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2|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在我們分手以前》是推理小說

    每次看推理小說,都有一種「草木皆兵」之感,即使是場景裡最不起眼的那塊磚,也有可能成為破案關鍵,所以在閱讀的時候,總會不知不覺繃緊神經。看《在我們分手以前》不太一樣:以有點奇幻、由戀愛煩惱「召喚」而出的甜點店開場,加上悠揚的樂音、可口的甜點和觸動人心的情感,讓人很容易忘記這是推理小說,進入一種觀賞浪漫劇時的鬆弛,直到甜點店長開始帶著斌南「查案」,才猛然回神。

    本書講述「鋼琴王子」斌南和同系學妹純諭互有好感,卻由於幾樁重大事件,兩人始終無緣牽手。一切的起因是在斌南畢業之際,同為兩人好友的佑雅向斌南告白無果墜樓,而當時有跡象顯示純諭可能涉案,引發斌南懷疑。最後純諭用她最擅長的甜點向斌南自證清白,但斌南的不信任,使這段可能的戀情胎死腹中。出於愧疚,斌南沒再聯絡純諭,只透過社群平台默默關心她,同時想讓自己成為「值得她等待的人」,但也遲遲沒有進一步行動。直到八年後,他以婚禮演奏者的身分,與作為新娘的純諭重逢,他們的人生終於又有了交集,卻只是再次錯過的前奏……

    經常看甜點比賽節目,讓我明白那有時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精密作業。不像起鍋的菜忘了加鹽,只要補上就好,做甜點一個溫度不對、一個動作沒做好,就可能全盤失敗,彷彿不斷錯過的斌南和純諭。然而成就一段感情恰到好處的點究竟是什麼?這是試讀時最引發我思考的地方。在佑雅出事前,斌南常要純諭多用點感性而非技巧來豐富演奏,突顯出純諭的理性。然而事發後,理性如純諭,卻又因為斌南沒有全然信任她而心生芥蒂。儘管沒有這一層因素,佑雅的死恐怕都會讓兩人無法心安理得在一起,但在我看來,全然信任並不是一件很理性的事,反而像斌南那樣有所懷疑才是。後來,純諭之所以選擇康岳,是因為康岳努力不讓她失望——雖然這被斌南形容為「很清楚自己要什麼」,但這份「清楚」是選擇一個控制狂當伴侶嗎?純諭的「理性」令我不解,斌南的「愧疚」似乎也有點過了頭,我忍不住納悶,這樣的「錯過」真的可惜嗎?

    話雖如此,我沒忘記這是推理小說,處處皆伏筆,在最後一頁之前都不宜蓋棺論定。欲知詳情,就得繼續看下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