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下油彩的種子──記「創立100周年記念 信濃橋洋画研究所 ─大阪にひとつ美術の花が咲く─」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與東京相比,大阪從來未有像這樣的研究設備與發表機關」,身為「信濃橋洋畫研究所」創立者之一的西洋畫家小出楢重(1887-1931)這樣說著。[1]

   

  1924年4月,以小出楢重、鍋井克之(1888-1969)、國枝金三(1886-1943)、黑田重太郎(1887-1970)四人為首,「信濃橋洋畫研究所」開設於日清生命大樓4樓。而100年之後,位於日本兵庫縣蘆屋市的「蘆屋市美術博物館(芦屋市立美術博物館)」舉辦了「創立100周年記念 信濃橋洋画研究所 ─大阪にひとつ美術の花が咲く─」展,用以紀念這間影響近代日本深遠的美術研究所。


raw-image

蘆屋市美術博物館本次展覽會戶外看板


關於「信濃橋洋画研究所 ─大阪にひとつ美術の花が咲く─」展


  1923年,小出楢重、鍋井克之、國枝金三、黑田重太郎等人被選為二科會會員,小出楢重、鍋井克之兩人出身於東京美術學校,國枝金三、黑田重太郎則是關西美術學院出身。四人皆為當時備受矚目的新人畫家。除了正在歐洲留學的鍋井客之之外,其他三人正積極地投入二科會的運作。不料,1924年9月,第10回二科展之前發生了關東大地震,展覽會也隨之停止。


  而後,當回二科展轉往大阪舉辦,加上大阪近代化建設逐漸完成等種種因素。四位畫家考量到大阪在過往雖然有畫塾等習畫管道,但是卻無具有組織性的西洋畫研究機關。因此在畫家們努力奔走之下,誕生了「信濃橋洋畫研究所」。[2]


  本次「信濃橋洋画研究所 ─大阪にひとつ美術の花が咲く─」展覽會共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創立──講師4人と大大阪」以甫成立信濃橋洋畫研究所時的作品為展示對象。十分特別的是,於此展出了創立的西洋畫家們,於1920年代繪製信濃橋或是中之島的風景,將多件作品並置,可見畫家不同的繪畫風格以及他們眼中洋畫研究所周邊的景色。

 

  第二部分「洋画を学ぶということ──講師たちの修業時代の作品から」,則回顧了四位西洋畫家的學畫歷程。誠如上述,四位創立者分別出自關東以及關西的美術學校,在成為講師之前,他們作為一位畫學生日以繼夜的從基礎開始學習。展出作品除了學生時代的人體以及石膏素描,尚有展示畫家與家人的書信史料。一再顯示成為新興畫家之前,作為一位畫學生努力的痕跡。

 

  第三部分「日々の講習」以及第四部份「集まった研究生たちの活躍」,開始有了四位講師以外的作品,包含松井正、長谷川三郎等信濃橋洋畫研究所早期的學生,以及研究所習畫後入選二科展的古家新、田村孝之介,山本直治等人的作品,從此可見自1924年創立的研究所逐漸於畫壇上有了成績。而1931年小出楢重逝世,同年研究所轉移到大阪中之島,更名為「大阪中之島洋畫研究所」之後,這些培育出來的畫家們,如古家新、田村孝之介等也加入授課行列,持續地輿研究所中培育後輩。

 

  最後「夏季講習会」以及「信濃橋洋画研究所展覧会.全関西洋画展覧会」兩部分,一方面展出相關入選作品,另一方面則是運用了大量的一手史料,包含報刊、名簿、證書、授課時間表以及出品目錄等資料,重建了講習會以及展覽會的面貌。其中「夏季講習會」更是提供無法長期在大阪習畫的西洋畫愛好者,能夠有短期學習的機會。

 

  整體而言,雖然蘆屋市美術博物館並非大型美術館,但「創立100周年記念 信濃橋洋画研究所 ─大阪にひとつ美術の花が咲く─」從創立畫家到畫學生、從繪畫作品到史料,幾乎接近完整地展現了信濃橋洋畫研究所的發展以及於日本西洋畫壇的地位。

 

「信濃橋洋畫研究所」與台灣美術史的接點

 

  活躍於日治時期的台灣藝術家,大多赴東京美術學校習畫,而在台灣任教的在台日人畫家也不乏東美畢業的校友,如東洋畫家村上無羅、丸山福太,或是西洋畫家山田新吉以及矢澤一義。不過仍可從日治時期台灣美術史上,找到曾經於信濃橋洋畫研究所習畫過的藝術家們。

