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7|閱讀時間 ‧ 約 35 分鐘

愛品酒也愛跑馬?梅鐸酒莊馬拉松可不是你唯一的選擇!

國內的路跑風氣盛行已久,更是有不少人對海外馬拉松賽事抱持著濃厚的興趣。然而出國跑馬的理由百百種,有人想要體驗不同的賽事文化、有人追求六大馬完賽的自我肯定,也有人只是想要給自己一個出去旅行的絕佳理由。但若說到以休閒、享樂為核心主軸的賽事,法國波爾多的梅鐸酒莊紅酒馬拉松肯定是其中最具知名度的一場盛會。但你知道法國的葡萄酒相關馬拉松與路跑賽事其實不只這一場嗎?本文就來介紹幾場或許不如梅鐸紅酒馬那麼知名,但同樣有趣又充滿特色的賽事!

1. 博訥救濟院葡萄酒慈善拍賣會半程馬拉松(Semi marathon de la vente des vins de Beaune)

博訥(或譯伯恩)是法國勃艮地地區(原勃艮地大區,後與佛杭什孔泰大區合併)的一個重要市鎮,距離第一大城第戎(Dijon)約45公里。勃艮地是法國最知名也最重要的葡萄酒產區之一,與位於法國西南部的波爾多齊名,此處所產的葡萄酒產量雖不及波爾多,但以風味雅緻、層次細膩聞名,常被認為是高級葡萄酒的代名詞。

每年11月第三個週末,在博訥將會迎來葡萄酒界的重要盛會「榮耀三日(Les Trois Glorieuses)」,連續三天的活動包含勃艮地品酒騎士團的授證儀式、城堡宴會,以及年年成為愛酒人關注焦點的「博訥救濟院葡萄酒慈善拍賣會」。博訥救濟院(Hospices de Beaune)於英法百年戰爭晚期的1443年由勃艮地公國的大臣所創建,自成立之初便以葡萄園作為支持其運作的重要經濟來源。而接下來的數百年間,陸續有支持救濟院理想的貴族與商賈以風土優異的葡萄園作為捐獻,這讓救濟院逐漸成為擁有大片特級與一級葡萄園的業主,並以生產高品質的葡萄酒而聞名。19世紀開始,救濟院為了更新設備、修繕建築與強化營運等目的,開始舉辦葡萄酒慈善拍賣會。這是全世界最早的葡萄酒慈善拍賣活動,也是勃艮地獨特酒鄉文化的結晶與表現。

除了衣香鬢影、名流雲集的拍賣會與宴會之外,在同一個週末的博訥也會舉行充滿節慶氣息的路跑賽事。這場賽事包括半馬組、10K組、青少年組、與狗共跑組、健走組等不同的組別,也在正式賽事前一日舉辦夜間巡遊活動,帶領參與者徒步參訪Beaune舊城區的地標與景點。賽事起點即設在救濟院主體建築「主宮醫院」(Hôtel-Dieu de Beaune,現為博物館)附近,路線經過勃艮第區域最知名的酒莊小鎮波瑪(Pommard)、莫索(Meursault)與沃勒內(Volnay),路線穿梭在綿延起伏的丘陵與葡萄園之間,沿途除了有加油群眾、樂隊表演,補站也會提供一些具有當地風味的小食,跑者抵達終點時將獲得勃艮第紅酒一瓶作為完賽禮。整體氛圍十分歡樂、景色優美,每年大致皆有5000名左右的跑者報名參與。

crédit de photo : sémi marathon de la vente des vins de Beaune

2. 薄酒萊國際馬拉松(Le marathon international du Beaujolais)

位處於勃艮地、隆河丘兩大葡萄酒產區之間的薄酒萊,雖然產酒的歷史十分悠久,但曾經長期被當成勃艮地的「邊陲」與「次等產區」。直到近世以來歐洲飲酒文化改變,以加美種葡萄(Gamay)釀造、適合鮮飲的薄酒萊新酒也開始逐漸成名。透過出色的行銷與包裝,薄酒萊新酒在每年11月第三個週四進行的全球零時差上市活動一度成為風靡全球的盛事。雖然薄酒萊地區並不是只產新酒,更有村莊級與10個「特級田」(Crus du Beaujolais)所產、香氣與口感豐富程度不遜於勃艮第的優秀紅酒,但今日講到薄酒萊,大眾的印象往往仍是以新酒為主。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每年薄酒萊新酒上市的當週末,也會舉辦一場相當歡樂的路跑賽事—薄酒萊國際馬拉松。

