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遊未盡】徜徉於陽光與藝術之海中│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有邑-avatar-img
發佈於倉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好久沒有去看畫展了,剛好在社群軟體上看到奇美博物館的宣傳,特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匯聚50位重要西洋藝術大師所創作的52件國寶級畫作,看了介紹,非常心動,決定找時間去看看。

 

  如果錯過這次機會,之後想看就只能飛去英國了,我既沒有能負擔英國旅行的錢,也沒有時間,相比之下,特展的票價與地理位置就顯得親切很多。XD

 

  買票的時候特別選了非假日,想要避開人潮,不過,顯然跟我抱持著相同想法的人很多,一大早就有人在門口排隊等待,當天展區稱得上是人山人海,想找個空檔拍照都只能憑運氣卡位,不僅如此,速度還得快才行。

 

  事後整理手機相簿時,發現好幾張糊掉的照片,有的模糊到我也看不出來原本是在拍什麼?還有不少路人闖入佔據C位的照片,只能一邊笑自己手腳慢,一邊按下刪除。

 

糊到不知道在拍什麼?

糊到不知道在拍什麼?


  交通上,我先搭乘高鐵到台南,再轉高鐵快捷公車,於奇美博物館站下車。開館前園區人不多,零零散散落在四處,如果想拍照,這時候是個好時機。太陽還不至於大到會讓人狼狽睜不開眼,也不會有各種路人加入你的背景,從遠方吹來的風裡還殘留著一絲清晨的涼意,即將被高升的烈日給驅散。

 

  我很想停下腳步拍下博物館靜美的一刻,但是開館的時間越來越近了,在我後面還有源源不絕的遊客,從各地驅車前來,如果我還想聽到專人導覽,就最好不要有半分遲疑。

 

午後的奇美博物館(因為早上沒拍)

午後的奇美博物館(因為早上沒拍)


  幸運的是,入場時專人導覽還有名額,果斷報名後,我另外還租了語音導覽。先在這裡說明專人導覽與語音導覽的差異,專人導覽有時間、場次及人數限制,一場最多十五人,解說員會帶著報名遊客入場,約莫是一個小時,如果想聽專人導覽,最好預留一下時間。

 

  語音導覽分兩種,一種是現場租館方提供的機台,在離開展區時必須歸還,另一種則是自備耳機,透過掃描館方給予的QR Code,登上網頁,在當天結束前都可以無限次收聽,不受離場與否限制。

 

  並非每一幅畫都有導覽。專人導覽必須看解說員的選擇,在一個小時內,能解說的畫作其實不多,勢必有所取捨。相形下,語音導覽的件數會比較多,但也沒有涵蓋到每一幅畫,不過館方在畫作旁也會張貼簡短的畫家或畫作介紹,即使是沒有導覽的畫,也可以閱讀牆上介紹。

 

  整體展區布置得很舒適,我喜歡裡面微暗的燈光,緩慢流動的氣息。即使人潮眾多,但是多數人都充滿禮節保持沉默,空氣裡流淌著一種時光沉澱後的氛圍,穿梭來往的人流變換,也沒有影響那一刻的靜謐。不如說,來去的遊客,反而更凸顯了掛在牆上的畫作,在經歷時代變遷後,卻依然保存完好的那份跨越時空的獨特韻味。

 

《聖母子》喬凡尼.貝里尼(下載自英國國家藝廊網站)

《聖母子》喬凡尼.貝里尼(下載自英國國家藝廊網站)


  這幅畫是喬凡尼.貝里尼的《聖母子》,可以看見聖母身上披著一件藍色長袍,美麗的色澤直到今日依然鮮明奪日。那是一種由青金石所磨製而成的顏料,這種顏料在當時比等重的黃金還要昂貴,畫家能使用這麼貴重的顏料,並作畫如此大的面積,也顯示了委託者對於畫家能力的充分信任。

 

  因為作畫成本高昂,顏料、畫布、時間……許多畫家依賴著贊助者資助,或是藉由完成委託人的畫作來獲取金錢,展區內亦有不少畫家受委託後繪製的宗教畫、肖像畫、風景畫等等。

 

《依莎貝爾.德.波爾塞爾女士》法蘭西斯科.德.哥雅

《依莎貝爾.德.波爾塞爾女士》法蘭西斯科.德.哥雅


  法蘭西斯科.德.哥雅所繪《依莎貝爾 .德.波爾塞爾女士》,除了細緻美麗的黑色蕾絲,這幅畫在波爾賽爾女士的下巴處,可以看見淺淺的暗影,並非是波爾賽爾女士長了鬍子,而是因為,在這幅畫下面,還有另外一幅男士肖像畫的緣故。因為畫家在重複使用畫布時,並未覆蓋原先的肖像,而是在上面再次繪上新的圖案,因此我們可以隱約看見,波爾賽爾女士的下巴底下,屬於男性的眉毛輪廓。