 

  首先,飯田實雄(1905-1968)作為戰爭期重要的藝術家,最一開始學習西洋畫的地方,便是信濃橋洋畫研究所。1905年出生於福岡的飯田,於1925年進入信濃橋洋畫研究所習畫,師事該所創立者之一的小出楢重。[3]1928年,飯田離開大阪,進入的新洋畫研究所(後為獨立研究所),師事中山巍。目前對於渡台前飯田實雄的經歷尚有許多未解之處,不過從此經歷來看,飯田實雄是自二科體系的信濃橋洋畫研究所,轉至後來為獨立體系的獨立研究所習畫,是否為自身畫風的改變,有待進一步考證。不過,自信濃橋洋畫研究所開始藝術家生涯的飯田實雄,在渡台後主宰後期的洋畫十人展以及創元美術協會,不僅是為日治末期最為活躍的美術團體之一,創元美術協會所培育的藝術家也紛紛入選日本內地的獨立美術展,主宰者飯田實雄可以說功不可沒。

 

raw-image

〈奮發して出品 飯田實雄君談〉,《台灣新民報》,1938年10月18日,2版。「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台灣新民報社報刊史料」


  再者,1933年森島包光(1906-1977)入選了第七回的台展。出生於奈良的森島包光亦是於更名後的中之島洋畫研究所。從相關報導視之,森島包光的經歷寫著:於中之島洋畫研究所師事鍋井克之、國枝金三、黑田重太郎,作品曾入選「關西洋展」。經歷中未寫小出楢重的原因,便是改稱為中之島洋畫研究所之前,小出便逝世了,因此推測森島可能於1931年更名後才進入該所習畫。在習畫期間,曾經入選由「信濃橋洋畫研究所展覽會」改稱的「全關西洋畫展覽會」(因應改稱也改為「公募製」)。森島的作品自第七回起,連續四年入選台展。在官辦美展之外,森島包光亦入選了第一與第二回的台陽美術展覽會,從《出品目錄》來看,森島包光的住所寫為「大阪府堺市」。為何居住於大阪的森島包光於1930年代積極地參加台灣的美術展覽會,也是一件耐人尋味的事。 


raw-image

〈八年度台展 新入選者略歷〉,《台南新報》,1933年10月26日,4版。「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近代台灣報刊資料庫」

  接著,另一位可能曾經於信濃橋洋畫研究所習畫的是山田東洋(1900-?)。本籍京都的山田東洋於1900年出生,從戰後的資料視之,山田東洋曾經師事東洋畫家竹内栖鳳以及西洋畫家小出楢重,[4]兩位都是日本美術史上具有份量的畫家,加上分別專精東洋與西洋畫,因此山田東洋的習畫經歷可以說是十分特殊。雖然目前並不知道山田東洋是否曾經進入信濃橋洋畫研究所,但從出身京都,以及山田東洋的生年加上小出早逝等因素判斷,山田東洋很有可能是在信濃橋洋畫研究所向小出楢重習畫。當然實際情況有待更多史料確認。


raw-image

〈初入選の人々/装飾と図案店の山田東洋君〉,《台灣日日新報》,1934年10月23日,夕刊2版。「漢珍台灣日日新報資料庫」


  最後,本次「創立100周年記念 信濃橋洋画研究所 ─大阪にひとつ美術の花が咲く─」展覽會中,整理出了夏季講習會的發展簡表,在第三回夏季講習會的備註中,註記了「台湾、満洲、朝鮮、北海道方面からの参加もあった」。在經過詢問之後,參與自台灣出席第三回夏季講習會的畫家,卻是一位目前從未在台灣藝術史上出現過的名字──「佐分利次雄」。

 

raw-image

「第三回夏季洋畫講習會會員名簿」B組第二人為「佐分利次雄」(川原百合恵 提供)

  

  本籍熊本的佐分利次雄(1899-?)出生於1899年1月15日,1917年畢業自台北中學校,而後進入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就讀,1919年畢業後,歷任台東的沙汝灣蕃人公學校、台東公學校、新開園公學校等教諭/訓導,1926年成為新開園公學校校長。1928年,參加信濃橋洋畫研究所的第三回夏季講習會之時,佐分利次雄亦是新開園公學校校長。而後佐分利升任台東廳視學,不久後因病辭任。於1940年代台北中學校的同窗會名簿,佐分利已經被標記為「死亡」,或許在辭任之後不久,便因病逝世了。[5]

