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2|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疾病(皮膚外科)】濕疹

來源:📜2021 濕疹(濕瘡)中醫診療專家共識

◎概述

  • 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有滲出傾向的炎症性皮膚病
  • 皮損多形性、對稱分布、有滲出傾向、自覺瘙癢、反覆發作、易成慢性
  • 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性別和季節,以先天禀賦不耐者為多
  • 病因病機:先天禀賦不耐,風濕熱邪客於肌膚而發
  • 臨床表現
    • 急性濕疹:起病較快,皮損多表現為紅斑基礎上密集的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常有點狀或小片狀糜爛面,伴有明顯漿液滲出,多有劇烈瘙癢
    • 亞急性濕疹:常由急性濕疹發展而來,皮損呈暗紅色,紅斑基礎上以小丘疹、鱗屑及結痂為主,可有少量丘疱疹或水疱及糜爛,可有輕度浸潤,瘙癢多較劇烈
    • 慢性濕疹:常由急性及亞急性濕疹遷延而成,或發病即為慢性,表現為患部皮膚肥厚,可有浸潤或苔蘚樣變,皮損多呈暗紅色或灰褐色,局部乾燥、粗糙、鱗屑,可伴有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等,常有明顯瘙癢症狀

◎辨證論治

✏️風熱蘊膚證(急性濕疹初發 或 慢性濕疹急性發作)

【症】病變進展快,皮損以紅色丘疹為主,可見鱗屑、結痂,滲出不明顯,皮膚灼熱,瘙癢劇烈

【體】發熱、口渴;舌紅 或 邊尖紅,苔薄黃;脈浮 或 浮數

【方】消風散

【藥】荊芥、防風、蒼朮、苦參、蟬蛻、胡麻仁、牛蒡子、生地黃、牡丹皮、赤芍、當歸、甘草

✏️濕熱浸淫(急性濕疹 或 亞急性濕疹)

【症】

  • 急性濕疹:皮損潮紅、灼熱,多見丘疹、丘疱疹、水疱,瘙癢劇烈,抓破後後糜爛、滲出明顯
  • 亞急性濕疹:水疱及滲出較少,瘙癢仍劇烈,伴心煩,口渴,尿黃,大便乾;舌紅,苔黃膩;脈滑 或 滑數

【方】龍膽瀉肝湯

【藥】龍膽草、連翹、梔子、黃芩、柴胡、生地黃、車前子、澤瀉、甘草、牡丹皮

濕重於熱(亞急性病程)

【症】皮損暗紅或淡紅,丘疹或小水疱,伴有或不伴有糜爛、滲出

【體】心煩,口渴 或 黏膩,尿黃,大便乾 或 黏滯;舌紅,苔白膩 或 黃膩;脈濡 或 滑

【方】萆薢滲濕湯 或 三仁湯

【藥】

  • 萆薢滲濕湯:萆薢、黃柏、薏苡仁、赤茯苓、澤瀉、滑石
  • 三仁湯:杏仁、豆蔻、薏苡仁、半夏、厚樸、竹葉、通草、滑石

熱重於濕

【症】發病急,病程短,皮膚潮紅、腫脹,有丘疱疹或糜爛滲出

【體】身熱口渴,心煩,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洪大

【方】清熱除濕湯

【藥】龍膽草、黄芩、生地黃、車前草、生石膏、白茅根、大青葉、六一散

✏️脾虛濕蘊(亞急性濕疹)

【症】皮損以丘疹或丘疱疹為主,色暗或有鱗屑,少許滲出,瘙癢明顯

【體】食少乏力,腹脹便溏,小便清長或微黃;舌淡胖,苔薄白 或 膩;脈濡 或 細滑

【方】除濕胃苓湯

【藥】蒼朮、陳皮、厚樸、白朮、茯苓、澤瀉、薏苡仁、白鮮皮、地膚子、甘草

✏️血虛風燥(慢性濕疹)

【症】皮損色暗紅或色素沉著,劇癢,或皮損粗糙肥厚

【體】口乾不欲飲,納差腹脹;舌淡,苔白;脈細弦

【方】當歸飲子 或 四物消風散

【藥】生地黃、當歸、芍藥、川芎、荊芥、防風、白鮮皮、蟬蛻、大棗

陰虛血燥

【症】皮損乾燥脫屑、粗糙肥厚,瘙癢劇烈

【體】口乾,便乾,或手足心熱;舌紅,苔少 或 剝;脈細

【方】涼血四物湯

【藥】當歸、生地、川芎、赤芍、黃芩、赤茯苓、陳皮、紅花、甘草

濕滯陰虛血燥

【症】皮損肥厚粗糙,或苔蘚樣變,瘙癢明顯

【體】口乾飲水少;舌紅,苔薄白 或 薄膩;脈細滑 或 細濡

【方】滋陰除濕湯

【藥】生地、玄參、當歸、丹參、茯苓、澤瀉、白鮮皮、蛇床子

✏️陽虛

【症】腰膝痠軟,畏寒肢冷,精神不振

【體】舌淡胖 或 暗,苔潤;脈沉弱無力

【方】四逆湯 或 真武湯

✏️風寒

【症】畏寒,少汗或無汗

【體】舌淡,苔薄白 或 白膩;脈浮緊

【方】麻桂各半湯 或 麻黃附子細辛湯

✏️寒熱錯雜

【症】畏寒疲乏,口苦,便秘

【體】舌暗紅、水滑,苔薄白 或 黃膩

【方】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或 柴胡桂枝乾薑湯

◎外治法

針刺穴位:大椎、曲池、合谷、風市、三陰交、阿是穴

  • 配穴濕熱浸淫:陰陵泉、陶道、肺俞、血海

耳穴療法(亞急性或慢性濕疹):肺、大腸、腎上腺、神門、內分泌

艾灸療法(慢性濕疹):足三里、豐隆、三陰交、曲池、血海、皮損患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