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暹廟看歷史系列1】:Wat Chetawan,Petaling Jaya(二)巴博將軍

General Kneels in Prayer at Temple,18th November,1960, The Straits Times,Pg9.

General Kneels in Prayer at Temple,18th November,1960, The Straits Times,Pg9.


1960年11月16日,時任泰國内政部長巴博·乍鲁沙暢將軍(Praphas Charusathien,1912-1997)一行9人抵達馬來亞展開四天訪問·。

次日在吉隆坡早晨謁見馬來亞聯邦最高元首端姑賽布特拉陛下(Tuanku Syed Putra)後,中午特別抽出時間,在當時泰國駐馬大使許提南(Thithinant Na Ranong)等人的陪同下,於12時半到達八打靈新鎮正興建中的智達苑佛寺,與寺内僧人敘禮後,進入臨時主殿進行禮佛參拜。

其中值得注意,許提南的姓氏 Na Ranong,是暹羅拉瑪六世皇瓦棲拉兀陛下(King Vajiravudh,Rama VI,1881-1925;1910-1925在位)於1916年御賜給前拉廊府尹許泗漳(Khaw Soo Cheang)家族後裔的姓氏,由時任拉廊府尹、即許新廣(Khaw Sim Kong)之子許如利(Khaw Joo Ley) 接旨謝恩。許提南即其中一名後人,至於系出哪一支則不得而知。

至於巴博將軍,在1957年9月泰國軍事政變時,為協助時任國防部長沙立將軍(Sarit Thanarat,1908-1963)推翻前鑾披汶元帥(Luang Phibunsongkhram,1897-1964)政府的得力助手之一。鑾披汶流亡日本、1964年客死神奈川,沙立元帥則直到次年二次政變才順利任相,但當時的政府已基本由軍隊把持。巴博於1957年政變後受委為内政部長,一直到沙立1963年驟逝,那時的他正值時來運轉。

泰内長巴博將軍昨赴八打靈參觀泰國佛教廟宇,1960年11月19日,《南洋商報》,第9版。


巴博也是興建智達苑寺的籌款委員會副主席,因而特此撥冗蒞臨參觀和視察廟宇的工程進展,并與各僧人和建築負責人作簡短談話,逗留了約半小時左右才離開,隨後私人也捐獻馬幣360令吉。

此趟訪問的目的,更主要的目的是參訪和視察位於雪蘭莪州杜順大(Dusun Tua)的警察野戰部隊訓練中心,以及吉打州馬泰邊境的保安部隊,以探討針對馬共分子的作戰部署等事。

沙立病逝後,原國防部長他濃(Thanom Kittikachorn,1911-2004)繼任為首相,由於兩人是軍隊裏的至交,巴博的三女亦為他濃的長媳,故作爲他儂的親家-巴博自此平步青雲,被提拔為副首相職,再晉升陸軍總司令。直至1973年10月,反對軍事獨裁政府學運爆發,他儂政權隨之瓦解,他儂一家被迫流亡國外,包括剛升任陸海空軍元帥不久(亦是軍隊最後一位元帥)的巴博。

他儂先後流亡至美國和新加坡,巴博與女婿納隆上校(Narong Kittikachorn,1933-2024)携眷在逃離泰國後,曾一度居住在中華民國台北數年。由於長年壟斷軍、政、工商業等,以及任人唯親壟斷各權職,他儂-巴博-納隆故被指責是“獨裁三人團”(three tyrants)。

巴博將軍暫居臺北,1973年10月31日,《 民聲日報》,第 2版。


時任總統府資政、前外交部長王世杰在其日記中寫道,對於收容巴博携眷來台,惟恐將激起泰國學生對中華民國政府不滿,因此要求行政院政務委員、宣佈台灣退出聯合國的前外交部長周書楷轉告,不應予庇護“此等貪污獨裁之軍人”。當時,中華民國和泰王國仍是邦交國。

1976年10月他儂回國再度爆發10月學運,軍人實行殘酷鎮壓並廢止民選政府,泰國再次重歸軍政府統治。巴博在軍人重新掌權後,於次年1月回國,但其與他儂在軍中早已失勢,又因被禁足參政,只能轉向工商界發展。反倒是女婿納隆,在政局穩定後和對的時刻回國,並積極投入政黨和從政,曾多次當選國會議員。納隆於今年5月逝世,享壽90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