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過一個寓言故事,提到一位旅者旅行到一個城邦,要入城前問了守衛,這個地方的人們是友善的嗎?
守衛回問,你來的地方那裡的居民如何呢?
旅者回答:我來的地方人們彼此猜忌、防衛、爾虞我詐,每個人都自私自利⋯
守衛回應:哦~這個地方也是如此。旅人失望的搖搖頭就離開了。
過沒多久,又來了一位旅人,一樣路過此想要進城,問了守衛同樣的問題。
守衛一樣問到:你來的地方人們是彼此如何相對呢?
旅人回答:我來自的地方,人們彼此敬重、禮讓,每個人都很和善,也都過得很幸福⋯
守衛回應:哦~這個地方也是如此。
於是旅人開開心心的進程去了。
這次在沖繩參觀了原來是古琉球王國的古蹟「首里城」,在入門前聽到介紹的歷史,曾由明朝的萬曆帝冊封時稱為「守禮之邦」。
由於這幾天在沖繩第一次右駕,車輛上路的種種體驗,看到守禮之邦的題字,想到上述的故事。
話說在沖繩開車因為是右駕,雖然自己的駕駛經驗有三十多年了,但還是戰戰兢兢的,尤其要切出路口或左右轉的時候。
過去常到日本就感受到他們對於交通規則的遵守,對於人車的禮讓。
自己在台灣開車,也常有爭先恐後的習性。
最明顯的就是看到前方的車子打了方向燈要變換車道,後方的車子會閃大燈,甚至加速前進避免其切入。
雖然自己偶爾還是會禮讓,但是遇到趕時間會車流量大,或是插隊的車,自己常常也是「寸土不讓」。
而也許因為這個習性,自己一開始在路上要轉彎尤其車流大時,也會擔心能否切出車道,尤其右駕還不熟悉時。
然而特別的是當我打了方向燈,左右、或是後方的車子也一樣會閃大燈,但不同的是會立刻減速,保有空間。而閃燈是示意可以安心的切入車道。
原來一樣是開車,加速、減速,一樣是閃燈,意義卻可以如此不同。
幾次之後,也就習慣並且學習到當前方有車輛要閃燈變換車道,自己也會學著禮讓。
想後想想自己也像是第一個進入城邦的旅者般,帶著自己看事物的慣性,但不同的是有機會進入城中,因為所見所體驗而有了反思。
自己雖然不知道回到台灣駕車習慣會有什麼不同,但至少再看到行駛時會減速、禮讓他人的車輛,自己會多一些的尊敬(之前自己有時會評價他們,甚至覺得這些人是故意覺得自己有文化),也許這些評價跟觀點,都是反映內心的自我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