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4|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獵風者 引領台灣太空產業起飛

重點摘要:太空的發展是這個世界未來一個很重要的產業,已經有大企業擴增太空領域,而台灣也同樣正在發展此領,第一顆自製(自製比83%)氣象衛星「獵風者」也在2023發射成功。太空最開始的發展是從美蘇冷戰開始的,為了避免戰爭,兩國改以太空領域做競賽,才陸續有第一位太空人、第一個登月者的出現。雖然後來蘇聯解體,但太空領域還是持續研發下去,直到現在。

劉秉鈞的科普閱讀報告 2024年6月13日撰寫


閱讀來源:

科學人No.254 2023/4月號 第42頁


媒體識讀檢核:

(1) 作者撰文日期:2023/4月

(2) 作者:黃楓台(國家太空中心策略規劃及管理處處長)

(3) 引用資料:作者個人的知識(沒有標明)

(4) 明確出版單位:科學人


分析文章問題意識:

太空科技為何會發展?誰開的頭?

國家的太空領域發展分成幾個階段?台灣在什麼階段?

台灣政府對於太空領域有什麼計畫與法規?


連結舊有、相關知識:

連結舊有知識:

這篇文章講述的東西是台灣太空,這方面我還沒有看過什麼文章,所以舊有知識只限於從爸爸跟我分享冷戰與太空競賽的部分,還有在上地球科學時有的第一個人造衛星、太空人。

相關的其他科普文章:

〈台灣火箭產業高飛〉(科學人)

〈庶民衛星上天看〉(科學人)

〈太空科技的先鋒——探空火箭〉(科學人)


分析文章中實驗:


摘要文章中的重要資訊:

太空的發展是這個世界未來一個很重要的產業,已經有大企業擴增太空領域,而台灣也同樣正在發展此領,第一顆自製(自製比83%)氣象衛星「獵風者」也在2023發射成功

太空最開始的發展是從美蘇冷戰開始的,為了避免戰爭,兩國改以太空領域做競賽,才陸續有第一位太空人、第一個登月者的出現。雖然後來蘇聯解體,但太空領域還是持續研發下去,直到現在。

台灣太空科技發展階段:

第0期  衛星資料利用期:台灣在1969~1990經歷這個階段 這個階段的國家是衛星資料的使用者

第1期  太空技術引入期:台灣在1991~2008經歷這個階段 引入/與它國合作製造衛星、學習知識

第2期  太空技術消化期:台灣在2006~2017經歷這個階段 透過引入的知識來自製衛星並成功發射

第3期  太空技術擴散期:台灣在 2018至今經歷這個階段 開始有一系列製造、發射計畫 與協助其發展的法案例如:太空發展法、國家太空中心設置條例


評價本篇科普文章:

我認為這篇科普文章不容易閱讀與理解,因為文中沒有畫重點、不易閱讀,內文也有各種困難的名詞、幾幾年做過什麼事之類的,也沒有把可以列點的東西做成易懂的圖表,所以不僅不太容易閱讀,有點難理解,還讓人不太想要繼續讀下去。但難讀歸難讀,裡面還是有很多知識的,我不知道的台灣太空領域進度讓我從這篇文章中學到了很多,應該也有一些人不知道美國為什麼要在那時候登月,都是很好的知識。


疑惑與猜測:

自製衛星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因為我很好奇他強調的自製是什麼意思 於是我自己查到了獵風者的自製比是82~83%很好奇這是怎麼算的、到多少後才算自製衛星。

我猜自製比是根據器具的重要性與零件有多少是國產的去作權衡,如果算出來的數值超過50就可以免強算是


老師評語:

我有聽過一個說法,是太空科技的難度是相當高的,每一個零件和設備都需要相當高的精準、耐用、品質良好,因此一個國家可以將複雜的太空科技發展起來時,也就代表著它的製造業、科技業、科學發展、人才培育......等等,都發展到很高的水準,才得以順利進行太空任務。

這些太空產業,除了代表著背後強大的實力,也可以將許多重要的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像是衛星雲圖、通訊、網路、無線電、GPS……等等,台灣畢竟也是處於一個不穩定的局勢,要能準備好自己的實力,才能因應各種狀況發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