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教孩子乖,要教孩子學會『行在自由中』|讀書心得《定意愛我們的孩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無限選擇的環境中活出絕對自由的生命。─丹尼.席克(Danny Silk)


丹尼.席克(Danny Silk)2008年的著作《定意愛我們的孩子》(Loving Our Kids On Purpose,中文版於2011年出版),雖然是一本談教養的書,卻不像坊間其他教養書,圍繞在如何改變孩子的行為、如何與孩子建立更有效的溝通…等等,反而以「自由」為核心,教導父母學習信任自己的孩子、強化與孩子心和心的連結(也就是書名的由來──定意愛我們的孩子)。


整本書不斷強調「給孩子自由」的重要性,對華人父母來說,確實是很不一樣的挑戰。當然,這裡講的給孩子自由,絕對不是孩子任意妄為、恣意放肆都沒關係。


不要搞錯順序

作者說:「順從不是最重要的事。」從孩子出生以來,我們就不斷教導孩子該怎麼做、怎麼說、怎麼想,避免一切的「不好」。而,順從固然重要,有什麼比順從更重要?愛、關係、自由。


有自由才有真正的關係,父母總希望孩子盡可能避免錯誤,用外在的約束力避免孩子接觸不好的事,但上帝對我們並不是這樣。


我非常喜歡書中的這句話:「父神預備我們,是能夠在無限選擇的環境中活出絕對自由的生命,而非防止我們犯罪。


想建立具有天國文化的家庭,就要知道天國不是「外在的政府」。耶穌沒有強迫我們跟從祂,神是賜自由的神,不是控制的神。用外在的威脅來訓練孩子服從,等於攔阻他們不能真正認識天國的運作方式。


即便是順服,它也是一種選擇。若沒有拒絕祂的自由,我們就無能力選擇祂。


如果父母能給孩子做選擇的空間,這些選擇將教導他們懂得節制,並能善加管理他們擁有的自由。


留心無意間建立起「不能犯錯」的期待

這也代表我們對「孩子犯錯」的容忍度要高一點。我們允許孩子犯錯嗎?還是千方百計地減少孩子犯錯?留心在家中建立起「不能犯錯」的期待。


我們要教孩子最重要的功課應是「管理自由」。這個過程必定會犯錯,小時候犯錯總比長大犯錯好,充滿愛的家庭可以教會他們這個功課。


更重要的一點,也是當我們這麼做的時候,就是在幫助他們與神建立正確的關係。告訴他們:「神愛你,不會因你犯錯而驚慌失措,也請你不要因為害怕而躲得遠遠的。


孩子的過錯和失敗,不是我們的敵人

訓練孩子行在自由中,父母也要在過程中成為一個自由的人


不要被恐懼綑綁,孩子的過錯和失敗不是我們的敵人,害怕子女會做差勁的選擇,等於教他們害怕自由。


我們可以想想看,當孩子跟我們對槓的時候,當孩子不肯聽我們的話的時候,我們給孩子的回應是出於恐懼還是愛?恐懼是怕孩子犯錯和不聽話,但,如果我們能給孩子選擇的自由,並在他們犯錯時仍然鎮定如常,那麼這段關係顯然是充滿了愛。


一段充滿愛的關係,能除去懼怕。當我們與孩子的關係充滿愛,孩子不會害怕犯錯。


再來談自由。從小在自由中長大的人,深知沒有好好學習節制而導致的後果。那些後果是自己要承擔的責任,不能責怪上帝,更不能責怪父母。因此,父母更要帶著愛,在自由中訓練孩子。


