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分為五個章節,而每個章節都對應著一種心理狀態,幫助了在感情中不自信或是迷茫的我。我會整理各章節在閱讀時的心得感想,希望能幫上有需要的你。
越是狀況不明,越要用簡單的方式應對。
一段關係的萌芽,愛情的初始,必然從「曖昧」開始,而曖昧本身並無對錯。當你無法用順其自然的態度應對一段感情時,這反映著你在這段感情中內心已經失衡了,因為難以掌控,所以心神不寧。在曖昧不明朗時,請靜下心來正視內心的混亂,用簡單的方式解決「直球對決」或是「靜置觀察」。接著,請你相信自己,把生活重心逐漸地拉回到自己身上,我們可以培養興趣、找朋友聊天、吃飯和逛街,因為對方的心意和這段關係的局勢一定會隨時間逐漸明朗。
每一次的遇人不淑都是幫助我們認清自己。
一個人怎麼定位伴侶的渣與不渣,正是呈現他對伴侶關係的渴求與期待。當我們在一段感情中遇到渣人時,相較於檢討對方,我們更應該反省自己,是什麼原因讓對方可以這樣對待自己?在反省過後,我們也要鼓起勇氣面對和調整,才不會繼續在不同的感情中,以相同的姿態摔跤。
學習不再執著外人眼光的肯定。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有過一個不自信的時期,想要證明自己、被外界關注,以及渴望被需要,這些都是人生的必經過程,是一個機會讓我們好好認清與照顧自己。這是一個不容易的過程,需要時時反省,洞悉自己內在靈魂真正的渴望,簡單來說就是「誠實待人」。當你誠實對待自己和他人時,你會開始感到自信,這是一種由內而外,不需要依靠外在給予的安全感。
不論是哪一種關係,都不該無限包容。
世界上並不存在一個「完全合適」的伴侶,但人與人之間的確有「磨合難易大小」之分。即使是差異性過大的情侶,我仍舊相信彼此有一起邁向幸福的可能性,但如果你們沒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建議還是趁早放棄的好。
假如彼此都擁有想堅持下去的心意,那麼最不應該做的就是「無限包容」,不然到頭來包容的那方可能會失去自己,而被包容的那方也會迷失。我曾聽過這樣的話「一個人曾有多麼瘋狂為你付出一切,當容忍到極限時,同樣也會毫不猶豫地離開這段關係」。即使是家人,也會為了生活大小事而爭吵,所以如果想要擁有一段健康的愛情,「溝通」是重要的根本。
不然一個人處處讓著你的伴侶,真的是你想要的嘛?而如此這般的你,又難道是真心愛對方的嗎?
自我即是互相。
與人相處摩擦是萬物流轉的必然現象,抱持平常心就好。犯過錯、不自信、不自愛,以及心態不穩健是年輕人的必經路程,我們不應該因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而陷入受害者思維,害怕與人相處及互動。反而遇到問題時,應該反思自己「為什麼會遇到蛇」或「接下來該如何避開這些蛇」,聚焦於事物的本質並開始蛻變,長此以往,你不但會越來越瞭解自我,也培養了解決困難的能力。
若想要找一個攜手一生的伴侶,那你不但要認識自己,還要有「我們是一體」的思維。當我們在和對方相處的過程中,彼此會互相影響,把對方融入進自己的生命成為一個嶄新的自己。因此,你在愛對方的同時,也是愛上一部份的自己。
我們都在追尋和自己三觀相似的人,所以當你懂得「自我及是互相」,你才有智慧辨識出和你相似的人,一起走向正常、健康、恆久的關係。
自我,就是一邊探索,一邊反思。
「做自己」簡而言之就是「自己選擇,自己承擔」。這句話知易行難,很少人能夠真正承受得起自身選擇所帶來的結果,每個人都怕自己做錯決定。好比說,談個戀愛要查一下對方的MBTI、星座、塔羅或是去廟裡求神問卜,透過種種外力來佐證自己的感覺,倆人到底合不合適。
所以,人生的首要任務就是找到「自我」,然後才能做自己。至於如何才能找到「自我」呢?請保持對自己的好奇心,想到什麼就去做什麼,然後時刻反省,弄懂一件事情不適合自己的原因,想著怎麼做可以幫助自己更好,而不是忙著怪罪他人,更不要被外界的言論影響你喜歡這件事的決心。你的自我,就是在你模仿、反思、篩選的旅途裡漸漸顯現的。
永遠不可能準備好,尤其是當你連第一步都沒邁出去時。
天才固然厲害,但他們真正值得令人敬佩的是「執行力」,跨出一開始最艱難的那一步。否則,最終也只會落得「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結果。莊子曾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論事前準備得再怎麼充分,真正執行後,劇本也不一定會照著預定的軌跡走,還是得不斷解決問題,我們要在探索中逐漸完善自己,成為一個無懼失敗的勇者。
靈性的開端,是從無到有的創造。
每個人的生命中,可能都曾遇到過一種人,他們不但有著一股由內而外的自信,也擁有極強的渲染力能影響周圍的人事物,甚至不時能從他的眼神中看到一股鮮活的玩心,我稱呼這種人為「覺醒者」— 內在豐盈的創造者,能給予愛的人。
