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心陀羅尼│大悲咒介紹與修持儀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咒語名稱由來

此咒由過去九十九億恆河沙劫諸佛所宣說,後於千光王靜住如來的淨土時,千光王靜住如來為觀世音菩薩傳授「廣大圓滿無礙大悲陀羅尼」,並且對他說:「善男子汝當持此心咒,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當時觀世音菩薩聽了此咒之後,即由初地菩薩,升至第八地不動地菩薩果位。於是心生歡喜發出誓願說:「設我當來之世能利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如此發願後,果真頓時身生千手千眼,並且十方大地都為之震動,十方諸佛亦都放出無量光明,遍照十方無邊世界。

佛陀告訴阿難尊者說:「如是神咒,有種種名:一名廣大圓滿、一名無礙大悲、一名救苦陀羅尼、一名延壽陀羅尼、一名滅惡趣陀羅尼、一名破惡業障陀羅尼、一名滿願陀羅尼、一名隨心自在陀羅尼、一名速超十地陀羅尼。

宣說咒語因緣

當時釋迦牟尼佛正要廣說陀羅尼法門時,突然十方大地震動,三千大千世界皆作金色,是因為觀世音菩薩密放神通之故。總持王菩薩見到這種稀有的情況,便起立合掌問釋迦牟尼佛:『如此神通的相貌,是誰所放?』

而釋迦牟尼佛回答說:『現場的大會裡,有一名菩薩,名曰觀世音自在,從無量劫以來,成就了大慈大悲,擅能修習無量陀羅尼門,為了使眾生安樂,所以釋放神通威力。』

觀世音菩薩從座而起,向釋迦牟尼佛合掌說:『我有大悲心陀羅尼咒,現在想要說,為了使所有的眾生得到安樂、除一切病苦、得壽命、得富饒、得除一切所有的惡罪、遠離一切的魔障礙困難、成就清淨的功德、能成就一切所有的善根、遠離一切的恐懼害怕、速能滿足一切所希望所求的,希望世尊能夠慈悲的允許我向大眾宣說。』

持咒秘訣

1.經云: 「住於淨室,澡浴清淨,著淨衣服。懸旛、然燈、香華、百味飲食,以用供養。」,持咒前請先沐浴淨身,在清淨處穿著乾淨衣物,燒燭點燈、上香、供花、如有淨水食物亦可供養。

2.經云: 「誦持此神呪者,發廣大菩提心,誓度一切眾生。身持齋戒,於諸眾生,起平等心。常誦此呪,莫令斷絕。」,此處的發廣大菩提心可念誦四弘誓願,持戒部分可以持八關齋戒(一日一夜)或居士五戒(日常生活)。

3.經云:「欲請此菩薩來,呪拙具羅香(拙具羅香,安息香也)三七遍,燒,菩薩即來。」若要符合經典,可以採購安息香供養。

4.觀世音菩薩在經中說明此陀羅尼的本質與內涵:「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無為心是,無染著心是,空觀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無雜亂心,無見取心是,無上菩提心是。當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羅尼相貌。汝當依此而修行之。」,意思就是修持本咒的行者應具備以上核心精神便能契入真義。