 

  從佐分利次雄經歷視之,在台北中學校時期,與石川欽一郎指導該校時間重疊,佐分利是否曾受教於石川目前不得而知。另外也可以發現,佐分利於台北中學校同學有畫家松ヶ崎亞旗(松ヶ崎明長)。究竟佐分利是何時開始對於繪畫產生興趣,又是為何選擇參加夏季講習會,也無法確定詳細的過程與原因。

 

  不過從佐分利次雄的例子視之,一方面可見信濃橋洋畫研究所的夏季講習會,確實提供了喜愛繪畫的大眾習畫的場所;另一方面,則是或許如佐分利次雄一般,有更多台灣的藝術家前往信濃橋洋畫研究所以及該所夏季講習會習畫,但目前卻因為史料的限制而鮮為人知。

 

  而或許待日後有更多的史料出土,以及更多台日間研究者的互動。這些日治時期台灣的藝術家與日本近代美術的交流,便會一一清晰浮現於眼前。也期待未來這些懷抱藝術家夢想、而遠赴信濃橋洋畫研究所的台灣藝術家們,能夠被完整地梳理與研究。

 

芦屋市立美術博物館

特別展「創立100周年記念 信濃橋洋画研究所 ─大阪にひとつ美術の花が咲く─」

展期:2024年6月22日 至2024年8月25日

休館日:星期一(但7月15日、8月12日開館、7月16日(二)、8月13日(二)休館)。

開館時間:10:00-17:00(入館至16:30為止)

門票:一般800(640)円、大高生500(400)円、中學生以下免費

   ()為20人以上の團體門票費用

網站:https://ashiya-museum.jp/exhibition/exhibition_new/18563.html



[1] 小出楢重,〈来春開かるべき 全関西洋画展について〉,《周刊朝日》1926年12月19日,頁11。轉引自川原百合惠執筆,《創立100周年記念 信濃橋洋画研究所 ―大阪にひとつ美術の花が咲く―》(兵庫:芦屋市立美術博物館,2024年6月),頁13。

[2] 信濃橋洋畫研究所創所經過參考川原百合惠,〈信濃橋洋画研究所での学び〉,《創立100周年記念 信濃橋洋画研究所 ―大阪にひとつ美術の花が咲く―》,頁4-8。

[3] 「飯田実雄 日本美術年鑑所載物故者記事」(東京文化財研究所)https://www.tobunken.go.jp/materials/bukko/9195.html(閲覧日 2024-08-06)。

[4] 蕭亦翔,〈島都春天的和風──台陽美術協會中的在台日人畫家〉,《裝飾台灣的春天:1934-1945台陽美術協會資料彙編》(台北:典藏藝術家庭,2024年6月),頁449。

[5] 「卒業證書授與(台北中學校)」(1917-04-11),〈大正6年4月台灣總督府報第1261期〉,《台灣總督府(官)報》,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21261a007;「卒業證書授與(國語學校)」(1919-04-09),〈大正8年4月台灣總督府報第1802期〉,《台灣總督府(官)報》,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21802a005。〈台東廳視學移動〉,《台灣日日新報》,1930年10月22日,7版;〈第二部 第十回(大正六年)〉,《台北州立台北第一中學校麗正會 會員名簿 昭和十四年一月調》,台北:台北第一中學校麗正會,1939-01,頁55。