 

《聖吳甦樂登船的海港》克勞德

《聖吳甦樂登船的海港》克勞德


  這一幅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畫作,克勞德《聖吳甦樂登船的海港》,平靜的海面,繁忙的港口,等待登船的人們,以及遠方漸漸亮起的天色……。

 

  克勞德筆下的海,有著令人著迷的色彩,天空從晨曦過渡到淡藍,海面微微掀起漣漪,畫面左側聚集了一群人,前方則是忙碌的船員及搬運工,搭配著彷彿隨著海浪微微晃動的船隻,我反倒更加感受到畫面所傳遞的悠然與寧靜。但這份美好的沉靜,與畫作所描述的故事結局,可說是截然相反。

 

  據傳,四世紀時,公主聖吳甦樂帶著一萬一千名的童貞女前往羅馬朝聖,返程途經科隆時,遇到入侵歐洲的匈人,匈人首領求娶聖吳甦樂,但聖吳甦樂拒絕了他,一行人慘遭殺害。而畫作裡,穿著黃衣的便是公主聖吳甦樂,她周遭女子們攜帶的弓箭,暗示了她們即將死去的命運。

 

《聖母子與施洗者約翰(加瓦聖母)》拉斐爾

《聖母子與施洗者約翰(加瓦聖母)》拉斐爾


  畫家在作畫時,會巧妙安排畫中景物,有時也會藉由動作或是物品來隱喻人物的未來,這種隱喻有時充滿了宗教性,例如拉斐爾《聖母子與施洗者約翰》。


  手持蘆葦十字,身披野獸的皮毛,這是辨別約翰的元素,而他向小耶穌遞過一枝紅色康乃馨,則象徵了神聖的愛與未來將受的苦難。

 

  如果不了解文化及宗教,就很難看懂這幅畫裡的暗示,雖然這無損於畫作的美,卻會讓觀者在欣賞時,少了一層了解畫家如此排佈的機會。幸好館方提供了解說,讓我這種完全不懂的人也能抱持著輕鬆愉快的心情欣賞畫作。XD

 

《六十三歲自畫像》林布蘭

《六十三歲自畫像》林布蘭


  接下來想介紹的是林布蘭的《六十三歲自畫像》,我自己在這幅畫前駐足了一段時間,我想應該也有不少人跟我一樣,在這幅自畫像前停留良久。

 

  畫面的光源集中於臉部,與臉部相比,其他的部位是黯淡的,隱藏於深色的背景之中,讓臉上的表情成為了這幅畫最重要的關注點。

 

  畫中的林布蘭,他的眼裡充滿了情感,很難確實用言語去說明那是什麼樣的心情。他被獨自掛在一面牆上,顯眼、充滿名望,但卻讓人從那雙眼裡感到孤獨,似乎有著難以訴說的疲倦匯聚於他的眼底,我從他皺起的眉頭看見一點委屈、落寞,這些情緒好像隨時會從眼裡落下來,濕潤他不再年輕的面頰。

 

  這幅畫繪製於林布蘭晚年,他的一生大起大落,曾經富裕,也曾經落魄。他晚年面臨破產,生活並不寬裕,這幅畫或許表現出了他的落寞,也或許沒有。我認為不同人在欣賞它時,會有不同的感受。深深的凝視著畫中林布蘭的眼睛,你從裡面看見了什麼呢?

 

《查爾斯.威廉.蘭姆頓肖像(紅衣男孩)》湯瑪斯.勞倫斯爵士

《查爾斯.威廉.蘭姆頓肖像(紅衣男孩)》湯瑪斯.勞倫斯爵士


  如果要讓參觀者票選一幅最喜歡的畫作,那麼這幅由湯瑪斯.勞倫斯爵士所繪的《查爾斯.威廉.蘭姆頓肖像(紅衣男孩)》,很有可能奪下桂冠。

 

  這幅畫像暱稱為「紅衣男孩」,畫中的男孩有著令人驚嘆的容貌,就像是我們常常說的「有如天使般的臉孔」。畫家以極其精妙的技法,繪出男孩白裡透粉的肌膚、絨布般的衣料、柔軟蜷曲的頭髮,以及閃爍著純真的眼睛。一切渾然天成、栩栩如生,彷彿他就坐在我們面前,而我們正仰頭看著他精緻的容貌。

 

