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註釋| 文殊師利發願經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原典|大正藏 華嚴部下 第十冊 No.296 全一卷 東晉 天竺三藏 佛陀跋陀羅 譯

原典|大正藏 華嚴部下 第十冊 No.296 全一卷 東晉 天竺三藏 佛陀跋陀羅 譯

經本下載|Download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身口意清淨,  除滅諸垢穢,

一心恭敬禮,  十方三世佛。

讓自己的身、口、意三業清淨,消除所有的污垢和不淨。用一顆虔誠和恭敬的心,向十方三世所有的佛致敬。

普賢願力故,  悉覩見諸佛,

一一如來所,  一切剎塵禮。

因為普賢菩薩的願力,我們能夠見到所有的佛,並在每一尊佛所在的地方,向無數的佛土中的所有佛行禮。

於一微塵中,  見一切諸佛,

菩薩眾圍繞,  法界塵亦然。

在一粒微塵中,能見到所有的佛,並且有菩薩們圍繞著他們。法界中的每一粒微塵也是如此。

以眾妙音聲,  宣揚諸最勝,

無量功德海,  不可得窮盡。

用美妙的音聲,讚美和宣揚諸佛的無上德行,這些無量的功德如同浩瀚的海洋,無法窮盡。

以普賢行力,  無上眾供具,

供養於十方,  三世一切佛。

因為普賢菩薩的行願力量,我們以無上的供具,供養十方三世的一切佛。

以妙香花鬘,  種種諸伎樂,

一切妙莊嚴,  普供養諸佛。

用美妙的香花、花環,以及各種美好的音樂和莊嚴的供品,普遍地供養所有的佛。

我以貪恚癡,  造一切惡行,

身口意不善,  悔過悉除滅。

我因為貪、嗔、癡三毒,而造作了種種惡行,身、口、意三業都不善,現在懺悔,願一切罪業都能消滅。

一切眾生福,  諸聲聞緣覺,

菩薩及諸佛,  功德悉隨喜。

願一切眾生、聲聞、緣覺、菩薩和佛陀的功德,我都隨喜讚嘆。

十方一切佛,  初成等正覺,

我令悉勸請,  轉無上法輪。

向十方所有剛成就正等正覺的佛致敬,我祈請祂們轉動無上的法輪,開始講經說法,教化眾生。

示現涅槃者,  合掌恭敬請,

住一切塵劫,  安樂諸群生。

向即將示現涅槃的佛合掌恭敬地祈請,希望他們能在無數的世界長久住世,讓所有眾生安樂幸福。

我所集功德,  迴向施眾生,

究竟菩薩行,  逮無上菩提。

將我所修集的一切功德回向給所有眾生,願他們都能修行菩薩道,最終成就無上的菩提。

悉供養過去,  現在十方佛,

願未來世尊,  速成菩提道。

我供養過去和現在十方所有的佛(覺者),並且希望未來的世尊們能夠迅速成就菩提道。

普莊嚴十方,  一切諸佛剎,

如來坐道場,  菩薩眾充滿。

願莊嚴十方所有的佛土,每一個如來的道場都充滿了菩薩眾。

註解:「莊嚴」表示的是用美好、純淨、崇高的事物或行為來裝飾、提升或美化道場或國土,使其更具威儀、光輝和神聖性。這個對象可以是佛土、佛像、寺廟,或者是內心的修行和德行。佛土的莊嚴:用各種供養和善行來美化佛土,使佛土充滿光明和祥和。內心的莊嚴:通過修行、持戒、布施等善行,使自己的內心變得純淨、莊嚴。環境的莊嚴:通過布置和裝飾,使寺廟、道場等修行場所顯得莊嚴肅穆。德行的莊嚴:修持德行,使自己和他人的德行都變得高尚和光輝。

令十方眾生,  除滅諸煩惱,

深解真實義,  常得安樂住。

希望十方所有的眾生都能除滅一切煩惱,深入理解佛法的真實義理,並且常常安樂地生活。

我修菩薩行,  成就宿命智,

除滅一切障,  永盡無有餘。

我修行菩薩道,成就了宿命通智,能消除一切障礙,永遠滅除所有的煩惱和業障。

悉遠離生死,  諸魔煩惱業,

猶日處虛空,  蓮花不著水。

希望能完全遠離生死輪迴,擺脫一切魔障和煩惱業,像太陽在虛空中運行,像蓮花不沾染水一般清淨自在。

遍行遊十方,  教化諸群生,

除滅惡道苦,  具足菩薩行。

周遊各個地方,教導所有的眾生,消除痛苦,完成菩薩的修行。

雖隨順世間,  不捨菩薩道,

盡未來際劫,  具修普賢行。

即使融入世俗生活,也不放棄修行菩薩道,直到未來所有的時光,修行普賢行。

註解:《普賢行願品》曰:「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一者敬禮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能。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

