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跟孩子一起失控,記得切斷紅色大按鈕的電源|讀書心得《定意愛我們的孩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那下個月要滿五歲的兒子,開始會出現反抗、爭辯,甚至用有些無禮的話來回嘴。丹尼.席克(Danny Silk)的《定意愛我們的孩子》(Loving Our Kids On Purpose)成為及時雨,澆熄了這位本來可能會大吼大叫的噴火龍媽媽。


我的寶貝兒子,前天又哭又氣地說:「我討厭這個規定!這個規定好爛!」在拜讀丹尼.席克的書之後,我恍然大悟──與其生氣地回應「這就是我的規定」或「你就是要聽話」,我會平靜溫柔地跟他說:「我。知。道。」


然後,


沒有然後。

鬧脾氣的時候,要多想想孩子可愛的模樣。

鬧脾氣的時候,要多想想孩子可愛的模樣。


孩子好像天生就知道,對於不尊重,父母毫無招架之力。孩子說出對父母不敬的話,把父母逼到忍耐的邊緣讓父母失控…用這樣的方式控制我們。」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正為著孩子偶爾的出言不遜苦惱(注意,這裡指的是不是青少年,而是三到七歲左右的孩子),丹尼.席克認為有比「發飆」更好的應對方法


我們的情緒經常被孩子用這樣的方式操弄嗎?這對親子關係絕對是一個極大的挫敗。


「孩子對父母的尊重程度之所以下降,是因為把將自己的生命交給會受他們控制的人,是件很可怕的事。你很難真正信任一個能被你控制的領袖。」不管這些小蘿蔔頭盤算著要說出什麼話來刺激我們,都不要讓他們碰到我們的──紅。色。大。按。鈕。

 

切斷紅色大按鈕,別讓情緒跟著起舞

我是一個很沒有脾氣的人,要弄到我生氣真的很難,但在育兒的過程中仍少不了大吼大叫。根據先生的說法,有時候我真的蠻兇的。


聖經教導基督徒要孝敬父母,對權柄的尊重也很重要。丹尼.席克沒有否認這件事,但他強調對於正在學習這一切的孩子來說,若我們把孩子每一次的大呼小叫都當成一件大事來回應,甚至比事件本身更加重要的時候,反而會在親子關係中失衡,演變成孩子只要一說出對父母不敬的話,父母就大爆炸,接著什麼正事都談不了


(至於說了哪些不敬的話,還是有程度上的差別,需要糾正的還是要立刻糾正)


我有一位很好的朋友曾經跟我分享,她為了讓自己心平氣和的面對孩子的情緒,體悟出一個重要道理:父母的心要安定,才能讓孩子的情緒穩定。


怎麼安定呢?丹尼.席克給了兩個建議:


切斷「不尊重」的紅色大按鈕、不要把孩子的問題當成自己的問題。


當孩子對著父母的紅色大按鈕一按再按,卻沒有任何反應,孩子才體會到母親是非常有能力的人──母親不受孩子的操控,母親對這一切的狀況有著十足的掌握


當孩子吵鬧著想要做某件事,母親堅持要「只要先完成三件小事情,就可以做妳想做的事」,不論孩子怎麼哭鬧大叫、抗議不休、說媽媽真是壞心,這位宛如勇士般的母親除了「我知道」以外,什麼話都沒說。


二十分鐘後,這個孩子平靜下來,照著母親說的把那三件小事情完成。這位母親也給了孩子很燦爛的笑容,告訴她:「真是太棒了,那麼我們現在來做妳想做的事吧!」


這位母親沒有告訴孩子「再哭就會怎麼樣」更沒有威脅孩子或亮出「家法」,她只告訴孩子自己將會怎麼做,並且也這麼做了


把紅色大按鈕關起來,這是一個有能力的女人,不受任何人的支配控制──進一步,也讓這個孩子知道,她得自己處理自己的問題,而且要趕快處理。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唸一百遍)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唸一百遍)


面對孩子犯錯,「回應」而不「反應」

丹尼.席克給所有正為著學齡前孩童教育苦惱的家長,一個相當釋放人的建議:當你看著孩子在學習時,千萬別把過程中發生的一切,認為是自己管教無方或孺子不可教也


「你的孩子碰到的問題,不外乎對父母忤逆無禮、不負責任、耍脾氣、愛抱怨、大欺小、做事叫不動…等等,這是全人類共通的問題。孩子正在學習,這條路還很長,讓他們去學吧。」