  但令人感傷的是,畫中的男孩查爾斯在十三歲時,就因為染上肺結核而逝世。畫裡,花朵仍然在他身側綻放;畫外,他卻永遠閉上了雙眼。命運以殘酷的風雨,摧折生命的花蕊,致他永不盛放。

 

《鳶尾花》克勞德.莫內

《鳶尾花》克勞德.莫內


  印象派的作品在欣賞時,需要與畫作間隔一段適當的距離,克勞德.莫內的《鳶尾花》,就像是走在花園小徑裡,偶然垂眼的一個剎那景致。


  莫內的眼睛曾因為白內障而開刀,可能是因為這層關係,影響到了繪畫時的筆觸以及用色,使他的落筆顯得更為粗獷。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或許就是莫內眼中所看見的世界,不那麼細緻,揮灑著各種色彩。但畫家已逝,一切的猜測都只是後人的推想,星辰不會言語,只是為美麗的鳶尾花,再添上一點故事。


  值得一看的畫作還有很多,每個人所關注的視角不盡相同,例如我在觀賞時喜歡看人物畫的肌膚,當我看見畫作中,畫家細膩地繪出手背上青色的血管時,感到格外驚豔。


《約翰.斯圖亞特勛爵和他的兄弟伯納德.斯圖亞特勛爵》(局部)安東尼.范.戴克(下載自英國國家藝廊網站)

《約翰.斯圖亞特勛爵和他的兄弟伯納德.斯圖亞特勛爵》(局部)安東尼.范.戴克(下載自英國國家藝廊網站)


  除了畫作,畫框也是一個重要的部分,有一種說法,畫作放在畫框裡,才算是一個完整的作品。不管認不認同這種說法,不可諱言的是,合適的畫框可以襯托出畫作的美,就像是人穿上了適合自己的衣服,顯得更光彩奪目;反之,不合適的畫框,可能會掩蓋過畫作本身的優點。因此在欣賞時,不妨分一點注意力給予畫作外圍的畫框,或許能發掘出更多樂趣。



  親眼所見的感動,絕非依靠言語描述或照片呈現所能帶來。顏色、筆觸、光線、空間……共同組成了當下所見、所感的一切,站在展區,並非只有眼睛在欣賞畫作,還有其他的五感,各自發揮。


  身處於此,好像會不自覺屏住氣息,很難在這裡看見行色匆匆的人,參觀者們放慢腳步,用眼睛與鏡頭記錄下每個瞬間,沉浸在藝術的海洋裡,我們就像深海裡的魚群,魚貫而入,緩緩游過一幅又一幅畫作。


  但偶爾,也會有突發狀況打破這份靜謐。(゚∀。)


  我遇見帶著學齡前孩童來看展覽的父母,小孩嚎啕大哭,父母帶著他匆匆離場,也遇到讓孩子自由活動,但卻忘記(?)告訴孩子要與畫作保持距離,結果小朋友在觀看時弄倒隔離欄杆,發出巨響。不過這些都只是小插曲,過程中我一直很愉快,如果不是因為肚子餓極了抗議,說不定我還在展區流連忘返呢。


  午餐在奇美博物館內的義薩芭蒂享用義式料理,當天無法預約,是排隊候位入場。餐廳本身裝潢與博物館是同個風格,牆上掛著鑲嵌了畫框的鏡子,坐在餐桌前的客人們就像是牆上的一幅畫一樣,成為餐廳裝飾的一部份,特別有趣。因為我很餓,覺得餐點吃起來都很美味,缺乏參考價值,好奇評價的人可以上Google搜尋「義薩芭蒂」。


午餐

午餐


  除了義式料理,館內還有星巴克跟7-11,也有提供外食區給自帶食物的遊客。


  離開博物館時,約莫是下午三、四點的時候,日照正烈。我在熾熱的陽光下,瞇著眼睛拍下博物館的照片。恰好停留在館後天際的雲朵非常可愛,像是動畫裡會出現的大朵白雲,蓬鬆柔軟且輪廓分明,忍不住多拍了好幾張照片,當然也就多曬了好幾分鐘的太陽,回台北後,總覺得膚色黑了不只一點。


烈日下的奇美博物館

烈日下的奇美博物館


  奇美的園區內有一個湖泊,聽說有鵝群,鵝是一種頗兇的生物,我對貢獻自己幫助牠們運動沒有興趣,更別說是在這種大太陽底下了,熱到連鵝都不會想出來,當天只看見一個媽媽帶著小男孩在湖邊蹲著,不知道有沒有鵝紆尊降貴去見見她們?