若有同行者,  願常集一處,

身口意善業,  皆悉令同等。

如果有同道中人,希望能常常聚在一起,讓我們的行為、語言和心意都能一致。

若遇善知識,  開示普賢行,

於此菩薩所,  親近常不離。

遇到善知識,教導我們普賢行,我們要親近他們,不離開。

常見一切佛,  菩薩眾圍繞,

盡未來際劫,  悉恭敬供養。

經常見到所有的佛,和菩薩們圍繞在一起,直到未來的所有時光,都恭敬地供養。

守護諸佛法,  讚歎菩薩行,

盡未來劫修,  究竟普賢道。

守護佛法,讚美菩薩的行為,直到未來的所有時間,貫徹圓滿普賢道。

雖在生死中,  具無盡功德,

智慧巧方便,  諸三昧解脫。

即使在生死輪迴中,也有無盡的功德,擁有智慧和巧妙的方法,能達到各種三昧和解脫。

一一微塵中,  見不思議剎,

於一一剎中,  見不思議佛。

在每一粒微塵中,可以看到無數不可思議的佛土;在每一個佛土中,可以看到無數不可思議的佛。

見如是十方,  一切世界海,

一一世界海,  悉見諸佛海。

可以見到十方的所有世界海;在每一個世界海中,可以見到所有的佛。

於一言音中,  具一切妙音,

一一妙音中,  具足最勝音。

在一個音聲中,可以包含所有美妙的聲音;

在每一個美妙的聲音中,都包含了最殊勝的音聲。

「妙音」不僅僅是美妙的聲音,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傳達深遠的佛法智慧和慈悲,喚起聽者內心的覺悟與平和。

甚深智慧力,  入無盡妙音,

轉三世諸佛,  清淨正法輪。

深奧的智慧力量,可以進入無盡的美妙音聲中,宣說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的清淨正法。

一切未來劫,  悉能作一念,

三世一切劫,  悉為一念際。

所有未來的劫數,都能匯聚在一個念頭中,

三世所有的劫數,也能匯聚在一個念頭中。

說明:

1.在佛教中,時間並不是單一線性的進程,而是可以被看作一種流動的、無限的存在。在高僧大德的境界中,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界限可以模糊,甚至可以在同一個念頭中體驗或觀察到不同時空的現象。因此,所有未來的劫數和三世(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的劫數都可以在一個念頭中體現出來,這表現了佛教對時間的深刻理解。

2.佛教認為心性具有無限的力量和潛能。一個念頭(即一個心念)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可以包含無限的時間和空間。在高深的智慧和修行境界中,心念可以超越時空的限制,匯聚和統攝無量無邊的劫數。因此,未來的劫數和三世所有的劫數可以在一個念頭中顯現。

3.一念三千是天台宗的一個重要觀念,意思是指一個念頭中包含了三千世界的所有現象。這也是說明心念具有包容一切、超越時間和空間的特性。

4.三世即過去、現在、未來,又稱三際.http://m.fodizi.tw/f02/2828.html

這段話反映了佛教對心念力量的高度讚揚和對時間觀的深刻見解。通過修行和智慧的提升,修行者能夠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達到無限的境界。

一念中悉見,  三世諸如來,

亦普分別知,  解脫及境界。

在一個念頭中,可以見到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所有如來,也能全面地了解解脫的境界。

於一微塵中,  出三世淨剎,

一切十方塵,  莊嚴剎亦然。

在一粒微塵中,可以出現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清淨佛土,十方的所有微塵,也能成為莊嚴的佛土。