avatar-img
6會員
11內容數
君不見蓬萊島乃在扶桑之南三千里──神田喜一郎〈蓬萊春色吟〉 以日治時期在台日人文學家、藝術家為中心,盡可能詳盡地考掘其生平、創作與文藝活動。使過往少見於大眾面前的日人文藝者,能夠被好好看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蕭亦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橫山精一(1898-1979),畢業於台南中學校、明治大學商學專門部。曾入選八回獨立美術展、十二回官方台灣美術展覽會。參與白日畫會、二九年社、台灣美術聯盟等,為日治時期高雄代表西洋畫家之一。
西川滿,一位日治時期居住在台北大正町的藝術家。其故居之處,多年來有諸多說法,本文以相關文章、西川滿口述以及地圖,一步步論證西川滿故居之處,並提供參考之用。 本文曾以「#找尋西川滿故居」分為三次刊載(2月3日、4日、16日)於個人臉書。後將三篇「#找尋西川滿故居」彙整修訂成為此文。
名島貢(なしま みつぎ),山口師範學校、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畢業。曾任台南師範學校、台北州立第一高等女學校教師。並且多次入選台府展。1931年,名島貢以〈盛夏淡水風景〉入選第十二回的帝展,成為少數入選過帝展的在台日人畫家。名島貢一生始自岩國、終致岩國,但途中,為台灣留下了一幅幅停泊戎克船的淡水風景。
在台日人維基百科編纂計畫 #002西川滿及其周邊 西川滿、矢野峰人、島田謹二、立石鐵臣、宮田彌太郎
第一回維基百科頁面連結: 濱田隼雄:https://zh.wikipedia.org/wiki/濱田隼雄 齋藤勇:https://zh.wikipedia.org/wiki/齋藤勇 中山侑: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中山侑 坂口䙥子:https://zh.wikip
橫山精一(1898-1979),畢業於台南中學校、明治大學商學專門部。曾入選八回獨立美術展、十二回官方台灣美術展覽會。參與白日畫會、二九年社、台灣美術聯盟等,為日治時期高雄代表西洋畫家之一。
西川滿,一位日治時期居住在台北大正町的藝術家。其故居之處,多年來有諸多說法,本文以相關文章、西川滿口述以及地圖,一步步論證西川滿故居之處,並提供參考之用。 本文曾以「#找尋西川滿故居」分為三次刊載(2月3日、4日、16日)於個人臉書。後將三篇「#找尋西川滿故居」彙整修訂成為此文。
名島貢(なしま みつぎ),山口師範學校、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畢業。曾任台南師範學校、台北州立第一高等女學校教師。並且多次入選台府展。1931年,名島貢以〈盛夏淡水風景〉入選第十二回的帝展,成為少數入選過帝展的在台日人畫家。名島貢一生始自岩國、終致岩國,但途中,為台灣留下了一幅幅停泊戎克船的淡水風景。
在台日人維基百科編纂計畫 #002西川滿及其周邊 西川滿、矢野峰人、島田謹二、立石鐵臣、宮田彌太郎
第一回維基百科頁面連結: 濱田隼雄:https://zh.wikipedia.org/wiki/濱田隼雄 齋藤勇:https://zh.wikipedia.org/wiki/齋藤勇 中山侑: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中山侑 坂口䙥子:https://zh.wiki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介紹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於2021年5月移師北美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來自DNA的對話」、「不確定的旅程」、「內與外」與「時空的反射」四大部分,詳細介紹塩田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將於2021年5月移師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為「去向何方?」、「成為畫」和「從DNA到DNA」三大部分,詳細介紹了塩田千春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Thumbnail
由日本推理小說家大澤在昌所開辦歷時一年的「小說課堂」系列講座內容,以接近逐字稿的方式將講座的內容匯集精選而成。該講座選拔日本十二位青年寫作者,以「大師辦私塾」的形式進行,由主講者即作者大澤在昌和五六位編輯共同合作。本書將內容濃縮成十堂寫作課程及四次課題講評。
Thumbnail
日本放寬邊境措施後,相信許多朋友已經對日本之行感到躍躍欲試,今天黑川先生要和大家更進一步介紹我們的故鄉─日本愛知県蟹江町的二三事,讓朋友更加了解我們的品牌背景,以及品牌如何浸沐在文化底蘊中孕育而生。
Thumbnail
座落於愛媛県今治市大三島的伊東豊雄博物館,基地位於「Tokoro Museum 大三島」的西南邊300公尺左右,因面向瀨戶內海,更能一覽無遺波光粼粼的海面。該博物館為日本第一座建築師博物館,博物館內園區是由名為「鋼鐵小屋(Steel Hut)」及「銀色小屋(Silver Hut)」這兩棟建物所構成。
Thumbnail