修持十大功德利益

  1. 臨命終時,十方諸佛,皆來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隨願皆得往生。
  2. 生諸佛國、得無量三昧辯才,現在生中一切所求皆遂、轉女身成男子身
  3. 對十方師懺悔,誦大悲陀羅尼時,十方師即來,為作證明,一切罪障,悉皆消滅。
  4. 所有世間經書,悉能受持;一切外道法術、韋陀典籍,亦能通達。
  5. 如法誦持,一切善神、龍王、金剛密迹,常隨衛護,不離其側。諸善神及神龍王、神母 女等,各有五百眷屬,大力夜叉,常隨擁護
  6. 在空山、曠野,獨宿孤眠,是諸善神,番代宿衛,辟除災障。若在深山,迷失道路,誦此呪故,善神龍王,化作善人,示其正道。若在山林、曠野,乏少水火,龍王護故,化出水火。」
  7. 修行六度,未滿足者,速令滿足故;未發菩提心者,速令發心故。若聲聞人,未證果者,速令證故。未發無上菩提心者,令速發心故。未得大乘信根者,令其大乘種子,法芽增長。有諸菩薩,未階初住者,速令得故,乃至令得十住地故。
  8. 聲聞人,聞此陀羅尼,一經耳者,修行、書寫此陀羅尼者,以質直心,如法而住者,四沙門果,不求自得。
  9. 不遭逢十五種惡死 : 一者,不令其飢餓困苦死。二者,不為枷禁杖楚死。三者,不為怨家讐對死。四者,不為軍陣相殺死。五者,不為犲狼惡獸殘害死。六者,不為毒蛇蚖蠍所中死。七者,不為水火焚漂死。八者,不為毒藥所中死。九者,不為蠱毒害死。十者,不為狂亂失念死。十一者,不為山樹崖岸墜落死。十二者,不為惡人厭魅死。十三者,不為邪神惡鬼得便死。十四者,不為惡病纏身死。十五者,不為非分自害死。
  10. 得十五種善生:一者,所生之處,常逢善王。二者,常生善國。三者,常值好時。四者,常逢善友。五者,身根常得具足。六者,道心純熟。七者,不犯禁戒。八者,所有眷屬,恩義和順。九者,資具財食,常得豐足。十者,恒得他人,恭敬扶接。十一者,所有財寶,無他劫奪。十二者,意欲所求,皆悉稱遂。十三者,龍天善神,恒常擁衛。十四者,所生之處,見佛聞法。十五者,所聞正法,悟甚深義。

三皈依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大悲心陀羅尼修持儀軌》

*本儀軌根據 唐朝 伽梵達磨《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發 願 

經典紀載: 「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童男、童女,欲誦持者,於諸眾生,起慈悲心,先當從我,發如是願: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知一切法。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智慧眼。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度一切眾。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善方便。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乘般若船。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越苦海。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得戒定道。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登涅槃山。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會無為舍。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  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湯,  火湯自消滅。

我若向地獄,  地獄自枯竭。

我若向餓鬼,  餓鬼自飽滿。

我若向修羅,  惡心自調伏。

我若向畜生,  自得大智慧。


稱 名

經典紀載 : 發是願已,至心稱念,我之名字,亦應專念,我本師阿彌陀如來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三或七遍)

南無阿彌陀佛 (三或七遍)


持咒 (大悲咒)

經典紀載 : 一宿誦滿五遍(一晚念五次),除滅身中,百千萬億劫生死重罪。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缽囉耶。菩提薩埵婆耶。摩訶薩埵婆耶。摩訶迦盧尼迦耶。唵。薩皤囉罰曳。數怛那怛寫。南無悉吉利埵伊蒙阿利耶。婆盧吉帝室佛囉楞馱婆。南無那囉謹墀。醯唎摩訶皤哆沙咩。薩婆阿他豆輸朋。阿逝孕。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多那摩婆伽。摩罰特豆。怛姪他。唵阿婆盧醯。盧迦帝。迦羅帝。夷醯唎。摩訶菩提薩埵。薩婆薩婆。摩囉摩囉。摩醯摩醯唎馱孕。俱盧俱盧羯蒙。度盧度盧罰闍耶帝。摩訶罰闍耶帝。陀羅陀羅。地利尼。室佛囉耶。遮羅遮羅。摩摩罰摩囉。穆帝隸。伊醯移醯。室那室那。阿囉參佛囉舍利。罰沙罰參。佛囉舍耶。呼盧呼盧摩囉。呼盧呼盧醯利。娑囉娑囉。悉利悉利。蘇嚧蘇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馱夜菩馱夜。彌帝利夜。那囉謹墀。地利瑟尼那。婆夜摩那。娑婆訶。悉陀夜。娑婆訶。摩訶悉陀夜。娑婆訶。悉陀喻藝。室皤囉夜。娑婆訶。那囉謹墀。娑婆訶。摩囉那囉。娑婆訶。悉囉僧阿穆佉耶。娑婆訶。娑婆摩訶阿悉陀夜。娑婆訶。者吉囉阿悉陀夜。娑婆訶。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訶。那囉謹墀皤伽囉耶。娑婆訶。摩婆利勝羯囉耶。娑婆訶。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唎耶。婆嚧吉帝。爍皤囉夜。娑婆訶。

