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4|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蒙古〕烏蘭巴托:身世與紀念的尋訪

烏蘭巴托(Ulaanbaatar),一座擁有近400年歷史,由群山圍繞的城市。

最初,城鎮是圍繞著貴族宮殿、藏傳寺院、喇嘛住所為中心所發展,平民的蒙古包,主要聚集於南側,東、西兩側則為漢人商賈的交易聚集地。

19-20世紀之交的庫倫地圖,展示於興仁寺


因此,這座城市最早稱為「大庫倫(Ikh Khuree)」,意思是「巨大的寺院」,其俄文名稱則為「烏爾嘎(Urga)」,意為宮殿。它不僅是今日首都烏蘭巴托的前身,1911年也是蒙古獨立運動的中心。在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同時,它改名為「烏蘭巴托」,即「紅色英雄」,具有濃厚的共產革命色彩。

在歷史上,這座城市的中心位置,曾經過21次變動,最終坐落在「土拉河(Tuv river)」以北,也就是今日的城市所在。河的南側即為城市的屏障「宰桑山(Zaisan Hill)」,山上有著名的「宰桑紀念碑」,紀念二戰期間的蘇聯軍隊,今日成為人們俯瞰市區與夜景的去處。

2024夏,宰桑紀念碑,關閉整修中

土拉河。右為南側:宰桑山,左為北側:市中心


回到烏蘭巴托的現代時空,這座城市擁有與台北一樣便利的生活機能,遍佈每個街角的韓國連鎖便利商店與咖啡廳,各式料理餐廳與酒吧,還有密集的公車班次,幾乎能抵達所有景點。

蘇聯解體後,經過三十多年經濟發展,宰桑山丘下,出現幾間依山而建的百貨公司及綜合娛樂廣場「Zaisan Hill Complex」。該區展示著一台T-34坦克,此為蒙古人民1943年捐助送給蘇聯的「坦克旅」,紀念他們曾參與抵抗德國希特勒的戰爭。

宰桑山腳下,被百貨大樓圍繞的坦克旅紀念碑


城市另一側的西邊,山坡上的道路中央,一位18世紀蒙古英雄,青袞雜卜(Chingunzhav)的雕像矗立於此,他是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後裔,帶領蒙古抵擋滿清的統治。故事發生在滿清政府在西征攻打「衛拉特蒙古(Oyirod,又稱瓦剌)」期間,清廷不由分說地遷移了東部「喀爾喀蒙古(Khalkh)」的人口、收走馬匹與牛隻,導致喀爾喀蒙古的領袖青袞雜卜不滿,並號召起義。

起義最終以失敗作收,1756年6月青袞雜卜被處死於北京。這座紀念他的雕像,策馬面朝南方,象徵他直到斷氣最後一刻,都沒有向南方清國政府下跪屈服的堅毅。人們為了紀念他,也將這座山丘稱為「Jankhas Bora – Prince hill」。

上世紀的革命者、文學家,賓巴・仁欽(Byambyn Rinchin),致力將多國文學作品翻譯引進蒙古,並投注心力,採集、編纂薩滿信仰與蒙古民間故事,在「蒙古國家圖書館」前,就設有紀念他的雕像。市中心的公園內,還有馬可波羅的雕像,以及九〇年代爭取蒙古民主化的政治領袖卓力格(Zorig)的紀念基金會。

蒙古國家圖書館前的賓巴・仁欽


紀念英雄的所在不只一處,城市最著名的公共地景之一,絕對是「蘇赫巴托廣場(Sukhbaatar Square)」,這位在上世紀帶領蒙古的共產革命英雄、終結政教合一傳統的代表人物,自然擁有一座以他為名的廣場。九〇年代蘇聯解體後,這座廣場曾一度被改冠以「成吉思汗」之名,象徵蒙古人民重新追溯帝國歷史榮光的決心,並有一座巨大的成吉思汗雕像,但2016年又改回了最初版本。

這座廣場為烏蘭巴托的重心,幾乎所有政府機構、博物館、表藝場所,都圍繞其為中心,向外幅散。

蘇赫巴托廣場與成吉思汗,今日蒙古尋找認同的錯綜縮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