  為了避免大家失望,親切(?)的我還是找出了一張,盯上軟Q屁屁的大鳥的照片,達米亞諾.馬扎《被強擄的加尼米德》,畫作裡,那隻鷹是宙斯變化而成,他看上了俊美的牧羊人加尼米德,想將加尼米德帶回奧林帕斯山上。可以看見加尼米德一手抓住鷹的羽毛,一手拿著弓箭,試圖反抗。


《被強擄的加尼米德》達米亞諾.馬扎(下載自英國國家藝廊網站)

《被強擄的加尼米德》達米亞諾.馬扎(下載自英國國家藝廊網站)


  這幅畫同樣包含於這次展覽之中,推薦給想看鵝咬屁股但沒看到的各位。(?


  我平時其實很少有機會去看展覽,逛過最多次的博物館是故宮,西方畫作相形之下接觸得很少。雖然聽過很多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或是印象派幾位有名的畫家,但在此之前,我從未親眼見過那些畫作真跡,只看過照片。


  這次能有這個機會前往奇美博物館,一次性看了這麼多令人驚豔的畫作,心裡非常的滿足,甚至開始期待起下一次的觀展。因為我買了聯票,所以之後還會找空閒時間到高雄市立美術館,觀看繪畫與攝影的展覽,屆時如果有什麼心得,再寫遊記跟大家分享吧!


  謝謝看到這裡的各位,那麼就下次再見囉!拜拜。


  題外話,如果我的文字哪怕有一點點使你心動,我都推薦大家去現場實際體驗,展期到九月一日結束,如果網路票售罄,現場也會販售少量門票,有興趣的人歡迎點閱官網查詢。(先說我沒收宣傳費XD)


  因為有邑不是美術專業出身,所以畫作背景等專業內容,部分參考奇美博物館官網解說、當日導覽解說及維基百科。如果內容有誤,請在留言提醒我,我會在查證後更正,謝謝~(鞠躬




偷偷幫自己廣告一下(〃∀〃):


小說連載《蜈事獻殷勤,非妖即怪!》來看蜈蚣精與人類的戀愛喜劇!(簡介


小說長篇連載《參尋:瀟城》正經古風玄幻,三主角。(簡介

(預定等瀟城上半部完結後進行大修改,也可以修改後再看啦_(:3 」∠ )_)


短篇〈獵物〉〈度假中的英雄不喜歡生海鮮〉


不知道有沒有第二篇的週記(?)〈牙齒矯正週記──評估〉,充滿歡笑與淚水,大概?