創造是一種可大可小的動態冥想,能幫助我們沉澱和內在連結,例如:植栽園藝、佈置空間、寫作、談吉他......這些都能幫挖掘內在的自我和治癒過往的傷痛,讓我們逐漸建立起自信。
自由,是奠基在基礎之上。
想法和創意,本質上都沒有對錯,但這些都需要「基礎」支撐著,而提到「基礎」那可就有對錯之分,且極其重要。好比說,算數學時,明明要用加法的算式,卻用減法來做,還堅稱可以得到跟加法一樣的結果,那顯然錯得離譜。
打基礎必然伴隨著身心靈上的煎熬,不但曠日廢時,且需要耐心,但唯有厚實的基礎,才能支撐你實現你的想像力,讓我們順著基礎向上開發。
愛是看見陰陽,看見太陽,看見光影,但我和你,互相接受。
我們都渴望一個全然理解自己的人,能承接自己的不安、情緒和龜毛原則,但「愛」和「追逐自我」一樣,過程中不會只有快樂。愛上一個人後,你會開始看到對方表相之後的本質,有你能接受的,也有所你不能接受。好比說,你會明白對方亟欲控制的背後是一種不自信;你會明白對方情緒胡亂爆發,是不擅長精準表達情緒。但因為你了解,所以包容。
愛不能無限包容,所以我們還是得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立場,學習從碰撞到融合,到最後雙方好壞全收。這是愛一個人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一段關係能不能持續下去的關鍵期。
學習表達情緒,才能更靠近對方
我們都常聽說過一句話「認識自己就是認識別人」,這是因為當你對自己的內在更了解時,你也會更能同理別人的狀態。這時「情緒覺察」就是一個重要的課題,當別人惹你不開心時,先別急著反駁,你可以先停下來反思,為什麼對方的話語會讓你不開心?是刺痛到你的弱點?還是你只是單純對這個人沒耐心?
隨著「情緒覺察」的練習次數增加,你會發現自己消化和判斷情緒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就來越能精準的描述自己的底線和感受,也就學會「理直氣和」的表達感覺。學習向他人表達情緒,是幫助別人更了解你,也是給自己一個機會,看看身旁的人,到底有誰是可以真心相交的。
你要相信,你絕對配得上你想像的一切
「自我價值低落」是個魔鬼,即便你有跟黃仁勳一樣的地位、財富、名聲,你也會時刻擔心自己墜落,一但失去這些外在物質,你就一無是處。
我的父母是白手起家的,自幼起就沒什麼時間陪伴小孩,他們說過讓我最印象深刻的話:「你專心好好念書,錢的事情你不用擔心。」因此,從小我便努力念書,已爭奪前面排名為目標,而當我真正取得優秀的名次時,父母也會帶我去買想要的東西獎勵我、老師會對你特別關照、同學會對你投以青睞的目光,乍看之下,似乎一切都很美好對吧?!
從短期來看,這確實是激勵一個人認真向上的方式,讓我從國小到高中都取得不錯成績;但長期來看,卻養成了我偏差的價值觀—「認為讀好書,就能得到獎勵。」一旦考試失利,你就會失去這一切,產生嚴重的「不配得感」,因為我不是真正為了自己,變得更好,而是為了得到周遭的關愛,才變得更好。
後來我才曉得,那些真正幸福的人,不一定是世俗上被稱謂「優秀的人」,但他們都有個共通點—「發自內心對自己的存在充滿信心」,他們不需要值得,因為他們「已經」值得。這種「已經被愛」的信念,讓他們就像小太陽一樣,散發生命的光與熱,這使他們很難不被人欣賞,也使他們能辨識出真正合適的對象。
過度壓抑,終將喪失自我。
「壓抑心理」的背後隱藏著畏懼失去、害怕改變的潛意識。這份壓抑在情感關係中是盲目的奉獻,說服自己一切都是愛與責任而形成自我內耗;另一方面,在職場環境中是生存焦慮,因害怕被資方汰換,而服膺資本主義所制定的遊戲規則—不合時宜且毫無邏輯可言的規矩。
當你靜下心來,回憶自己的前半生,會發現我們始終在不斷得改變和迎向未知,從牙牙學語到站立爬行,從墜入愛河到失戀爬起,從學校畢業和朋友各奔東西,你早有那個力量迎向變化。
過度壓抑絕對不是維護關係和職場和平的長久解法,勇敢說出你的情緒,有時候是一種平衡,也是一種對對方的觀察。因為,全世界只有你知道怎樣的方式對自己最好。
卡住,是一種生命常態。
不論是情感關係、事業財富、讀書學習,時常都會意識到自己處在一個「卡頓」的狀態,但又無能為力。其背後隱藏的心理因素,除了不相信自己,沒有勇氣為自己做決定外,還有深怕自己做出錯誤選擇。化解卡住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保持平常心「卡住了,就讓它卡。」
卡住是一個生命常態,雖然過程很痛苦和煩躁,但這是一個學習放下控制的大好機會,越是卡住,就越要以平常心面對。
好比說,你喜歡一個人,總覺得沒有好好和對方認識、解除誤會,所以心裏覺得惋惜,但同時自己在行動上已經盡力了,對方的反應冷淡下來,自己無法勉強。理智上,我們應該放手,但內心裏卻還是會冒出「再努力試試,說不準這次自己能讓對方回心轉意」的想法。愛有很多面向,包括「尊重對方已不再喜歡你的事實」。
你不會得到你沒有給出去的東西
給出你自己,包含給出你的真心。雖然一定有人會踐踏你的真心,但一定也有人會深愛這樣的你,你要相信這件事情。