悉見未來佛,  成道轉法輪,

究竟佛事已,  示現入涅槃。

將來的佛陀都將被看見,佛陀成道後開始講述佛法,最終完成所有佛事,然後顯示進入涅槃。

神力遍遊行,  大乘力普門,

慈力覆一切,  行力功德滿。

佛陀以神力無所不在地遊行,以大乘佛法的力量普及各處,以慈悲的力量覆蓋一切,以修行的力量成就圓滿的功德。

功德力清淨,  智慧力無礙,

三昧方便力,  逮得菩提力。

佛陀的功德力清淨,智慧力無障礙,禪定和方便的力量,以及獲得菩提的力量。

清淨善業力,  除滅煩惱力,

壞散諸魔力,  具普賢行力。

清淨善業的力量,消除煩惱的力量,摧毀各種魔障的力量,具備普賢菩薩的行願力量。

嚴淨佛剎海,  度脫眾生海,

分別諸業海,  窮盡智慧海。

莊嚴清淨的佛國土,如海一般,渡脫眾生,也如海般,分別眾生的業障,也如海般,窮盡無邊的智慧海。

清淨諸行海,  滿足諸願海,

悉見諸佛海,  我於劫海行。

清淨一切的修行海,滿足一切的願望海,看到所有佛陀的海,我在劫數中行走。

三世諸佛行,  及無量大願,

我皆悉具足,  普賢行成佛。

過去、現在、未來所有佛陀的行願,以及無量的宏願,我都能夠具足,普賢行願成就佛道。

普賢菩薩名,  諸佛第一子,

我善根迴向,  願悉與彼同。

普賢菩薩的名字,眾佛第一弟子,我將所有善根回向,願能與他一樣。

身口意清淨,  自在莊嚴剎,

逮成等正覺,  皆悉同普賢。

身、口、意清淨,自在莊嚴佛國土,成就正等正覺,都能像普賢菩薩一樣。

如文殊師利,  普賢菩薩行,

我所有善根,  迴向亦如是。

就像文殊師利菩薩和普賢菩薩的行願一樣,我將所有的善根回向,願望也如此。

三世諸如來,  所歎迴向道,

我迴向善根,  成滿普賢行。

過去、現在、未來的所有如來所讚歎的回向之道,我將我的善根回向,以成就普賢菩薩的行願。

願我命終時,  除滅諸障礙,

面見阿彌陀,  往生安樂國。

願我在命終時,能消除所有的障礙,面見阿彌陀佛,往生到安樂國。

生彼佛國已,  成滿諸大願,

阿彌陀如來,  現前授我記。

生到那個佛國後,成就所有的宏大願望,阿彌陀如來在我面前為我授記。

嚴淨普賢行,  滿足文殊願,

盡未來際劫,  究竟菩薩行。

莊嚴清淨普賢的行願,滿足文殊菩薩的願望,直到未來無量劫,究竟菩薩行。


《文殊師利發願經》完

avatar-img
5會員
14內容數
始於戊戌年八月十五日,在此分享筆記。 instagram : @Lunava.tw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誠心圓 的其他內容
此為漢譯佛經中最早提到文殊菩薩的經典,於西元168—189年東漢靈帝在位期間譯出,全文約三千六百字,內容為世尊向文殊師利菩薩說明佛的各種示現,平舖直敘的多種舉例卻蘊含佛法的深刻智慧,說明佛順應世間習俗而不被束縛,經文最後記載若有人聽聞此經,皆能獲得安穩平靜度過無數劫,更顯示本經的珍貴。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這是一部後秦時期由鳩摩羅什翻譯的經典,全文約三千六百字,經中紀錄月淨光德天子與文殊師利菩薩的對話,說明菩薩道主要「以大悲為本,為一切眾生」。 原典│大正藏第14冊No. 464 全1卷 姚秦 鳩摩羅什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聖慧之明入於無量,分別聰達,道靡不通,其智慧輪莫能遏毀,行權方便暢識一切眾生根本,為說經法莫能抑制,而皆斷絕一切處所閉結之行,照見群黎所欲咨受。」 聖人的智慧光明無量,分辨清楚,通達大道,沒有不通的地方。他們的智慧
釋迦牟尼佛說「若有菩薩,儻聞說此勸助教者,即能奉持、諷誦、講說,如是不久皆當滅盡一切罪蓋,令無罣礙。」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薩無央數——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逮得總持,攬十方慧,立三脫門,曉了三世,無所罣礙頒宣三寶救濟三界
懂得慚愧,是願意真實面對自己的人; 願意懺悔,是智慧與勇氣的修學根基。 業力的前兆 通常惡業準備出現時,經常有身體不適、躁動不安、是一種風雨欲來的感覺,這時在業力尚未現前時,好好懺悔過往造作,還來得及懺悔、身心的障礙將逐漸減少。 如果惡業已經現前,這時的懺悔叫做"認
此為漢譯佛經中最早提到文殊菩薩的經典,於西元168—189年東漢靈帝在位期間譯出,全文約三千六百字,內容為世尊向文殊師利菩薩說明佛的各種示現,平舖直敘的多種舉例卻蘊含佛法的深刻智慧,說明佛順應世間習俗而不被束縛,經文最後記載若有人聽聞此經,皆能獲得安穩平靜度過無數劫,更顯示本經的珍貴。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這是一部後秦時期由鳩摩羅什翻譯的經典,全文約三千六百字,經中紀錄月淨光德天子與文殊師利菩薩的對話,說明菩薩道主要「以大悲為本,為一切眾生」。 原典│大正藏第14冊No. 464 全1卷 姚秦 鳩摩羅什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聖慧之明入於無量,分別聰達,道靡不通,其智慧輪莫能遏毀,行權方便暢識一切眾生根本,為說經法莫能抑制,而皆斷絕一切處所閉結之行,照見群黎所欲咨受。」 聖人的智慧光明無量,分辨清楚,通達大道,沒有不通的地方。他們的智慧