創立於1997年的薄酒萊國際馬拉松,最初是由三名一同參加紐約馬拉松的友人共同籌劃,旨在「將三人於紐約馬拉松所體驗到的熱情、歡樂與感動帶回法國」,並結合薄酒萊地區的獨特風土物產,打造讓跑者難忘的參賽經驗。薄酒萊馬拉松的路線規劃上比起波爾多的Médoc酒莊馬拉松要多元,在全馬組以外也納入接力組、半馬組、13公里組與7.5k健行組等不同距離的路線。其中全馬組路線起點在10大特級田村鎮之一的Fleurie,參加者將跑在法國田徑運動聯盟認證的賽道上,一路穿越葡萄種植園與知名的酒莊(如Corcelles, Pizay, Ravatys等), 景色相當優美。另外,本賽事的補給非常豐盛,除了11個官方補給點之外,還有16個「美食小站」,可以看作平均每1到1.5公里就有一處補站,而且補給品十分豐盛,除了臘腸、火腿、乳酪等「定番」外,在40K補站更供應以勃艮地生產的知名肉牛品種「夏侯雷牛」(Charolais)所烹制的勒眼牛排!這麼澎湃的補給看來也是頗有與波爾多Médoc互別苗頭的意味。

在賽事當天以外,賽前博覽會也有40個以上的當地參展廠商設攤,當中包含許多酒商與莊園經營者,是一個認識薄酒萊產區的大好機會。週五晚間的選前晚宴則與波爾多相同,是歡樂的「義大利麵之夜」。賽事當天,全馬路線上將安排將近20組樂隊表演、帶動氣氛,沿途也提供當地紅酒給所有跑者品嚐,主打慶典般的愉快氣氛。在進終點之之後,全馬組跑者將可以進到設於傳統市場內的最後一個官方補給點享用主辦方提供的餐點與飲料。當天稍晚,跑者還可以參加盛大的「薄酒萊大遊行」,跟著隊伍抵達終點後則將迎來煙火秀與當年薄酒萊新酒的開封暨品酒儀式。晚間則是另一場官方宴會「馬拉松之夜」,除了主辦單位(即薄酒萊馬拉松協會)的新成員介紹之外,同時也會依慣例展示所有參賽者國家的國旗、以及百馬成就達成者的祝賀活動。最後,則在熱鬧的舞會當中結束一整天的行程。

隔日中午,跑者也可以參加位於侯馬內許—托杭(Romanèche-Thorins)的「居博夫村」(Hameau Dubœuf),這是由推廣與行銷薄酒萊葡萄酒的重要推手、人稱「薄酒萊之王」的喬治・居博夫(George Dubœuf)所創建的葡萄酒觀光園區與博物館。跑者們可以在這個園區與博物館中悠閒參觀,或者好好地坐下用餐、品酒,悠閒地度過賽後的週日,為這場全法國數一數二的「嘉年華式馬拉松」劃下美好句點。

3. 布雷伊葡萄酒馬拉松(Marathon des vins de Blaye)

作為法國葡萄酒重要產區的波爾多,在梅鐸酒莊馬拉松成功的行銷與宣傳之下,可說是成為不少國內「酒精路跑」愛好者的海外首選目的地。但可能許多人都不知道,同樣在波爾多產區,與擁有五大酒莊的梅鐸(Médoc)隔河相望的布雷伊(Blaye)也有屬於自己的葡萄酒馬拉松!

就生產條件而言,屬於山坡地的布雷伊一般認為應該要比地勢低窪的梅鐸地區更適合栽種釀酒葡萄,因此該區從羅馬高盧時代就已經有葡萄園與釀酒活動的發展。但由於布雷伊的有不少區域的土壤含有粘土成份,相對於以砂礫為主的梅鐸區域而言較不利排水,因此反而後來在釀酒的風味與表現上被梅鐸的酒莊超越,梅鐸與五大酒莊也成為波爾多名酒的代名詞之一。在此情形下,位於河右岸的布雷伊地區發展成以小規模運作的酒莊為主的生產型態。到20世紀晚期,布雷伊地區的酒莊與酒商開始針對生產技術與產品品質進行優化,期望能生產出更具競爭力的葡萄酒。世紀之交,法國針對法定原產地命名控制(AOC)制度進行革新後,河右岸的四個山坡地產區合稱為「波爾多丘」(Côtes de Bordeaux),當中也納入了原稱為「布雷伊首丘」的子產區(Premières Côtes de Bordeaux),希望能藉著波爾多的名氣拉抬本區葡萄酒的價值,同時也採取更年輕化、更積極而有活力的行銷策略。當地除了舉辦「布雷伊葡萄酒之春」(Printemps des vins de Blaye)的推廣活動外。更在2004年時,仿效對岸梅鐸地區的先例,開始辦理屬於自己的葡萄酒馬拉松賽事。