由外而內會比較快看到效果,但當外部的控制力消失,孩子就會像脫韁野馬一樣,或者是開始尋找下一段能控制他的關係,少了外部控制力,就不知道該怎麼生活。


由內而外的教養,會幫助孩子慢慢做出正確的選擇。比較慢,但比較好。


主就是那靈,主的靈在哪裡,哪裡就得以自由。哥林多後書 3:17

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提摩太後書 1:7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二見鍾情》真的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好看。或者說是動人...非常的動人,很溫暖、很pure(很難想到合適的形容詞,但真的就是這個感覺)、很單純的家人之間的愛、一個好男生和好女生的彼此吸引和相愛。
聖誕節就是要讀這樣的書,《古強森的聖誕奇蹟》以絕佳的角色塑造技巧,為讀者介紹了這個一點也不討人喜歡卻又忍不住讓人想要了解的古強森。整本書圍繞著失去、愛和醫治,你可以想像,打開治癒之門的正是主角身旁抱有善意的幾顆真心...
我實在太喜歡這本書了。第一次帶兒子在圖書館翻到這本書,讀完之後驚為天人。作者麥當諾怎麼可以用這麼簡潔的畫風、這麼簡單的故事線,帶出一個讓人回味無窮的小品故事呢?太厲害了。 如果不認識麥當諾──這位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作家,曾被畫出史努比的那位漫畫家大力讚賞,連《辛普森家庭》製作人都稱讚!原來是一位漫畫
五隻小雞和雞媽媽的互動寫實又有趣,完全可以對照到在家一打二兩個幼齡孩子的畫面。最厲害的是,小雞系列不只有生動、貼近生活的故事,裡面還會加進趣味感的小遊戲(像是「找找小雞在哪裡」),也有非常多可以一讀再讀、訓練孩子觀察力的小細節...
其實呢,好國王溫徹拉斯是一首流傳好幾世紀的歌謠,角色藍本為中歐已滅亡國家──大概是現在的捷克和波蘭西南部地區,波西米亞王國公爵溫徹拉斯的故事。 1853年,英國聖公會牧師、學者和詞曲創作家約翰.尼爾(John Mason Neale)寫下這首歌的歌詞,同年譜曲後正式演出。值得一提的是,這位溫徹拉斯公
孩子們都很期待過聖誕節,因為這是一個可以拿禮物的日子,還可以欣賞漂亮的聖誕樹和閃亮亮的燈飾,真的是滿滿的幸福感呢。不過說到送禮物,每家規定不同,而禮物不嫌多,如果可以有更多禮物,誰會覺得不好呢!
《二見鍾情》真的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好看。或者說是動人...非常的動人,很溫暖、很pure(很難想到合適的形容詞,但真的就是這個感覺)、很單純的家人之間的愛、一個好男生和好女生的彼此吸引和相愛。
聖誕節就是要讀這樣的書,《古強森的聖誕奇蹟》以絕佳的角色塑造技巧,為讀者介紹了這個一點也不討人喜歡卻又忍不住讓人想要了解的古強森。整本書圍繞著失去、愛和醫治,你可以想像,打開治癒之門的正是主角身旁抱有善意的幾顆真心...
我實在太喜歡這本書了。第一次帶兒子在圖書館翻到這本書,讀完之後驚為天人。作者麥當諾怎麼可以用這麼簡潔的畫風、這麼簡單的故事線,帶出一個讓人回味無窮的小品故事呢?太厲害了。 如果不認識麥當諾──這位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作家,曾被畫出史努比的那位漫畫家大力讚賞,連《辛普森家庭》製作人都稱讚!原來是一位漫畫
五隻小雞和雞媽媽的互動寫實又有趣,完全可以對照到在家一打二兩個幼齡孩子的畫面。最厲害的是,小雞系列不只有生動、貼近生活的故事,裡面還會加進趣味感的小遊戲(像是「找找小雞在哪裡」),也有非常多可以一讀再讀、訓練孩子觀察力的小細節...
其實呢,好國王溫徹拉斯是一首流傳好幾世紀的歌謠,角色藍本為中歐已滅亡國家──大概是現在的捷克和波蘭西南部地區,波西米亞王國公爵溫徹拉斯的故事。 1853年,英國聖公會牧師、學者和詞曲創作家約翰.尼爾(John Mason Neale)寫下這首歌的歌詞,同年譜曲後正式演出。值得一提的是,這位溫徹拉斯公
孩子們都很期待過聖誕節,因為這是一個可以拿禮物的日子,還可以欣賞漂亮的聖誕樹和閃亮亮的燈飾,真的是滿滿的幸福感呢。不過說到送禮物,每家規定不同,而禮物不嫌多,如果可以有更多禮物,誰會覺得不好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寫了嘴巴這麼不乾淨的小說真是抱歉(笑)。 ——綿矢莉莎 書腰上這麼一段話,讓人隔著書封就好想一窺究竟,再加上綿矢莉莎那「三大賞最年輕得主」的標籤,讀者就像書中那些看好戲的酸民一般,忍不住想要一睹偶像崩壞。
Thumbnail
這是一本書名有「討厭」兩個字,卻很難令人討厭的一部作品。 作者綿矢莉莎說:「寫了嘴巴這麼不乾淨的小說真是抱歉。」 四個短篇都是以新冠肺炎為背景,寫出人性的慾望與醜陋,也揭露違反倫理道德的人其實過得很逍遙而不感到罪惡,更把自己的名字寫進小說,形塑成跋扈且難以溝通的作家,凸顯職場上資
Thumbnail
新生代作家葉儀萱是許多文學獎的常勝軍,去年又以〈我要變漂亮〉一文映入大眾的視野,其文字情感真摯,引起廣泛的共鳴。今年甫從大學畢業的她,原以為會如許多文壇新星一樣,繼續在文壇深耕,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沉澱與梳理,她選擇了截然不同的方向發展。對於文學的熱愛依舊,然而文學將不再是她唯一的追求。
Thumbnail
之所以重拾《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這本書,原因這本書早在兩年前就買回家,而我的老大都已經五歲了、幾乎不算是學齡前了,若不再趕緊看完,深怕書中有用的資訊來不及用上。
