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0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認識排行的影響、為了讓孩子學得更好請「不要這麼做」|讀書心得《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

之所以重拾《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這本書,原因這本書早在兩年前就買回家,而我的老大都已經五歲了、幾乎不算是學齡前了,若不再趕緊看完,深怕書中有用的資訊來不及用上。


日月出版於2018年出版的這一本書,由三位作者共同完成:正向教養協會創始人簡.尼爾森(Jane Nelson)、九本親職教育書籍作者暨心理治療師謝瑞爾.艾爾文(Cheryl Erwin)、某一家蒙特梭利育兒中心創辦人羅斯琳.安.達菲(Roslyn Ann Duffy)。整本書共分十九個章節、452頁,份量蠻扎實的。

 

當初買這本書,就是希望能對教養學齡前兒童有一些深刻的學習,最主要的目標無非就是希望「成為一個能幫助孩子好好長大的媽媽」。

 

我相信「教孩子」這件事情是需要學習的,我盡量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但過去這幾個月,我每天都會想這個問題:「在陪伴孩子長大的這段日子裡,我可以怎麼做得更好?

 

我不是一個完美主義的人,問我媽就知道。也沒有潔癖啦、生活某方面的強迫症啦…等等。

 

但,我想出於對孩子的愛和對他們出現在我生命中的這份尊重與重視,我不只希望與他們共度美好的時光,更希望自己能在他們與家人相處最密切的這幾年,給予他們足夠的滋養與正確的引導,成為他們的好朋友與好老師(白話文就是,好好把握孩子還肯理我們的年紀啦)。


關於適性發展的建議:排行的影響

我身邊的朋友大多生兩個孩子,這本書第三章討論到關於排行的影響,我覺得非常有趣。如果你的家裡有兩個孩子,可以參考以下的「座右銘」、「正面與反面影響」、「給予的建議」:

 

老大

座右銘:以我優先!

可能的態度:負責任、高成就者、願意主導&領導者

可能的挑戰:完美主義者、害怕錯誤、太早熟

給父母的建議:減少期待與壓力、示範如何接受不完美、劃定他們的責任範圍

 

老二

座右銘:我也要!

可能的態度:有團隊精神、有創意、好的觀察者

可能的挑戰:很少感覺自己「夠好」、總是在比較、追隨者/依賴老大

給父母的建議:視每個孩子為獨特的、避免比較、鼓勵擔任領導角色

 

你們覺得準確嗎?我自己讀完深有同感,幾乎就是家裡兩個孩子的狀況。

 

從上個月開始,我要求他們每天回家要自己整理書包。要做的事情包括:把書包裡的餐袋拿出來,把餐袋裡的三個餐碗放進洗碗槽,把書包拿回房間放好。或許也因為老二僅三歲,配合度還沒有太高,也可能因為老大的排行關係,哥哥幾乎很快也很自動就完成這件事情。

 

此外,老大確實也比較要求完美,並且很介意「自己必須是第一個」。從洗澡、刷牙、出門穿鞋…只要我喊出「誰要第一個」這種話,老大就會飛奔過來。

 

但我自己也有檢討,用這樣的方式無形中也強化了老大對於「爭第一」的念頭。長遠來看也不太好。反觀老二就比較淡定和無所謂,我對她的要求和期待也確實比較少。

 

了解的目的,是為了更有效的應對

為什麼我們要了解「出生順序」對孩子的影響?我很喜歡書裡的一段話:「沒有兩個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會一模一樣,了解孩子的發展將使你更有效的面對他的行為、他的成功、他所犯的錯誤。你可以幫助孩子學習,這世界是一個他可以愛人、被愛,並學習認識自己和他所遇見的人的地方。

 

當我了解身為家中老大可能會落入「凡事要求完美」的危機,我就可以注意到這件事情。老大的所有經驗,對父母來說也都是「第一次」,他們會是第一個帶獎狀回家的孩子、第一個畢業或學會游泳的孩子──「所有的這些責任,都促使他們將自己視作一個負責任的人。」

 

老大會想把事情做對,而在追求卓越的路上,總是有一些人成功,有一些人失敗。有一些人成功滿足自己的期待了,有一些人對於要符合期望感到無比的壓力。當他們沒辦法成為最好,或是沒有辦法做到自己的期望,要不是直接放棄,就是拒絕嘗試

 

對於家中老大的照顧,要特別留心。對老二的陪伴,則相較是一個更有趣的過程。

 

因為在老二出生之前,老大的課程都安排好了,家裡的教養方式大概也定位了。老二在了解自己是誰的過程裡,經常是「刪除」的過程。我非常有同感,因為老大愛畫畫,老二年紀到了也跟著去畫畫,她到底愛不愛我不知道,但上過課以後,很顯然她沒有老大那麼喜歡畫畫。

 

學習是一個又一個「階段性過程」

這只是一個階段。我很喜歡這句話。

 

老大在三歲時,經常情緒突然崩潰。我確實一度有些困擾,擔心他一輩子都會這樣大哭大鬧、學不會好好講話。然而,時間證明了並非如此。「負責情緒調節、衝動控制和更多推理形式的大腦額葉皮層,要至少二十五歲,才會獲得充分的發展。」

 

回想二十幾歲的自己,不也還是常常和忽上忽下的情緒奮戰嗎?面對還沒有長大的孩子,我們都應該有更多的寬容和忍耐。

 

此外,基因對氣質和性格的影響也非常大,當然也影響孩子的學習進程與學習狀態。

 

怎麼樣幫助孩子學得更好?我想只能留待下一篇文章分享。

 

不過,容我先快速整理三個「建議不要做」的事情:

 

  • 不要 有「盡可能灌輸多一點資訊」的想法。如果孩子吸收到他們還沒有辦法理解的概念,或是迫使他們去理解超過年紀的學習,例如:數學。孩子的大腦很可能會拼湊出一條連結路徑,以了解他們現在接收到的知識。但,這個連結路徑會比他們自然成長後理解的路徑更沒有效率,並且已經根深蒂固、「連線」定位了。

 

  • 不要 強迫孩子在準備好之前就學習,或是在孩子「很明顯」無法理解的情況下,同時用充滿關愛獲善意的態度,強加給孩子。這會讓孩子在沒有辦法學會的時候,做出「我不夠好」的決定。

 

  • 不要 傾向快節奏的學習方式,或是認為讓孩子愈快學會愈好。快節奏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更多的教材也是不需要的。並不是每一個學習都是好的,父母要確保孩子在學習詞彙和技能時,也學到好的個性與價值。

 

你們知道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學齡前的孩子會學得更好嗎?

 

下一篇文章再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希望書盧:讀書讀繪本也讀生活,偶爾寫點電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