來的中學生共同承擔,並由大人規劃與訓練,所有主持工作皆由中學生擔任。

近四百人參加,二天一夜的活動,分散在眾多場地以分組進行,分四組,少年/青少年/成人/英文發表組,在大型階梯教室舉行,有現場也有直播教室,成員有參賽學員及評審,觀摩的人……在這麼紛亂的活動中,負責的服務志工就是以現在國二與國三的孩子為主,而且幾乎都是第一次參與的小鹿與小鷹。

除了場中服務的小鹿與小鷹,還要加上那些上台報告的小鹿與小鷹,荒野的大人們總是儘可能提供更多舞台給孩子,這些都是其他家長花再多錢也無法給孩子的經驗。

能夠在幾百人的大會場上擔任主持人或者主持一場論壇,除了要介紹評審與參賽隊伍、還要控制時間......這些國中或國中才要畢業的孩子,雖然偶爾會緊張或略嫌生澀,但是也都很順利地完成任務,我一年又一年看下來,整體水準每年都有進步,我相信這或許要歸功於小鷹每年舉辦的翔鷹領袖營,這個從頭到尾都由孩子自己籌備執行,大人不能參與也不能旁觀的營隊,一屆屆的學長學姊帶領著學弟學妹研習各種領導知能,荒野文化在其間傳承,個人的能力也在其中成長。

美國波斯牧師曾觀察到一個人成長中有個重要蛻變的時刻,他稱為「神聖的不滿足感」,也就是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有看不慣的事情,可是通常只是用嘴巴抱怨一番就過去了,然而當有些人在某些特殊情境下,產生「此事非我不可」的體會,並且願意行動與參與,這些努力與經驗,往往會改變這個人的一生,往更美好與有意義的人生邁進。

美國教育學家威廉戴蒙也發現,近代的許多年輕人喪失了生命的追尋,也許物質環境很好,學歷很高,但是卻呈現兩極化,一則對社會冷漠而疏離,另外就是憤世嫉俗只會罵而不想現身參與。如何讓這些被卡住的年輕人重新獲得前進的力量,恐怕是當代新的課題與挑戰。

在威廉戴蒙的研究與調查後認為,少數願意參與有意義活動的年輕人,他們能夠集中力氣勇於實踐自己的夢想,大多在青春期曾經經歷過以下幾個美妙的時刻:

一、        曾經與家人之外的人有啟發性的對話。

二、        發現世界上有某些很重要的事可以被修正或改進。

三、        體會到自己可以有所貢獻,並且形成一些改變。

四、        獲得家人或朋友的支持,展開初步的行動。

五、        透過行動有進一步的想法以及獲得所需的技能。

六、        學會務實有效率地處裡事情。

七、        把這些行動所學習的技能轉換到人生其他領域。

我們大人是否曾經題供了孩子建議自我價值與義意追尋的機會?我認為荒野的環境行動論壇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荒野保護協會已成立近三十年,我們不敢說為台灣守護下多少自然野地,有多大的貢獻,但是許許多多在自己能力所及之處付出行動的荒野伙伴,讓我們有信心繼續往前走。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曾寫道:「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環境行動論壇提醒著我們,不忘初衷。

raw-image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5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有時候在家沒事的時候,會到已離巢的AB寶房間,隨意翻閱房間裡面兩面書牆裡的書。 這些書有七成是我沒看過的,有三成是我看過推薦給她們看或者暫時借擺放在她們的書櫃裡的書。 今天隨手翻閱盧建彰導演寫的「感動,才有影響力」居然看到他寫到他們全家都喜歡看球賽的故事裡有提到我:「我以前不懂,以為只是爸爸喜歡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有時候在家沒事的時候,會到已離巢的AB寶房間,隨意翻閱房間裡面兩面書牆裡的書。 這些書有七成是我沒看過的,有三成是我看過推薦給她們看或者暫時借擺放在她們的書櫃裡的書。 今天隨手翻閱盧建彰導演寫的「感動,才有影響力」居然看到他寫到他們全家都喜歡看球賽的故事裡有提到我:「我以前不懂,以為只是爸爸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