Thumbnail
古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並且用於生活中:“修身、齊家、治國。” 作為孩子的父親,我的一舉一動都成為孩子的學習對象。 孩子們現在經常把這句話講給我聽,因為我常常告訴他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強加於他人。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舉止常常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成果,而家長往往因為太過堅持某種信念,或者過度干涉孩子的行為,反而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文章探討了家長教育中的困境和需要放手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如何在日常中理解和選擇的重要性。透過一個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進行自主選擇的小故事,讓孩子從「糾正」到「選擇」,從中感受到自由和責任。文章探討了孩子內在需求和外在影響之間的平衡,以及如何透過良性溝通和引導讓孩子培養自律思考能力。
Thumbnail
我一直耿耿於懷的是政大實小的狼師案,實小的家長,哪個不在意自己的孩子教養,哪個不是高學歷精英份子,為何,那些受傷的女孩得等到自己長大了、成年了,才能把小時候受到的侵害說出來...我不想在受害者身上灑鹽,我只是想著,會不會是曾經哪些事發生時,錯過了知道的機會,不斷的思考、看各家討論分享
這本書集結了黑幼龍老師,30年的育兒智慧,並提出了影響孩子一生的觀點,強調性格、包容、思考能力、自信等方面的培養對孩子的重要性。文章讀後得出的結論是,對於孩子的學業可以稍稍放手,閒暇時刻,讓孩子多玩一些也無妨。想法改變後,親子關係也變得更為輕鬆、和諧和愉悅。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寫了嘴巴這麼不乾淨的小說真是抱歉(笑)。 ——綿矢莉莎 書腰上這麼一段話,讓人隔著書封就好想一窺究竟,再加上綿矢莉莎那「三大賞最年輕得主」的標籤,讀者就像書中那些看好戲的酸民一般,忍不住想要一睹偶像崩壞。
Thumbnail
這是一本書名有「討厭」兩個字,卻很難令人討厭的一部作品。 作者綿矢莉莎說:「寫了嘴巴這麼不乾淨的小說真是抱歉。」 四個短篇都是以新冠肺炎為背景,寫出人性的慾望與醜陋,也揭露違反倫理道德的人其實過得很逍遙而不感到罪惡,更把自己的名字寫進小說,形塑成跋扈且難以溝通的作家,凸顯職場上資
Thumbnail
新生代作家葉儀萱是許多文學獎的常勝軍,去年又以〈我要變漂亮〉一文映入大眾的視野,其文字情感真摯,引起廣泛的共鳴。今年甫從大學畢業的她,原以為會如許多文壇新星一樣,繼續在文壇深耕,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沉澱與梳理,她選擇了截然不同的方向發展。對於文學的熱愛依舊,然而文學將不再是她唯一的追求。
Thumbnail
之所以重拾《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這本書,原因這本書早在兩年前就買回家,而我的老大都已經五歲了、幾乎不算是學齡前了,若不再趕緊看完,深怕書中有用的資訊來不及用上。
Thumbnail
古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並且用於生活中:“修身、齊家、治國。” 作為孩子的父親,我的一舉一動都成為孩子的學習對象。 孩子們現在經常把這句話講給我聽,因為我常常告訴他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強加於他人。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舉止常常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成果,而家長往往因為太過堅持某種信念,或者過度干涉孩子的行為,反而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文章探討了家長教育中的困境和需要放手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如何在日常中理解和選擇的重要性。透過一個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進行自主選擇的小故事,讓孩子從「糾正」到「選擇」,從中感受到自由和責任。文章探討了孩子內在需求和外在影響之間的平衡,以及如何透過良性溝通和引導讓孩子培養自律思考能力。
Thumbnail
我一直耿耿於懷的是政大實小的狼師案,實小的家長,哪個不在意自己的孩子教養,哪個不是高學歷精英份子,為何,那些受傷的女孩得等到自己長大了、成年了,才能把小時候受到的侵害說出來...我不想在受害者身上灑鹽,我只是想著,會不會是曾經哪些事發生時,錯過了知道的機會,不斷的思考、看各家討論分享
這本書集結了黑幼龍老師,30年的育兒智慧,並提出了影響孩子一生的觀點,強調性格、包容、思考能力、自信等方面的培養對孩子的重要性。文章讀後得出的結論是,對於孩子的學業可以稍稍放手,閒暇時刻,讓孩子多玩一些也無妨。想法改變後,親子關係也變得更為輕鬆、和諧和愉悅。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