釋迦牟尼佛說「若有菩薩,儻聞說此勸助教者,即能奉持、諷誦、講說,如是不久皆當滅盡一切罪蓋,令無罣礙。」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薩無央數——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逮得總持,攬十方慧,立三脫門,曉了三世,無所罣礙頒宣三寶救濟三界
懂得慚愧,是願意真實面對自己的人; 願意懺悔,是智慧與勇氣的修學根基。 業力的前兆 通常惡業準備出現時,經常有身體不適、躁動不安、是一種風雨欲來的感覺,這時在業力尚未現前時,好好懺悔過往造作,還來得及懺悔、身心的障礙將逐漸減少。 如果惡業已經現前,這時的懺悔叫做"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普賢菩薩在因地修行時,廣發十大願,作為自己修行的目標,最終解脫證悟,成為後世所有學佛行者的典範。其中的『廣修供養』願是非常值得我們細細探討,了解之後再去行持。因為末法時代,眾生普遍福薄障重,導致種種善行窒礙難行,若能讓行者自身有一些福慧資糧,那在上求解脫道的過程中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修無上的佛道、修菩薩道有五種相。根據《莊嚴經論》舉出菩薩的五種相:第一、「憐憫相」菩薩以慈悲菩提之心,憫念一切的眾生,廣行方便,饒益攝受。學佛修行要以慈悲心的動機,常念眾生的痛苦,發心願消除眾生的痛苦,甚至願代眾生受苦。第二、「愛語相」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這一切的佛法或深
Thumbnail
普賢菩薩聖誕及藏曆苦行月,所造任何善業與惡業,皆自輾轉增盛為1000倍。觀音山敬邀您把握殊勝難得的吉祥日,廣行眾善、深植福田,盡力行功立德、積資淨障,虔誠地懺悔、化解冤欠與業障,招感諸佛菩薩護佑與加持。觀世音菩薩聖誕四日祈願法會登記「除障祿位、超薦蓮位」,龍王供養祈福、招財、除障、祛病法會...
Thumbnail
觀音山法會-觀世音菩薩聖誕四日祈願法會!邀請全球大眾共同持誦〈六字大明咒〉、「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及響應放生、護生善行等,把握殊勝因緣廣修眾善,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福之人。登記:除障祿位/超薦蓮位,護持薈供供品,觀音山保育放流。
Thumbnail
第四十一大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于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祂說:「祂成佛的時候,他方國土中所有的菩薩,不是極樂世界而已,他方國土所有菩薩聽聞我的名號,一直到成佛......」「諸根沒有任何的缺陷。」就是諸根如果有缺陷,或者醜陋,或者不具足,祂就不成佛。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普賢菩薩在因地修行時,廣發十大願,作為自己修行的目標,最終解脫證悟,成為後世所有學佛行者的典範。其中的『廣修供養』願是非常值得我們細細探討,了解之後再去行持。因為末法時代,眾生普遍福薄障重,導致種種善行窒礙難行,若能讓行者自身有一些福慧資糧,那在上求解脫道的過程中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修無上的佛道、修菩薩道有五種相。根據《莊嚴經論》舉出菩薩的五種相:第一、「憐憫相」菩薩以慈悲菩提之心,憫念一切的眾生,廣行方便,饒益攝受。學佛修行要以慈悲心的動機,常念眾生的痛苦,發心願消除眾生的痛苦,甚至願代眾生受苦。第二、「愛語相」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這一切的佛法或深
Thumbnail
普賢菩薩聖誕及藏曆苦行月,所造任何善業與惡業,皆自輾轉增盛為1000倍。觀音山敬邀您把握殊勝難得的吉祥日,廣行眾善、深植福田,盡力行功立德、積資淨障,虔誠地懺悔、化解冤欠與業障,招感諸佛菩薩護佑與加持。觀世音菩薩聖誕四日祈願法會登記「除障祿位、超薦蓮位」,龍王供養祈福、招財、除障、祛病法會...
Thumbnail
觀音山法會-觀世音菩薩聖誕四日祈願法會!邀請全球大眾共同持誦〈六字大明咒〉、「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及響應放生、護生善行等,把握殊勝因緣廣修眾善,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福之人。登記:除障祿位/超薦蓮位,護持薈供供品,觀音山保育放流。
Thumbnail
第四十一大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于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祂說:「祂成佛的時候,他方國土中所有的菩薩,不是極樂世界而已,他方國土所有菩薩聽聞我的名號,一直到成佛......」「諸根沒有任何的缺陷。」就是諸根如果有缺陷,或者醜陋,或者不具足,祂就不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