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0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老如何終?


案例

鄰居兼同事突然急病,住院時說要去看他,他家人再三說不必客氣,因為關係不一樣,兒女都曾麻煩他們夫妻照應,以為是客氣所以還是去了,去了才知道,探病時他家人都如臨大敵,原因是他怕被傳染(住院要不要探病是個難題),因此聊了幾句就草草告退。當時還談笑風生,隔幾天,突聽說走了。靈堂上,他兒女說怕媽媽自己一個人在宜蘭他們照顧不到(他的兒女兩個在新竹,一個在桃園),因此準備在新竹租個房間給媽媽,相互也有個照應……。然而,隔了三個月,路上碰到他老婆(同事和老婆在退休後,以義工做為消遣和助人的工具,一個星期最少有五天在各個需要且有能力的地方做義工—圖書館,衛生局,稅捐處,樂活學苑……,因為不計較,又肯幹,因此頗受歡迎,也頗有好評。)她提到兒女都要她過去,但她想了再想還是覺得在宜蘭,義工做多了也做久了,心理也有寄託,友人也都在宜蘭,因此商量的結果是兒女有空回來看看她,她還是想住在宜蘭。因為只有自己一個人,所以晚上不出門。有事聯繫的話,除兒女外,她只接收短訊。中午參加社區午餐,晚上把午餐剩下的再加個罐頭或找個青菜就解決了。她不想給兒女帶來麻煩或困擾,如果無法自力生活,就到養老院。希望不要任何外加的儀器來延命,最好的死法是晚上無聲息的走了,不行的話也希望能減少病痛時程,她希望有安樂死可以選擇。


好死不如賴活?

唉,超高齡社會,再加上醫藥太過發達,對死亡的觀念一直沒有太多的改變。雖然,死亡是最公平也是最必然的結局,然而大家都忌諱談死,好像不談就不會來,再者,大多數人都認為活著就是成功的表徵,只要活著—管他是什麼樣的活法,插管也好,植物人也好,灌食也好…只要活著,就是對的,就是好的,就是強的,問題是:有的活著是對自己的折磨,是對兒女的折騰,是對家庭的折罰,是對社會的折殺,因為……但多數人還是認為好死不如賴活著。

 

活著何用?

好在,因為案例多了,觀念也慢慢在改變了。我認同證嚴法師的說法:「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人就一生,隨你使用,但最終終究要歸還上蒼。所以活著就盡量朝對己,對人有益的方向去使用,讓它發揮最大的效用,歸還時候到來時,回顧此生,希望自我的評斷是:無愧,無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