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6|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臺灣新民報》日文文藝作品》華文譯註「美術部分」之校正與補充

raw-image

本年九月由臺灣文學館出版之《《臺灣新民報》日文文藝作品》是為日治時期報刊作品整理與翻譯的一大里程碑。整理報刊資料本屬不易,更加上翻譯、校註等繁雜的工作,此套書籍之出版勢必對於日治臺灣文學,甚而是文化、美術等研究有極大助益。

惟於註釋上,由於出土之史料未臻完全,或有部分網路資料訛誤,造成註釋(多為畫家之生平)尚有所疏漏。因此以下單就美術的註釋進行進一步的校正以及補充,以期修正疏漏之處,使補充文字趨於完善。也望本書之資料能夠更加妥善被運用。


【出處】:第一卷,頁184。

【原註】:(66)帝展是指「文部省美術展覽會」,是明治時代文部大臣牧野伸顯為了提升日本美術水準而創辦的美展,後又改名為帝展、新文展、日展。

【校正與補充】:帝展是指「帝國美術院展覽會」。「文部省美術展覽會」(文展)為帝展之前身。雖然可以知道原註者希望自日本官辦美展的歷史說起,故使用了文展之名稱,後續再補充官展之發展。但如此註記可能會產生誤會。


【出處】:第二卷,頁255。

【原註】:(62)牧野三生郎(1909-1989),東京人,專攻日本畫。

【校正與補充】:本段報紙原文為:「南風原朝光去年獲得特選,今年的〈窗之靜物〉也是一幅力作。由於多少受到牧野的影響,所以多了些裝飾,還有色彩和對比也帶有活潑氣息,是幅傑作」,並說明其中「牧野」。牧野三生郎為日本畫家,1951年才初次入選院展,且與南風原的繪畫領域不同。因此這邊的牧野所指較有可能是西洋畫家「牧野虎雄(1890-1946)」,文章發表的1933年,牧野虎雄創立旺玄社,為創立會員之一,亦擔任帝展審查員。


【出處】:第三卷,頁12。

【原註】:(11)那須雅城(生卒年不詳),為西洋畫畫家。作品曾多次入選臺展。

【校正與補充】:那須雅城為「日本畫家/東洋畫家」,非「西洋畫畫家」。


【出處】:第三卷,頁18。

【原註】:(20)林東令(1905-2004),臺灣嘉義人,為中國傳統水墨畫家。

【校正與補充】:該文為林錦鴻針對第七回臺展之評論,林東令的入選臺灣美術官展之作品多為膠彩畫(東洋畫)。而同一頁註19的「宮田彌太郎」寫為「東洋畫家」,林東令卻為「中國傳統水墨畫家」,於此顯然改為「東洋畫家」較為合適。


【出處】:第三卷,頁21。

【原註】:(29)王坤南(1907-2)(後略)

【校正與補充】:王坤南生年記有1907年與1906年兩種,依照北美館以及雄獅美術資料庫等資料皆寫為1906年,故應為1906年。而卒年缺字,應為「2002」。


【出處】:第三卷,頁166。

【原註】:(141)村上無羅(生卒年不詳),早年又名村上英夫,為東洋畫家。(後略)

【校正與補充】:村上無羅生卒年為「1900-1975」,而村上無羅「本名」為村上英夫,非「又名」。


【出處】:第三卷,頁168。

【原註】:(147)陳英聲(1898-1961),臺灣臺北人,為西畫家。是日治時期台灣新美術的開路先鋒,曾與倪蔣懷、陳澄波、陳承藩、藍蔭鼎、陳植棋、陳銀用以七星山為名,成立「七星畫壇」。

【校正與補充】:陳澄波並非七星畫壇之成員。


【出處】:第三卷,頁186。

【原註】:(165)桑田喜好(生卒年不詳)(後略)

【校正與補充】:桑田喜好生卒年為「1910-1991」,並已有專論論之,參照林振莖〈第二故鄉──論桑田喜好(1910-1991)對臺灣美術的貢獻〉,《臺灣美術》106期(2016年10月),頁44-67。


【出處】:第三卷,頁186。

【原註】:(166)生平不詳,曾任臺北帝國大學農學部雇員、臺北市工業研究所技手、臺北工業學校書記等職。(後略)

【校正與補充】:本條為山下武夫之註釋,山下武夫生卒年為「1910-1992」,任職為「臺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非「臺北市工業研究所」。另於「臺北工業學校」擔任書記的山下武夫與畫家山下武夫為不同人,兩人本籍地不同。


另在用語上「東洋畫家」、「日本畫家」、「水墨畫家」以及「西畫家」、「西洋畫家」、「油畫家」、「畫家」(尚有「美術教育家」?)等用詞混用。以及部分畫家有加註,部分未有加註。後者或為篇幅之考量,但前者的用詞上或使其統一可能較為妥當。

整體而言,台灣美術相關註釋雖有少部分疏漏,但並不影響這本書對於日治時期台灣研究之重要性。並期待近年中研院台史所公開1938年至1944年近乎完整的《台灣新民報》之後,能夠有更進一步彙整、翻譯以及出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