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9|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二林記憶

 

與朋友聊天後,他告訴我,我們這年紀,父母年事漸高,有空是該多多回家陪伴他們。手機一掛,我驅車上一高,北斗下交流道,斗苑路像是一條大動脈,筆直地通達二林,不小心若開太快,油門多踩了,肯定會收到紅單,我曾收過。

 

經過某高職,那兒是曾忝代理過的地方,只不過,一年合約期滿,又是散葉浮萍,斗轉西東,能上岸的是少數,這年頭。還好,因有敘年資的緣故,那年薪資算不惡。且還曾上過監獄的課哩,你以為刺龍刺鳳的阿你基,不免手腳似有些顫抖,經過十餘道鐵門攔阻開通,結果他們個個乖得像隻睡醒的綿羊,原因是須表現好,才有假釋的機會。

 

又過了二林國小,這曾是大哥孩子,即姪兒定讀過的學校,我還幾次載過他下課。”叔叔,這邊右轉喔”他比我還熟悉有些巷弄,如何拐與轉,避開紅綠燈,省卻等待的漫長滋味。

 

再往前開,仁和宮映入眼簾,這是二林鎮的信仰中心,主祀媽祖,不知何時,旁邊竟蓋了一間媽祖大樓。而每當大考來臨,許多學校主任校長等,常會帶學生來祭拜文昌帝君,求個心安與保庇,至少考場臨危而不亂,成績總會好看些。

 

附近自然有廟口美食多攤麇集林立,任君挑選。有家虎咬豬,即割包,老闆是國小同學,用的蛋,是我鄰居、同學兼堂兄阿欽家養的蛋雞出產的哩。至於橋頭那間熱炒店,俗擱大碗,多次有我們身影。記得當年欽,每次於農忙後,夜色低垂,我們便一起到二林,如走灶腳般找阿平,我們一起打電玩破檯,一起到處蹓搭,甚至半夜臨時起議,阿平騎著名流一百,三人蝦帕瘋似地呼嘯到員林,只為了吃某家店一顆肉圓,到底多好吃啊,幾乎沒半點印象,只不過,年少輕狂、青春的印記,多少烙印在每條或直或彎的街衢上。

 

年輕真好,只是,心情其實過中年。

 

如論如何,二林是四鄉鎮中最嘻華鬧熱的,媽常來這買菜,有時是某黃昏市場,有時是年節加菜時最人多的那幾條市場街。有的人喜阿源炸粿、阿壽肉圓,有人愛高麗菜炸餅,詹姆士美食節目等採訪過,各有所好。當然,阿婆炒麵或福記炒麵,用鱟殼製成的炒具,彎曲曲面,剛好頗適於在鍋具上翻炒。第一市場應有更多老饕的記憶,赤牛麵、老井、略顯幽暗的地面,微濕了許多鄉親與外來客五臟廟的壁魂。

 

有次參加了二林走讀,走出許多我不曾經過的路上,例如某條街附近,就有三四間專收驚的小宮廟,沒承想這民俗行當,時至今天,仍可生存,便似意謂著生活中,大概偶有受驚嚇之時,若勿想找心理醫生,那麼,來收驚,許是另種不惡選擇。

 

還有新蓋衛生所旁有間禪寺,埕庭廣闊,似有出家僧人,來稍接待與解說,暫時忘卻俗慮,遠離紅塵煩囂,隔了座牆,便似是淨土。

 

但拐街過巷,深入細弄,卻又立馬掉入另一時空般,引導走讀的老師特別提醒我們躡手輕腳地走過就好,且宜細與輕聲,別太好直視人家。到底是啥,引發大夥兒好奇,原來是紅燈區般那種行業,趁吃查某,年紀多半老徐娘,髮灰臉皺,依究仄仄平平,努力討生活,終究她們還是靠自個兒掙財,度過每個春月秋花,潮來汐落,一如臺中公園旁假日玉市街頭,那些個零星站壁阿姨們,只為糊口飯吃,垂垂其肉,招展其花枝,不忍多看幾眼,畢竟世上,多有不得已之人。

 

記得在那高職忝任教,還得當夜校導師,有學生當某小七便利店職員,我有次剛好進去買飲料或什麼的,雖然他戴著口罩,還是被我認了出來。還有一學生,住我們路上厝,幫他申請了獎助學金。更有一位滿特別的學生,白天在農田耕種,晚上來上課,居然開著一臺農具機來學校上課,引起圍觀與騷動。甚至還登上報紙版面。

 

啊,二林記憶,長長短短,參差錯落,如同幼時家中那兩棵大王椰樹,隨風搖擺出的如皴影子。

 

喔,對了,在省錢超市,買了盒雪俗酥月餅與一棵柚子,帶回上城路的路上老家,請爸媽哥嫂吃了,提早過中秋。順便聊聊近況。媽說田裡種了花生、蒜頭等作物,爸打電話通知某催促要作些農務之類。回程,媽又照樣在自家庭院,刀割了些空心菜與地瓜葉給我,帶回臺中。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