avatar-img
43會員
85內容數
生命不息,挖坑不止,但填的速度……總之沒有挖坑快(。A。)(咦? 意圖在地表上留下滿滿的隕石坑!什麼題材都會嘗試,在坑底待久了就能看到一堆奇葩腦洞誕生。 人力有限,一人挖坑,可以餵食,但請勿拍打,打壞就沒人更新了。_(:3 」∠ )_ (原創小說《參尋》創作中~本篇充滿作者私心,喜歡的話請不吝於留言、支持,謝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邑的隕石坑 的其他內容
因為昨天去調整橡皮筋,今天痛到食不下嚥,滿懷怨念,決定用矯正歷程水一篇。(`3´)
因為昨天去調整橡皮筋,今天痛到食不下嚥,滿懷怨念,決定用矯正歷程水一篇。(`3´)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上個月去看了由台南奇美博物館與英國國家藝廊共同主辦的《從拉斐爾到梵谷》!看展前一直蠻期待的,畢竟這場展覽總共匯集了50位重要西洋藝術大師所創作的52件國寶級畫作,從文藝復興巨擘拉斐爾到印象派名家梵谷通通都有,又是200年來首次來台!因此認真看展之餘,也想把這場橫跨400年的藝術盛宴好好記錄下來!
Thumbnail
最近奇美博物館最轟動的話題,莫過於由奇美博物館與英國國家藝廊共同主辦的特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了。 這次展出了從文藝復興時期的拉斐爾、提香、林布蘭,一直到印象派時期,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雷諾瓦、莫內、梵谷等,橫跨了西洋藝術史 400 年共 52 件畫作。
Thumbnail
若想更深入地欣賞奇美博物館的展品,可以先在官網上觀看展品清冊,並瞭解畫作背後的故事。在觀賞畫作時,可以思考畫中人物的身分、畫面的構圖等等,以更具體的角度欣賞畫作。另外,也可以在忙碌的人流中找到另一種欣賞畫作的角度。
Thumbnail
利用5月初出差的時間,去了奇美博物館一趟,此次適逢特展,一開始訊息一出,家人們便紛紛揪團搶票,但...都鍛羽而歸。而我也是在臨行出差之際,才拿到得來不易的票券~ 特展很值得去看,不論你是自認藝術白丁,這些畫本身構圖的美或景緻皆是老嫗能解,但就像諾蘭的電影一樣,如果你自詡為藝術通想繼續挖掘更深層的意
Thumbnail
在臺南觀賞《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特展後,整理了一些資訊、藝術觀點和感想,和大家分享。特展分為:歐洲文藝復興、巴洛克繪畫、義大利壯遊以及印象派繪畫,算是小而美的西洋繪畫史巡禮。建議先從後面的單元開始參觀,可避開人潮,並在注意力有限的情況下更深入欣賞較熟悉的近代作品。
Thumbnail
本文介紹為甚麼奇美博物館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的亞洲巡迴展是一個重要的展覽,不容錯過。亦提供參觀方法建議,把不同時間和地域的作品作出比較,去了解西方藝術每個時期的特色。最後推薦了宮布利希的《藝術的故事》這本藝術史入門的長青大熱書籍。
Thumbnail
此次展覽適逢英國國家藝廊兩百週年,首次來台展出,展示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的珍品。參觀者能近距離欣賞林布蘭、拉斐爾、莫內、梵谷等大師的作品,展覽展示多樣藝術風格。展示400年繪畫歷史,有助於觀眾了解文化脈絡。
Thumbnail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即將開展,先帶大家先來暖身一下!關於英國國家藝廊的5個冷知識....
Thumbnail
2024年5月,奇美博物館將引進超級國際大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Masterpieces from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這是英國國家藝廊200年來首次在台展出,展覽將展出50位大師的真跡。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上個月去看了由台南奇美博物館與英國國家藝廊共同主辦的《從拉斐爾到梵谷》!看展前一直蠻期待的,畢竟這場展覽總共匯集了50位重要西洋藝術大師所創作的52件國寶級畫作,從文藝復興巨擘拉斐爾到印象派名家梵谷通通都有,又是200年來首次來台!因此認真看展之餘,也想把這場橫跨400年的藝術盛宴好好記錄下來!
Thumbnail
最近奇美博物館最轟動的話題,莫過於由奇美博物館與英國國家藝廊共同主辦的特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了。 這次展出了從文藝復興時期的拉斐爾、提香、林布蘭,一直到印象派時期,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雷諾瓦、莫內、梵谷等,橫跨了西洋藝術史 400 年共 52 件畫作。
Thumbnail
若想更深入地欣賞奇美博物館的展品,可以先在官網上觀看展品清冊,並瞭解畫作背後的故事。在觀賞畫作時,可以思考畫中人物的身分、畫面的構圖等等,以更具體的角度欣賞畫作。另外,也可以在忙碌的人流中找到另一種欣賞畫作的角度。
Thumbnail
利用5月初出差的時間,去了奇美博物館一趟,此次適逢特展,一開始訊息一出,家人們便紛紛揪團搶票,但...都鍛羽而歸。而我也是在臨行出差之際,才拿到得來不易的票券~ 特展很值得去看,不論你是自認藝術白丁,這些畫本身構圖的美或景緻皆是老嫗能解,但就像諾蘭的電影一樣,如果你自詡為藝術通想繼續挖掘更深層的意
Thumbnail
在臺南觀賞《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特展後,整理了一些資訊、藝術觀點和感想,和大家分享。特展分為:歐洲文藝復興、巴洛克繪畫、義大利壯遊以及印象派繪畫,算是小而美的西洋繪畫史巡禮。建議先從後面的單元開始參觀,可避開人潮,並在注意力有限的情況下更深入欣賞較熟悉的近代作品。
Thumbnail
本文介紹為甚麼奇美博物館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的亞洲巡迴展是一個重要的展覽,不容錯過。亦提供參觀方法建議,把不同時間和地域的作品作出比較,去了解西方藝術每個時期的特色。最後推薦了宮布利希的《藝術的故事》這本藝術史入門的長青大熱書籍。
Thumbnail
此次展覽適逢英國國家藝廊兩百週年,首次來台展出,展示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的珍品。參觀者能近距離欣賞林布蘭、拉斐爾、莫內、梵谷等大師的作品,展覽展示多樣藝術風格。展示400年繪畫歷史,有助於觀眾了解文化脈絡。
Thumbnail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即將開展,先帶大家先來暖身一下!關於英國國家藝廊的5個冷知識....
Thumbnail
2024年5月,奇美博物館將引進超級國際大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Masterpieces from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這是英國國家藝廊200年來首次在台展出,展覽將展出50位大師的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