  1895年,日本佔領台灣,為早日同化台灣人,在芝山巖惠濟宮後殿成立「芝山巖學堂」,被譽為「全台教育發祥地」。   第一批派任在此的教師共有六人,後被抗日志士殺害,成了日本政府推崇的教育偉人,而抗日志士當然就被日本政府說是「暴徒」,究竟誰正誰邪?那就是人人心中一把尺。
Thumbnail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早在2013年10月24日開館,一直到十年後,〔阿罩霧神遊天地——藝術・科技特展〕開展才一償夙願。僅對於比較有興趣的三位藝術家:陳庭詩及蕭勤兩位畫家的作品,以及董承濂以金工、音樂、光影、科技組合裝置駐足較久,也欣賞得比較仔細。
Thumbnail
2019年去過直島後,回來最"撒瞜謀"的就是李禹煥美術館,只知道這也是由安藤忠雄所設計的建築,與Benesse House相同有著一貫的清水模風格。1936年出生於南韓、在日本留學的藝術家李禹煥,是日本戰後重要藝術思潮「物派」(もの派)重要代表的藝術家。
Thumbnail
日進市位於愛知縣中部,西與名古屋市、東與豐田市相鄰,天白川從東向西流經城市中心,農業用地遍布在盆地的平地。猿投山西南麓古窯跡群在奈良、平安時代,是當時日本主要的陶瓷產地,遺存有約160座古窯遺跡;在戰國時代,因「岩崎城之戰」的發生地而聞名,這是 1584 年「小牧長久手之戰」的開場之戰。進入明治時代
Thumbnail
李梅樹在二戰之前已得獎無數,二戰後擔任全省美展評審,評議委員。不只在繪畫創作上非常活躍,在美術活動的參與也展現了極高的熱誠。他的作品有數千件之多,涵蓋素描、油畫、水彩、水墨、草圖及各種美術文獻,美術出版界已出版好幾部他的畫冊以及研究著作,在藝術領域的聲望相當之高。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介紹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於2021年5月移師北美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來自DNA的對話」、「不確定的旅程」、「內與外」與「時空的反射」四大部分,詳細介紹塩田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將於2021年5月移師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為「去向何方?」、「成為畫」和「從DNA到DNA」三大部分,詳細介紹了塩田千春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Thumbnail
由日本推理小說家大澤在昌所開辦歷時一年的「小說課堂」系列講座內容,以接近逐字稿的方式將講座的內容匯集精選而成。該講座選拔日本十二位青年寫作者,以「大師辦私塾」的形式進行,由主講者即作者大澤在昌和五六位編輯共同合作。本書將內容濃縮成十堂寫作課程及四次課題講評。
Thumbnail
日本放寬邊境措施後,相信許多朋友已經對日本之行感到躍躍欲試,今天黑川先生要和大家更進一步介紹我們的故鄉─日本愛知県蟹江町的二三事,讓朋友更加了解我們的品牌背景,以及品牌如何浸沐在文化底蘊中孕育而生。
Thumbnail
座落於愛媛県今治市大三島的伊東豊雄博物館,基地位於「Tokoro Museum 大三島」的西南邊300公尺左右,因面向瀨戶內海,更能一覽無遺波光粼粼的海面。該博物館為日本第一座建築師博物館,博物館內園區是由名為「鋼鐵小屋(Steel Hut)」及「銀色小屋(Silver Hut)」這兩棟建物所構成。
Thumbnail
  1895年,日本佔領台灣,為早日同化台灣人,在芝山巖惠濟宮後殿成立「芝山巖學堂」,被譽為「全台教育發祥地」。   第一批派任在此的教師共有六人,後被抗日志士殺害,成了日本政府推崇的教育偉人,而抗日志士當然就被日本政府說是「暴徒」,究竟誰正誰邪?那就是人人心中一把尺。
Thumbnail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早在2013年10月24日開館,一直到十年後,〔阿罩霧神遊天地——藝術・科技特展〕開展才一償夙願。僅對於比較有興趣的三位藝術家:陳庭詩及蕭勤兩位畫家的作品,以及董承濂以金工、音樂、光影、科技組合裝置駐足較久,也欣賞得比較仔細。
Thumbnail
2019年去過直島後,回來最"撒瞜謀"的就是李禹煥美術館,只知道這也是由安藤忠雄所設計的建築,與Benesse House相同有著一貫的清水模風格。1936年出生於南韓、在日本留學的藝術家李禹煥,是日本戰後重要藝術思潮「物派」(もの派)重要代表的藝術家。
Thumbnail
日進市位於愛知縣中部,西與名古屋市、東與豐田市相鄰,天白川從東向西流經城市中心,農業用地遍布在盆地的平地。猿投山西南麓古窯跡群在奈良、平安時代,是當時日本主要的陶瓷產地,遺存有約160座古窯遺跡;在戰國時代,因「岩崎城之戰」的發生地而聞名,這是 1584 年「小牧長久手之戰」的開場之戰。進入明治時代
Thumbnail
李梅樹在二戰之前已得獎無數,二戰後擔任全省美展評審,評議委員。不只在繪畫創作上非常活躍,在美術活動的參與也展現了極高的熱誠。他的作品有數千件之多,涵蓋素描、油畫、水彩、水墨、草圖及各種美術文獻,美術出版界已出版好幾部他的畫冊以及研究著作,在藝術領域的聲望相當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