只是相較於梅鐸酒莊馬拉松的規模盛大,布雷伊葡萄酒馬拉松的規模相對較小了不少。賽事分為全馬組與10公里組,各開放1000個報名名額。雖然參賽者數量遠不如對岸的梅鐸,但此處志工同樣熱情,且強調歡樂的節慶氛圍。沿途20個以上的補給站、品酒點,也是以讓跑者們盡可能多多品嚐當地特色餐點與葡萄酒為主要目的。全馬組路線會穿越12個酒莊,路程中也有十多組樂隊為跑者們加油打氣,抵達終點後主辦單位則會提供生蠔供跑者享用。整體而言,這一區的酒莊知名度較低、也很少出產令人印象深刻的高級酒款,但適合在酒齡年輕時飲用、不宜久存的布雷伊酒同樣有著細膩柔和的口感與香氣,是很不錯的餐酒選擇。而此處因土壤特性的緣故,紅酒、白酒皆有釀造,每位參賽的跑者也因此都能得到一組紅白各一的葡萄酒禮盒作為完賽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布雷伊擁有一座路易14時期軍事工程師沃邦(Sébastien Le Prestre de Vauban, 1633–1707)所設計的星型軍事要塞(附有稜堡結構的台南熱蘭遮城、北海道五稜郭之設計皆是受其影響),它與法國境內其他11座沃邦要塞共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布雷伊馬拉松也以此為主打亮點,除了賽前的Expo在該堡壘中舉辦之外,賽事的起終點也都設在此堡壘的大門,為充滿節慶感的葡萄酒馬拉松增添了不少文化氣息。比賽在每年5月舉行,如果覺得梅鐸酒莊馬拉松太難搶,但還是想要體驗一下波爾多歡樂的酒莊馬拉松氛圍,布雷伊葡萄酒馬拉松或許值得考慮。

crédit de photo : marathon des vins de Blaye

4. 亞爾薩斯葡萄酒馬拉松(Marathon du vignoble d’alsace)

與前面提過的波爾多、勃艮地、薄酒萊同樣都屬於法國知名的葡萄酒產區,位於法國東北方、與德國鄰接的亞爾薩斯顯得十分獨特,這個地區的產酒特色最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此區雖然生產酒種同樣涵蓋紅酒、粉紅酒、白酒、氣泡酒等不同產品種類,但亞爾薩斯卻是一個白酒產量佔總產量九成的產區,並且長期以來一直以生產優質白酒聞名;二是該處種植了不少在其他產區少見的葡萄品種、並且在釀造上主要以單一品種純釀而非採混釀,高度強調葡萄品種自身的風味特色。這樣的發展脈絡,讓亞爾薩斯成為法國極具有代表性的一個白酒產區。

因此,以推廣此處歷史悠久的葡萄酒釀造文化為出發點的「亞爾薩斯葡萄酒馬拉松」,自然也以大量的白葡萄酒作為與其他同類型賽事最大的區隔,可說是一場迥異於紅酒馬拉松的「白酒馬」。除了酒本身的差異以外,亞爾薩斯地區位處德法交界,傳統上一直是兩國互相爭奪的區域,甚至在歷史上這個面積並不算太大的行政區曾經經歷過22次的統治權移轉。1870年普法戰爭後被德國奪去亞爾薩斯(以及洛林)的歷史事件,更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之一。這樣特殊的歷史脈絡,也反映在亞爾薩斯的語言、建築、服裝以及料理文化上。當人們從巴黎搭乘TGV來到亞爾薩斯的首府史特拉斯堡,走入舊城區後便可能會發現這裡的街道景觀、建築風貌十分具有中歐風情,與其說像是法國,不如說更像一個德國城鎮。若要在當地餐廳嘗試傳統餐點,豬腳、香腸、酸菜等具有德意志風味的料理更是餐桌上的常見菜色。

結合上述的飲食文化,亞爾薩斯葡萄酒馬拉松雖然在強調節慶氛圍、歡樂調性這方面與其他的葡萄酒馬拉松沒有太大差異,但在沿路提供的補給上就顯現出強烈的當地特色。從庫格洛夫(Kougelhopf)、椒鹽捲餅(Bretzel)、酸菜醃肉(Choucroute)、史特拉斯堡燻肉腸(Knack)、酥皮肉派(pâte en croute)、香料麵包(pain d’épices),到亞爾薩斯最具知名度的格伍茲塔明娜(Gewurztraminer)、麗斯玲(Riesling)與灰皮諾(Pinot Gris)等白酒,絕對會給跑者全然不同於其他同類賽事的感官體驗。

在路線設計上,本賽事同樣有多元的組別可供選擇,包括全馬組、半馬組、10公里組、兒少組(4至15歲),以及單人熱身跑、雙人熱身跑等。賽事在每年六月份舉辦,全馬組起跑點設在史特拉斯堡以東約20公里處的小鎮多利賽恩(Dorlisheim),先向北、後折返往南回到距離起跑點不遠的莫勒賽恩(Molsheim)結束比賽。沿途穿越分佈於孚日山脈西面尾稜餘脈所形成的山坡與谷地,地形有相當的起伏,路線並不算太輕鬆。但賽道同樣經過法國田徑聯盟認證,且其中一段路線會讓跑者跑在當地最知名、也是法國最早劃設的「葡萄酒之路」(Route des vins d’Alsace)上,使所有參賽者都能更沈浸式地感受亞爾薩斯歷史悠久、別具特色的酒鄉風情。如果想要體驗一場最特別的葡萄酒馬拉松,那麼亞爾薩斯或許會是一個好選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