唵。悉殿都。漫多囉。跋陀耶。娑婆訶。

(↓梵音念誦參考影音↓)

*修持備註: 加念以下陀羅尼修持,可以增益。《日光菩薩咒》益處 ,經云 : 「誦此呪,滅一切罪,亦能辟魔及除天災。若誦一遍,禮佛一拜,如是日別三時,誦呪禮佛,未來之世,所受身處,當得一一相貌端正,可喜果報。」

​《月光菩薩咒》益處 ,經云 :「此呪乃是過去四十恒河沙諸佛所說,我今亦說。為諸行人,作擁護故,除一切障難故,除一切惡病痛故,成就一切諸善法故,遠離一切諸怖畏故。」

日光菩薩神咒

南無勃陀瞿那迷 ná mó bó tuó qú nà mí

南無達摩莫訶低 ná mó dá mó mò hē dī

南無僧伽多夜泥 ná mó sēng qié duō yè ní

底哩部畢薩咄簷納摩 dǐ li bù bì sà duō da nà mó

月光菩薩神咒

深低帝屠蘇吒 shēn dī dì tú sū zhà

阿若蜜帝烏都吒 à ruò mì dì wū dōu zhà

深耆吒 波賴帝 shēn qí zhà bō lài dì

耶彌若吒烏都吒  Yē mí ruò zhà wū dōu zhà

拘羅帝吒耆摩吒  Jū luó dì zhà qí mó zhà

沙婆訶  shā pó hē

(↓梵音念誦參考影音↓)

大悲咒心咒

嗡 乏及拉 達而嘛 訶利

oṃ vajra dharmma hrīḥ

本咒語出自於《觀自在菩薩大悲智印周遍法界利益眾生薰真如法》一卷,能除一切災禍疾病,命終之後當得極樂上品之生,餘諸所求世間出世大願隨持得成。

咒文的意思如下:

1、嗡(oṃ)是咒語常見的起始語。

2、乏及拉(vajra)是金剛。

3、達而嘛(dharma)是法。

4、訶利(hrīḥ)是阿彌陀佛及千手觀自在菩薩等諸佛菩薩的種子字。

誦 經

備註:若時間足夠可以再誦

《心經》或《普門品》

迴 向

願我此功德,導向諸漏盡,

願我此戒德,為證涅槃緣。

我此功德分,迴向諸有情,

願彼等一切,同得功德分。

(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誠心圓 Lunava.tw
6會員
25內容數
始於戊戌年八月十五日,在此分享筆記。 instagram : @Lunava.tw
誠心圓 Lunava.tw的其他內容
2024/08/08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2024/08/08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2024/07/16
此為漢譯佛經中最早提到文殊菩薩的經典,於西元168—189年東漢靈帝在位期間譯出,全文約三千六百字,內容為世尊向文殊師利菩薩說明佛的各種示現,平舖直敘的多種舉例卻蘊含佛法的深刻智慧,說明佛順應世間習俗而不被束縛,經文最後記載若有人聽聞此經,皆能獲得安穩平靜度過無數劫,更顯示本經的珍貴。
Thumbnail
2024/07/16
此為漢譯佛經中最早提到文殊菩薩的經典,於西元168—189年東漢靈帝在位期間譯出,全文約三千六百字,內容為世尊向文殊師利菩薩說明佛的各種示現,平舖直敘的多種舉例卻蘊含佛法的深刻智慧,說明佛順應世間習俗而不被束縛,經文最後記載若有人聽聞此經,皆能獲得安穩平靜度過無數劫,更顯示本經的珍貴。
Thumbnail
2024/07/12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2024/07/12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達賴喇嘛給初發心修行人的第四個錦囊
Thumbnail
達賴喇嘛給初發心修行人的第四個錦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