面對孩子犯的錯,不要當成是自己的問題。我們要與孩子設立清楚的界線,無須用吼叫和怒罵來讓孩子學到功課。


只需用簡單、簡短的方式回應眼前耍賴哭鬧的孩子:「我知道。」「也許吧。」當孩子快要把你逼瘋的時候,不要說太多,用短短的話語保持腦袋的清醒。


記得,父母要做的是為孩子創造解決問題的機會


不要當孩子胡鬧之下的受害者,別讓情緒被牽著走,別跟著孩子一起失控!


問題思考時間

1.你的孩子常常按下你的紅色大按鈕嗎?你是否因此被控制了?對你孩子的連結有什麼影響?

2.你是否常常用吼叫的方式命令孩子?想一個你希望子女可以改變行為的情境,想想要怎麼說,才能把你的意思傳達給子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希望書盧:讀書讀繪本也讀生活,偶爾寫點電影的沙龍
14會員
24內容數
2024/09/07
《以我們告終》是紐約時報暢銷作家柯琳‧胡佛的作品,2023年由趙盛慈翻譯,大塊文化出版。之所以讀這本書,是因為一個多月前看到《到我們為止》的預告片,心想,這個片名也太奇怪了吧!這是懸疑愛情片嗎?   上網查了一下,有人說台灣都已經出書了,怎麼電影名稱不參考一下──「到我們為止」真的很不像個名字。
Thumbnail
2024/09/07
《以我們告終》是紐約時報暢銷作家柯琳‧胡佛的作品,2023年由趙盛慈翻譯,大塊文化出版。之所以讀這本書,是因為一個多月前看到《到我們為止》的預告片,心想,這個片名也太奇怪了吧!這是懸疑愛情片嗎?   上網查了一下,有人說台灣都已經出書了,怎麼電影名稱不參考一下──「到我們為止」真的很不像個名字。
Thumbnail
2024/08/09
之所以重拾《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這本書,原因這本書早在兩年前就買回家,而我的老大都已經五歲了、幾乎不算是學齡前了,若不再趕緊看完,深怕書中有用的資訊來不及用上。
Thumbnail
2024/08/09
之所以重拾《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這本書,原因這本書早在兩年前就買回家,而我的老大都已經五歲了、幾乎不算是學齡前了,若不再趕緊看完,深怕書中有用的資訊來不及用上。
Thumbnail
2024/02/21
如果父母能給孩子做選擇的空間,這些選擇將教導他們懂得節制,並能善加管理他們擁有的自由。
Thumbnail
2024/02/21
如果父母能給孩子做選擇的空間,這些選擇將教導他們懂得節制,並能善加管理他們擁有的自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古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並且用於生活中:“修身、齊家、治國。” 作為孩子的父親,我的一舉一動都成為孩子的學習對象。 孩子們現在經常把這句話講給我聽,因為我常常告訴他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強加於他人。
Thumbnail
古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並且用於生活中:“修身、齊家、治國。” 作為孩子的父親,我的一舉一動都成為孩子的學習對象。 孩子們現在經常把這句話講給我聽,因為我常常告訴他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強加於他人。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舉止常常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成果,而家長往往因為太過堅持某種信念,或者過度干涉孩子的行為,反而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文章探討了家長教育中的困境和需要放手的重要性。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舉止常常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成果,而家長往往因為太過堅持某種信念,或者過度干涉孩子的行為,反而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文章探討了家長教育中的困境和需要放手的重要性。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有些觀念必須對孩子一說再說,比如「身體自主權」。 議題熱度會退,但新聞事件觸動的警鈴,在家長心中還是不斷嗡嗡作響,不曾停止。 因為有些傷害,必須用一輩子的笑容做為療傷的代價,做父母的,怎麼也不願看到自己孩子的笑容因為壞人而被凍結。
Thumbnail
有些觀念必須對孩子一說再說,比如「身體自主權」。 議題熱度會退,但新聞事件觸動的警鈴,在家長心中還是不斷嗡嗡作響,不曾停止。 因為有些傷害,必須用一輩子的笑容做為療傷的代價,做父母的,怎麼也不願看到自己孩子的笑容因為壞人而被凍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